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面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它主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家紡面料的抗菌效果差的問題,包括面料本體,面料本體包括耐磨層、抗菌層以及透氣層,耐磨層包括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透氣層包括第二經線和第二緯線,相鄰兩第二經線之間且與第二經線平行設置有透氣管,抗菌層包括連接線,連接線上沿其軸向方向具有若干個向上纏繞的上連接環和向下纏繞的下連接環,上連接環繞于第一經線上,下連接環纏繞于第二經線上,位于相鄰兩上連接環以及相鄰兩所述下連接環之間纏繞有中連接環,中連接環設置于耐磨層與透氣層之間,中連接環上穿設有抗菌線,抗菌線通過銀纖維捻揉形成一條狀線。
A new antibacterial home textile fabric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
本技術涉及面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其表現之一為對家紡用品要求的提高,不僅要求實用性,還要求健康性,但是傳統的家紡面料一般以耐用為主,組織結構簡單,缺乏有效的抗菌效果,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820580657.3公開了一種具有抗菌功能的家紡面料,包括防水層、抗菌層結構和面料本體,所述防水層的一側與抗菌層結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抗菌層結構包括橫向抗菌層、支撐體和豎向抗菌層,所述橫向抗菌層共有兩組,且對稱分布在面料本體的上下兩側,所述豎向抗菌層的兩側分別與上下兩組橫向抗菌層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支撐體的一端與橫向抗菌層的表面固定連接,且支撐體位于兩塊橫向抗菌層之間,所述防水層與橫向抗菌層遠離支撐體的一側固定連接,所述面料本體位于兩塊橫向抗菌層之間,所述橫向抗菌層通過支撐體與面料本體固定連接,所述支撐體若干個,且支撐體遠離橫向抗菌層的一端與面料本體固定連接,所述橫向抗菌層與面料本體之間形成有若干個空腔,所述與空腔對應的面料本體開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共有若干個,且通氣孔均勻分布在與空腔對應的面料本體的表面,所述面料本體的兩端均與豎向抗菌層固定連接。該家紡面料通過支撐體將橫向抗菌層和面料本體分離,兩者之間形成空腔,以及面料本體中開設有通氣孔,這樣提高面料本體的通風性,另外利用上下兩層的橫向抗菌層,將面料本體包裹在兩層橫向抗菌層之間,能夠提高家紡面料的抗菌性;但是,抗菌層結構包括橫向抗菌層、豎向抗菌層和支撐體,在實際使用中,因其兩側設置較厚的結構層,使得在干燥情況下,細菌未能充分與抗菌結構層接觸,造成抗菌效果差。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它主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家紡面料的抗菌效果差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包括面料本體,所述面料本體從上到下依次包括耐磨層、抗菌層以及透氣層,所述耐磨層包括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所述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透氣層包括第二經線和第二緯線,相鄰兩所述第二經線之間且與第二經線平行設置有透氣管,所述第二經線、第二緯線和透氣管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第二經線的直徑大于第二緯線的直徑,所述抗菌層包括連接線,所述連接線上沿其軸向方向具有若干個向上纏繞的上連接環和向下纏繞的下連接環,所述上連接環繞于第一經線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一緯線之間,所述下連接環纏繞于第二經線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二緯線之間,位于相鄰兩所述上連接環以及相鄰兩所述下連接環之間纏繞有中連接環,所述中連接環設置于耐磨層與透氣層之間,所述中連接環上沿所述第一經線的分布方向穿設有抗菌線,所述抗菌線通過銀纖維捻揉形成一條狀線。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線包括聚酯纖維制成的芯層以及珍珠纖維制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外層。進一步的,所述透氣管上沿其軸向方向均勻分布復數個環形槽,所述第二緯線嵌入到環形槽內。進一步的,所述透氣管上位于相鄰兩環形槽之間設置有透氣孔。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抗菌家紡面料,通過設置耐磨層、抗菌層和透氣層,使得面料本體在使用中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防止細菌的滋生,較少異味發生,并且耐磨層增加面料本體的使用壽命,透氣層上通過設置透氣管以及第二經線的直徑大于第二緯線的直徑,使得透氣管、第二經線和第二緯線經編形成的面狀結構具有較強的立體感,有利于氣體的流通,并且氣體通過透氣管進入的面料本體內,增加透氣性,同時抗菌層上的連接線分別通過上連接環和下連接環纏繞于第一經線和第二經線,并且在形成的中連接環中穿設具有抗菌作用的銀纖維制成的抗菌線,使得耐磨層、抗菌層和透氣層三層之間的連接牢固性好,提高使用壽命,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面料本體的拉伸中,使得抗菌線容易與外部接觸,起到較好的抗菌作用;進一步的,連接線包括聚酯纖維制成的芯層以及珍珠纖維制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外層,使得連接線具有較好的伸縮性,同時外層的珍珠纖維能夠暴露在外部與外部接觸,進一步提高抗菌作用;進一步的,透氣管上設置的環形槽使得與第二緯線的連接更為緊密,設置的透氣孔增加透氣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透氣層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連接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為:參考圖1與圖2與圖3,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包括面料本體1,所述面料本體1從上到下依次包括耐磨層11、抗菌層12以及透氣層13,所述耐磨層11包括第一經線111和第一緯線112,所述第一經線111和第一緯線112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透氣層13包括第二經線131和第二緯線132,相鄰兩所述第二經線131之間且與第二經線131平行設置有透氣管2,所述第二經線131、第二緯線132和透氣管2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透氣管2上沿其軸向方向均勻分布環形槽3,所述第二緯線132嵌入到環形槽3內,所述透氣管2上位于相鄰兩環形槽3之間設置有透氣孔4,所述第二經線131的直徑大于第二緯線132的直徑,所述抗菌層12包括連接線5,所述連接線5包括聚酯纖維制成的芯層51以及珍珠纖維制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外層52,所述連接線5上沿其軸向方向具有若干個向上纏繞的上連接環6和向下纏繞的下連接環7,所述上連接6環繞于第一經線111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一緯線112之間,所述下連接環8纏繞于第二經線131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二緯線132之間,位于相鄰兩所述上連接環6以及相鄰兩所述下連接環7之間纏繞有中連接環8,所述中連接環8設置于耐磨層11與透氣層13之間,所述中連接環8上沿所述第一經線111的分布方向穿設有抗菌線9,所述抗菌線9通過銀纖維捻揉形成一條狀線。本技術的工作方式是:本新型抗菌家紡面料,通過設置耐磨層11、抗菌層12和透氣層13,使得面料本體1在使用中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防止細菌的滋生,較少異味發生,并且耐磨層11增加面料本體1的使用壽命,透氣層13上通過設置透氣管2以及第二經線131的直徑大于第二緯線132的直徑,使得透氣管2、第二經線131和第二緯線132經編形成的面狀結構具有較強的立體感,有利于氣體的流通,并且氣體通過透氣管2進入的面料本體1內,增加透氣性,同時抗菌層12上的連接線5分別通過上連接環6和下連接環7纏繞于第一經線111和第二經線131,并且在形成的中連接環8中穿設具有抗菌作用的銀纖維制成的抗菌線9,使得耐磨層11、抗菌層12和透氣層13三層之間的連接牢固性好,提高使用壽命,并且在使用過程中,面料本體1的拉伸中,使得抗菌線9容易與外部接觸,起到較好的抗菌作用;連接線5包括聚酯纖維制成的芯層51以及珍珠纖維制成的具有抗菌作用的外層52,使得連接線5具有較好的伸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體,所述面料本體從上到下依次包括耐磨層、抗菌層以及透氣層,所述耐磨層包括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所述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透氣層包括第二經線和第二緯線,相鄰兩所述第二經線之間且與第二經線平行設置有透氣管,所述第二經線、第二緯線和透氣管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第二經線的直徑大于第二緯線的直徑,所述抗菌層包括連接線,所述連接線上沿其軸向方向具有若干個向上纏繞的上連接環和向下纏繞的下連接環,所述上連接環繞于第一經線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一緯線之間,所述下連接環纏繞于第二經線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二緯線之間,位于相鄰兩所述上連接環以及相鄰兩所述下連接環之間纏繞有中連接環,所述中連接環設置于耐磨層與透氣層之間,所述中連接環上沿所述第一經線的分布方向穿設有抗菌線,所述抗菌線通過銀纖維捻揉形成一條狀線。/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抗菌家紡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料本體,所述面料本體從上到下依次包括耐磨層、抗菌層以及透氣層,所述耐磨層包括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所述第一經線和第一緯線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透氣層包括第二經線和第二緯線,相鄰兩所述第二經線之間且與第二經線平行設置有透氣管,所述第二經線、第二緯線和透氣管經過經編形成相互交錯纏繞的層狀結構,所述第二經線的直徑大于第二緯線的直徑,所述抗菌層包括連接線,所述連接線上沿其軸向方向具有若干個向上纏繞的上連接環和向下纏繞的下連接環,所述上連接環繞于第一經線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一緯線之間,所述下連接環纏繞于第二經線上且位于相鄰兩第二緯線之間,位于相鄰兩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向燕妮,李文龍,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華博恒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