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夠調節室內環境因素以提供不同室內環境模式的環境調控系統。本發明專利技術根據從室外溫度、濕度和其它傳感器檢測到的值,以及從室內溫度、濕度和人體傳感器檢測到的值,整體調控相關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氣壓、換氣(新鮮空氣)量、燈光亮度、氣味及出風風速等,以產生適合學習、睡眠、休息、交往和運動的環境。其特征是將這些環境因素作整體相關的調控,且隨各種不同模式動態調控。(*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環境自動調控系統,可調控影響環境的因素,從而在室內提供所要求的不同環境。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風速氣壓、氣味、及燈光亮度等可影響人的生理或心理狀態,而適切地調控這些因素則可提供能大大改善人類生活的不同環境。傳統的調控系統只是調整控制溫度或濕度至某一事先設定的值。本專利技術則至少通過適切地使溫度相對于濕度變化,使此一調控能影響人體熱平衡及皮膚毛孔的縮張反應。再者,調控風速、出風氣流的風向和風量及合適的換氣量(室內、外空氣的排出及引入),隨不同環境模式的需要而適切調整。同時,適當的室內氣壓調控可使為精神愉快,并可用來防止灰塵滲入室內,而提供較佳生活環境。不同的氣味可影響人,而適切地調控可加強不同的環境效果。燈光不僅提供照明,適切地調控更可用來影響人的精神與反應。本專利技術的氣氛調控系統,其主要目的即在于整體性地調控至少上述各種室內環境因素以產生不同的環境效果。其次,本調控系統可至少調控室內的溫度與濕度(以下所謂濕度均系指相對濕度),使其互有關聯性的變化。第三,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環境調控系統,可通過適切的抽取或排放室內空氣而控制室內氣壓及新鮮空氣量。本專利技術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環境調控系統,可自動提供香味以產生不同氣味的環境,并可藉排放除菌殺蟲劑以消除室內菌蟲。本專利技術的第五目的是提供一環境調控系統,可調控配用的室內燈具亮度。本專利技術的其它目的及特征將結合以下附圖以實施例說明。圖一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結構。圖二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外觀圖。圖三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學習”環境模式的各因素調控時序圖。圖四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睡眠”環境模式的各因素調控時序圖。圖一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結構。本專利技術有一機殼1,其內部由一分隔板10分為一室內部2及一室外部3。室內部2又被一分隔板21區分為一回風道22及一出風道23。有一控制器4可分別接收由室外溫度傳感器61、室外濕度傳感器62、室外氣壓傳感器63及室內溫度傳感器64、室內濕度傳感器65、室內氣壓傳感器66及檢測人體存在的人體傳感器93所測得的值??刂破?并依據這些傳感器的檢測值及由使用者從一使用者介面41選定的特定環境模式指令,來啟動相關的驅動器如馬達310驅動一風扇31,使室外空氣流經位于室外部3之一室外熱交換器32,及使馬達240驅動一室內風扇24,推動室內空氣流經位于室內部2的室內熱交換器26°在此,利用空氣經由熱交換器32及26以達室內降溫、除濕或升溫的目的,如同一般傳統空調機。但本專利技術對溫度及濕度的控制并非控制至固定值,而是隨時依需求不斷地調整。室外部3設有通風入口12及通風出口11,分別由許多可同時控制開或關的葉片組成以調節氣流。在室內部2及室外部3之間設有一排氣道13,其間設有一排氣控制門81,調節室內流向室外的氣流。在室內回風道22的適切位置有一混氣道27,用來旁路一部份可直接進入室內風扇24的室內氣流27A,在此混氣道內則有一混氣控制門82設置以控制混氣。室內回風道22與室外風扇31的增壓部份之間設有一進氣道33,其中則有一進氣控制門83。這些通風入、出口11,12控制門81,82,83及風扇310,240均由控制器4依據從室內、室個傳感器分別檢測到的溫度、濕度、氣壓;與位于控制器內未圖示的存儲單元內儲存的程序,和由使用者接口輸入的使用者需求來計算而作控制。因此,室外新鮮空氣31A可被引入室內,室內壓力可被提高;或室內臟空氣13A可被排出室外,室內壓力可被降低。室外空氣的引入或室內壓力的調升作用如下控制器4調控馬達310的轉速及排氣控制門81的開啟時間,以使室內氣流13A經由風扇31的抽吸從排氣道13及通風出口11而排出室外,如圖所示氣流11A。此時,通風入口12可被驅動成位于關閉狀態12C,以便全速加強氣流13A的排出。再者,混氣作用使未經溫度及濕度調節的室內氣流27A與適量的已經由熱交換器26調溫的室內回風22A或由室外紡入的氣流33A混合,以產生具有所需溫、濕度的出風23A至室內。所有這些控制由混氣控制門82、進氣控制門83的開啟時間和馬達240及310的轉速決定。由于室內壓力可因此被精確控制,本專利技術可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將室內氣壓控制高于室外氣壓而起振奮精神、防止室外灰塵滲入室內的作用;或將室內氣壓控制為較低于室外壓力,或與室外壓力相同以符合不同環境的需求。氣流22A、33A經由一組至少含有由網狀濾網、表電濾網及活性碳濾網的三層濾凈單元25濾除灰塵分子,確保出風23A潔凈。在出風道23的出風23A更通過一加熱單元P1于必要時提高溫度,并可與經由加濕器95及氣味裝置94產生而由管道95D、94D分別送入出風道23的水氣95E及氣味94E混合。此種加熱裝置P1、加濕器95、氣味裝置94均由控制器4依據目前室內溫、濕度與使用者需求作判斷后,送出適切控制信號而驅動。出風口230有調節裝置可水平及垂直調控出風23A的方向,此調節裝置包括可控制上下方向的葉片組231及可控制左右方向的葉片組232,葉片組232上并連設有一人體傳感器69,隨葉片的擺動檢測人數及人的位置,藉此,當傳感器69檢測某處有人時,左右葉片組232可被控制暫停掃動一段時間,以便使出風23A指向人所在位置;測得的人數則可用于計算決定自室外引入的新鮮空氣量,也就是進、排氣控制門83,81的開啟時間等。用來輸入使用者命令的使用者介面41,可為一與控制器4作無線傳輸的遙控單元,或有線連接。控制器4并具有顯示器及蜂鳴器等顯示單元42以顯示信息,以及一調光器43用來調控受本專利技術控制的未圖示燈具的燈光亮度。各種信號的傳輸則可為無線電傳輸、紅外線傳輸或實際的連線。圖二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外觀圖。一雙向傳輸信號的遙控顯示單元410用來傳送和接收與主機100間的信號,供使用者操作及檢視。一接用電源430的調光器43接收從主機100來的無線或不可見光信號,以調整與調光器43相接的燈具431的燈光亮度。調光器43系利用TRIAC電路熟知技藝控制,在此不贅述。人體傳感器93系以廣角焦電型紅外線傳感器來檢測室內是否有人出現。另一窄角的人體傳感器69設在出風口230的水平擺動葉片組232上隨之擺動,以在每次擺動中感知人數及檢測室內人所在位置。室內回風22A經由如圖所示的主機100上方及兩側面板間隙進入。而最終出風23A則由出風口230排出。在機體1之室外側通風入口12及圖二未圖示的通風出口11則可分別被控制開或閉以利于調控進、排氣及室內氣壓,并可在不使用時維持關閉狀況以避免灰塵或蟲類進入主機100;出風口230的外部也具有上下開合門233,可在不使用時封閉出風口。氣味裝置94具有數個不同氣味瓶940,瓶內盛裝可被適當溫度加熱釋放的氣味體,分別由未圖示的加熱裝置加熱,以提供特定的氣味至出風23A中。加濕器95系由一超聲波霧化裝置連接一水箱950,以對出風23A加濕。如圖一的控制器4則依據使用者由遙控單元410輸入所需環境模式與控制器本身預存的程度控制上棕各相關裝置動作。本專利技術整體調控所有相關環境因素而提供各種環境模式,例如學習、休息、睡眠、交往及運動模式等。圖三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學習環境模式(亦可用于“工作”模式),在此模式中,溫度、濕度、氣壓、換氣量、氣味、燈光亮度及出風風速系如圖示般被相關調控。溫度并不是一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調控室內環境的系統,包含:室外傳感裝置,至少分別檢測室外溫度及濕度,并輸出檢測值;室內傳感裝置,至少分別檢測室內溫度及濕度,并輸出檢測值;接口裝置,用以輸入使用者需求;控制裝置,包含預存程序及可接受由上述室內、外傳感裝置及介面裝置傳來數據的存儲及運算裝置,而依該程序及數據產生控制信號;驅動裝置,依據上述控制信號而至少調整室內溫度、濕度、室內與室外換氣量及室內對室外氣壓差;其特征在于上述室內各項調整系整體相關連地動態變化,藉以至少產生以下環境模式之一:學習、工作的警醒模式;休息、交易、交往、運動的舒適模式;以及包含入睡、熟睡及自然喚醒的睡眠模式。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佳銘,
申請(專利權)人:新典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