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瓦斯輸送系統及電站。該裝置包括:細水霧管道,與導管的一端連通;細水霧噴頭,與所述導管的另一端連通;所述導管,繞設于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通過來自細水霧管道的水對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保溫。實現了非接觸方式檢測探測器的定位性能,測量結果的準確性更高。可以實現使用細水噴霧中的水溫對電站濕式放散裝置進行保溫,從而避免在冬季溫度較低時,電站濕式放散中的液體結冰的情況,并且能夠復用系統中的無效能量,節約能耗,降低成本。
Power plant wet drainage device, gas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ower plant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瓦斯輸送系統及電站
本技術涉及輸送設備
,尤其涉及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瓦斯輸送系統及電站。
技術介紹
一般情況下,電站在新建時均會在瓦斯輸送系統上安裝一系列保障安全的設施,其中就包括電站濕式放散,其保障安全原理是在煤礦出口正壓規定后,在泵站側和電站側分別設置不同承壓范圍,使其安全裝置在壓力突然升高時,可以達到泄壓作用。但是,所有運行電站在溫度較高時在裝置內添加水來使其正常工作,但到冬季溫度很低時,考慮防凍將會在裝置內添加防凍液,而且隨著時間推移,瓦斯氣中的水會將防凍液稀釋,在出現氣源波動時又能將防凍液會噴光或者倒吸,這樣就需要重新進行添加防凍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瓦斯輸送系統及電站,實現了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保溫。第一方面,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站濕式放散裝置。包括:細水霧管道,與導管的一端連通;細水霧噴頭,與所述導管的另一端連通;所述導管,繞設于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通過來自細水霧管道的水對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保溫。可選地,所述導管還豎向繞設于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液位計兩側。可選地,所述導管均勻或緊密繞設于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可選地,所述導管均勻繞設于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的繞設間距不大于1厘米。可選地,還包括:保溫棉,用于包裹所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和所述導管。可選地,所述導管包括:第一膠管,一端與所述細水霧管道連通,另一端與閥門連通;第二膠管,一端與所述細水霧噴頭連通,另一端與所述閥門連通所述閥門,用于控制流量。可選地,所述第一膠管、所述第二膠管和所述閥門的尺寸皆為DN2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瓦斯輸送系統。包括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電站濕式放散裝置。可選地,電站濕式放散裝置包括至少兩個,所述至少兩個電站濕式放散裝置分別設置于泵站側和電站側。第三方,提供了一種電站。包括前述第二方面所述的瓦斯輸送系統。通過本技術實施例可以實現使用細水噴霧中的水溫對電站濕式放散裝置進行保溫,從而避免在冬季溫度較低時,電站濕式放散中的液體結冰的情況,并且能夠復用系統中的無效能量,節約能耗,降低成本。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結構示意圖。上述附圖中包括:細水霧管道11、導管12、導管12的一端121、導管12的另一端122、細水霧噴頭13、外壁14、進水口15、泄水口16、液位計17、輸送管18、放散管19。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所述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解釋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本
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特意聲明,這里使用的單數形式“一”、“一個”、“所述”和“該”也可包括復數形式。應該進一步理解的是,本技術的說明書中使用的措辭“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征、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應該理解,當我們稱元件被“連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時,它可以直接連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元件。此外,這里使用的“連接”或“耦接”可以包括無線連接或耦接。這里使用的措辭“和/或”包括一個或更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的任一單元和全部組合。本
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義,這里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技術所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義。還應該理解的是,諸如通用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該被理解為具有與現有技術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意義,并且除非像這里一樣定義,不會用理想化或過于正式的含義來解釋。為便于對本技術實施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幾個具體實施例為例做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且各個實施例并不構成對本技術實施例的限定。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結合圖1所示,該裝置具體包括如下部件:細水霧管道11,與導管12的一端121連通;細水霧噴頭13,與導管12的另一端122連通;導管12,繞設于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14,通過來自細水霧管道的水對電站濕式放散裝置保溫。通過本技術實施例可以實現使用細水噴霧中的水溫對電站濕式放散裝置進行保溫,從而避免在冬季溫度較低時,電站濕式放散中的液體結冰的情況,并且能夠復用系統中的無效能量,節約能耗,降低成本。在一些實施例中,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殼包括進水口15和泄水口16,其中,進水口與進水管連通,通過可以向所述外殼內注入液體。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14可以指該外殼的的外壁。該電站濕式放散裝置還包括液位計17或液位傳感器,通過液位計16可以現場顯示液位高度,通過液位傳感器產生電信號傳輸至控制室顯示液位高度。其中,細水霧管道的水可以為蒸汽、發動機缸套水、循環水等熱水源。另外,應用范圍還可以擴展到放水水封保溫、水封阻火器保溫等。該電站濕式放散裝置還包括輸送管18,該輸送管18用于輸送氣體,該輸送管18通過外殼中的液體液封,外殼中的液體產生壓力密封住輸送管18,當輸送氣體壓力高于液體產生的壓力,通過輸送管18進入外殼內,并由放散管19排放出去,其中根據輸送和生產條件規定的輸送壓力,通過進水管和泄水管調節液體量從而調節密封壓力,有效的防止管道中輸送壓力超高。其中,放散管19上可以安裝有閥門。該閥門可以為長開,僅當需要管路打壓時關閉閥門,該電站濕式放散裝置即可形成密閉空間。在一些可選地實施例中,導管12還豎向繞設于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液位計17兩側。用于對液位計進行保溫。在一些可選地實施例中,12導管均勻或緊密繞設于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14。在一個示例中,導管12均勻繞設于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的繞設間距不大于1厘米。其中,具體的繞設方式可以根據當地的最低氣溫來確定。溫度越低,繞設的密度越高。在一些可選地實施例中,還包括:保溫棉,用于包裹電站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和導管。該保溫棉用于進行進一步地保溫,該種保溫方式也可以根據使用當地的氣溫決定。在一些可選地實施例中,導管12包括:第一膠管121,一端與細水霧管道連通,另一端與閥門連通;第二膠管122,一端與細水霧噴頭連通,另一端與閥門連通。該閥門,用于控制導管中的流量。其中,第一膠管121、第二膠管122和閥門的尺寸皆為D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濕式放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細水霧管道,與導管的一端連通;/n細水霧噴頭,與所述導管的另一端連通;/n所述導管,繞設于所述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通過來自細水霧管道的水對所述濕式放散裝置保溫。/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濕式放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細水霧管道,與導管的一端連通;
細水霧噴頭,與所述導管的另一端連通;
所述導管,繞設于所述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通過來自細水霧管道的水對所述濕式放散裝置保溫。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濕式放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還豎向繞設于所述濕式放散裝置的液位計兩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濕式放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均勻或緊密繞設于所述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濕式放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均勻繞設于所述濕式放散裝置的外壁的繞設間距不大于1厘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濕式放散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保溫棉,用于包裹所述濕式放散裝置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四平,王曉杰,白曉東,張春波,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揚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山東;37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