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包括護理包,所述護理包上連接有粘貼機構,所述粘貼機構包括固定連接于護理包側壁上的第一氣墊,所述護理包的上端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與粘貼機構活動連接,所述護理包內設有放置機構,所述護理包內設有注射機構,所述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并列排放,所述護理包內設有插管機構,所述插管機構位于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的一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避免護理包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擠壓,進一步的就可以避免護理包內的醫療用品損壞,同時在使用護理包的時候,能夠避免護理包內的醫療用品散落在外界,進一步避免了醫療用品受到感染,間接的能夠讓醫療衛生人員能夠正常使用護理包。
A disposable intubation oral care packag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
技術介紹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與外界相通,后經咽峽與咽相續,口腔內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為唇、側壁為頰、頂為腭、口腔底為黏膜和肌等結構。實際情況中,現有的護理包在使用的時候會出現以下問題:現有的護理包在運輸的過程中,由于護理包的外側壁上并沒有防護措施,因此很容易導致護理包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擠壓,進一步的就可以導致護理包內的插管損壞,從而導致醫療衛生人員無法使用,同時現有的護理包都是無序擺放,這就導致當醫療衛生人員打開護理包時,很容易把護理包內的物品抖落在地上,進一步就會導致器械感染,從而影響醫療衛生人員的治療。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包括護理包,所述護理包上連接有粘貼機構,所述護理包的上端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與粘貼機構活動連接,所述護理包內設有放置機構,所述護理包內設有注射機構,所述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并列排放,所述護理包內設有插管機構,所述插管機構位于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的一側。優選地,所述粘貼機構包括固定連接于護理包側壁上的第一氣墊,所述護理包的上端噴涂有粘膠,所述粘膠與防護機構活動連接。優選地,所述防護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上端的封蓋,所述封蓋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墊,所述第二氣墊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兩個相對稱的拉塊,兩個所述拉塊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拉環,所述封蓋與粘膠相粘合。優選地,所述放置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內的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內底部固定連接有兩塊第一卡塊,兩塊所述第一卡塊的上端卡接有鑷子,所述注射機構與第一腔室并列排放,所述插管機構位于第一腔室的一側。優選地,所述注射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內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的內底部上固定連接有兩個第二卡塊,兩塊所述第二卡塊的上端卡接有注射器,所述第二腔室與第一腔室并列排放,所述插管機構位于第二腔室的一側。優選地,所述插管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內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內放置有插管,所述第三腔室位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一側,所述第三腔室的一側設有第四腔室,所述第四腔室內設有隔板,所述隔板內放置有消毒棉,所述第四腔室一側設有第五腔室,所述第五腔室的一側內放置有手套。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裝置中,第一氣墊和第二氣墊能夠在護理包運輸的過程中,使護理包不受擠壓,進一步的就可以避免醫療器械的損壞,同時也能夠使醫療衛生人員能夠正常使用護理包,使治療過程能夠正常進行,在不使用插管的時候,插管繼續放置在護理包內,避免了插管提前暴露在空氣中,進一步的避免了插管受到感染,同時工作人員在拉動封蓋時,卡塊能夠避免鑷子和注射器散落出來,同時隔板能夠避免消毒棉掉落,進一步的避免了護理包內的醫療用品受到污染,從而使治療能夠正常進行。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護理包、2第一氣墊、3粘膠、4封蓋、5第二氣墊、6拉塊、7拉環、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第一卡塊、11鑷子、12第二卡塊、13注射器、14第三腔室、15插管、16第四腔室、17隔板、18消毒棉、19第五腔室、20手套。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參照圖1-3,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包括護理包1,其中護理包1為盒體狀護理包,此為現有的技術,在此不過多陳述,護理包1上連接有粘貼機構,粘貼機構包括固定連接于護理包1側壁上的第一氣墊2,護理包1的上端噴涂有粘膠3,其中粘膠3為類似于包裝盒上的粘合膠,此為現有技術,在此不過多陳述,粘膠3與防護機構活動連接。護理包1的上端設有防護機構,防護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1上端的封蓋4,封蓋4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墊5,其中第一氣墊2和第二氣墊5的材質為無紡布,能夠避免護理包1內的物品受到擠壓,進一步的可以保護護理包1內的物品,從而使醫療衛生人員能夠正常治療,避免影響治療過程,第二氣墊5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兩個相對稱的拉塊6,兩個拉塊6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拉環7,封蓋4與粘膠3相粘合,防護機構與粘貼機構活動連接。護理包1內設有放置機構,放置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1內的第一腔室8,其中一塊豎板和一塊橫板組成了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第一腔室8的內底部固定連接有兩塊第一卡塊10,兩塊第一卡塊10的上端卡接有鑷子11,其中鑷子11為現有技術,在此不過多陳述,注射機構與第一腔室8并列排放,插管機構位于第一腔室8的一側。護理包1內設有注射機構,注射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1內的第二腔室9,第二腔室9的內底部上固定連接有兩個第二卡塊12,兩塊第二卡塊12的上端卡接有注射器13,其中注射器13為現有技術,在此不過多陳述,第二腔室9與第一腔室8并列排放,插管機構位于第二腔室9的一側。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并列排放,護理包1內設有插管機構,插管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1內的第三腔室14,其中兩塊豎板組成第三腔室,第三腔室14內放置有插管15,插管15為現有技術,在此不過多陳述,第三腔室14位于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的一側,第三腔室14的一側設有第四腔室16,第四腔室16是由其中一塊豎板和另一塊橫板組成。第四腔室16內設有隔板17,其中隔板17為多塊相互交叉排放的塑料板組合而成,當塑料板組合而成之后就會形成小型的腔室,進一步的就可以防止消毒棉18,隔板17內放置有消毒棉18,第四腔室16一側設有第五腔室19,第五腔室19的一側內放置有手套20,其中手套20的外側套有防污袋,此為現有技術,在此不過多陳述,插管機構位于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的一側。本技術中,當需要使用護理包1時,首先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拉動封蓋4一側上的拉環7,這樣就可以使鑷子11和注射器13被拿出來,之后工作人員再從一側拉住另一個拉環7,進一步的就可以使手套20和消毒棉18展示出來,當需要使用插管15時,可以繼續拉動拉環7,這樣就可以使護理包1完全打開,進一步的就可以方便醫療人員使用護理包1。同時在運輸護理包1時,第一氣墊2和第二氣墊5能夠避免護理包1受到擠壓,進一步的可以保護護理包1內的器械,從而使醫療衛生人員能夠正使用護理包1。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包括護理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理包(1)上連接有粘貼機構,所述護理包(1)的上端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與粘貼機構活動連接,所述護理包(1)內設有放置機構,所述護理包(1)內設有注射機構,所述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并列排放,所述護理包(1)內設有插管機構,所述插管機構位于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的一側。/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包括護理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理包(1)上連接有粘貼機構,所述護理包(1)的上端設有防護機構,所述防護機構與粘貼機構活動連接,所述護理包(1)內設有放置機構,所述護理包(1)內設有注射機構,所述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并列排放,所述護理包(1)內設有插管機構,所述插管機構位于放置機構和注射機構的一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貼機構包括固定連接于護理包(1)側壁上的第一氣墊(2),所述護理包(1)的上端噴涂有粘膠(3),所述粘膠(3)與防護機構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1)上端的封蓋(4),所述封蓋(4)的上端固定連接有第二氣墊(5),所述第二氣墊(5)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兩個相對稱的拉塊(6),兩個所述拉塊(6)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拉環(7),所述封蓋(4)與粘膠(3)相粘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一次性插管口腔護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機構包括設置于護理包(1)內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曉寧,
申請(專利權)人:李曉寧,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陜西;6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