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3D打印
,具體涉及一種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
技術介紹
光固化3D打印機中,特殊波段的光激發光敏樹脂由液態變為固態,從而形成固化的打印體。打印時,成型平臺降至初始位置,且成型平臺的底面靠近于樹脂池膜,然后由顯示屏控制透過一部分光線,這部分光線照射至成型平臺與樹脂池膜之間的樹脂,樹脂固化后與成型平臺的底面和樹脂池膜均存在粘接力,如果其與成型平臺的粘接力大于其與樹脂池膜之間的粘接力,在成型平臺向上抬升時,固化的樹脂會與樹脂池膜分離開,這樣形成第一層打印體;為了便于成型平臺向上抬升,會在樹脂池的一側向下拉動樹脂池,使樹脂池發生一定傾斜,這樣就能容易的向上拉起打印體,但是,在向下拉動樹脂池的時候,樹脂池可能會發生其他方向的擺動,從而影響打印體的成型。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
技術介紹
中指出的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其結構設計合理,工作穩定,3D成型效果好。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上設有工作臺,工作臺的上方懸空設有樹脂池,樹脂池水平設置;工作臺上且位于樹脂池的后側設有兩個固定座,固定座上設有球頭座,所述的工作臺上設有與球頭座配合的球頭,球頭設置在一連桿上,連桿與樹脂池的后側面連接,連桿沿前后方向設置;固定座上設有第一拉桿,樹脂池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與第一拉桿對應的第二拉桿,還包括兩個拉簧,拉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拉桿和第二拉桿固定連接,拉簧沿前后方向設置;r>所述的樹脂池的前側面上設有向前伸出的連接板,連接板與工作臺之間設有定位彈簧,還包括第三拉桿,第三拉桿的上端與連接板連接,第三拉桿的下端從彈簧中穿過并伸入工作臺的下側;工作臺的下側設有拉動第三拉桿的驅動裝置;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電機的轉軸上連接有驅動轉盤,第三拉桿的下端與驅動轉盤連接且連接位置偏離驅動轉盤的中心設置;樹脂池的上方設有成型平臺,工作臺的后端設有驅動成型平臺上下移動的驅動機構;工作臺上對應樹脂池的位置設有光入射孔,光入射孔的下方設有光反射鏡片,光反射鏡片的旁側設有激光振鏡,激光振鏡射出的光經過光反射鏡片射向樹脂池。本技術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球頭座可在上下方向進行位置調節,固定座上設有導向桿,球頭座上設有與導向桿配合的導向槽,所述的固定座為朝向樹脂池開口設置的C形結構,所述的球頭座設置在固定座內,固定座的上側設有螺紋孔,所述的螺紋孔內連接有調節螺桿,所述的調節螺桿的下端與球頭座形成可轉動連接。本技術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連桿與樹脂池螺紋連接。本技術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豎直設置的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上沿豎直方向設有導向滑軌,導向滑軌上連接有與其滑動配合的滑塊,所述的成型平臺通過支架與滑塊固定連接,固定架上還豎直設置可轉動的絲桿,所述的滑塊上設有與絲桿連接的螺紋孔,機架上還設有驅動絲桿轉動的電機。本技術還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機架上還設有罩體,所述的罩體蓋設在工作臺上。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本技術所提供的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其樹脂池在工作時能保持較好的穩定性,不會發生異動,保證了3D打印的質量。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樹脂池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樹脂池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固定座與球頭座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第三拉桿驅動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球頭與球頭座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下參考圖1-8對本技術進行說明:一種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包括機架100,所述的機架100上設有工作臺1,工作臺1的上方懸空設有樹脂池2,樹脂池2水平設置。工作臺1上且位于樹脂池2的后側設有兩個固定座3,固定座3上設有球頭座4,所述的工作臺1上設有與球頭座4配合的球頭5,球頭5設置在一連桿6上,連桿6與樹脂池2的后側面連接,連桿6沿前后方向設置。固定座3上設有第一拉桿7,樹脂池2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與第一拉桿7對應的第二拉桿8,還包括兩個拉簧9(拉簧在圖中用了一長條結構示意),拉簧9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拉桿7和第二拉桿8固定連接,拉簧9沿前后方向設置。上述設置中,樹脂池通過球頭與球頭座進行連接,并在兩個拉簧的作用下,球頭與球頭座相互頂緊配合,且球頭與球頭座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了,使得樹脂池能被穩定的固定,不會發生作用方向的擺動。所述的樹脂池2的前側面上設有向前伸出的連接板10,連接板10與工作臺1之間設有定位彈簧11,還包括第三拉桿14,第三拉桿14的上端與連接板10連接,第三拉桿14的下端從彈簧中穿過并伸入工作臺1的下側。工作臺1的下側設有拉動第三拉桿14的驅動裝置。第三拉桿和彈簧起到支撐樹脂池前側的作用,使樹脂池在固定座和第三欄桿等組件的配合下,能被穩定的固定在工作臺的上方。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電機15,電機15的轉軸上連接有驅動轉盤16,第三拉桿14的下端與驅動轉盤16連接且連接位置偏離驅動轉盤16的中心設置。第三拉桿的下端也是通過球頭和球頭座的結構與驅動轉盤連接。樹脂池2的上方設有成型平臺101,工作臺1的后端設有驅動成型平臺101上下移動的驅動機構。工作臺上對應樹脂池2的位置設有光入射孔102,光入射孔102的下方設有光反射鏡片103,光反射鏡片103的旁側設有激光振鏡104,激光振鏡104射出的光經過光反射鏡片103射向樹脂池。電機在帶動驅動轉盤轉動的過程中,第三拉桿的下端也隨驅動轉盤運動,驅動轉盤每轉一圈,第三拉桿能完成一次的上下往復運動,使樹脂池完成一次傾斜操作。其中,所述的球頭座4可在上下方向進行位置調節,固定座3上設有導向桿17,球頭座4上設有與導向桿17配合的導向槽18,所述的固定座3為朝向樹脂池2開口設置的C形結構,所述的球頭座4設置在固定座3內,固定座3的上側設有螺紋孔,所述的螺紋孔內連接有調節螺桿19,所述的調節螺桿19的下端與球頭座4形成可轉動連接。通過旋轉調節螺桿19可帶動球頭座上下移動其中,所述的連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上設有工作臺,工作臺的上方懸空設有樹脂池,樹脂池水平設置;/n工作臺上且位于樹脂池的后側設有兩個固定座,固定座上設有球頭座,所述的工作臺上設有與球頭座配合的球頭,球頭設置在一連桿上,連桿與樹脂池的后側面連接,連桿沿前后方向設置;/n固定座上設有第一拉桿,樹脂池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與第一拉桿對應的第二拉桿,還包括兩個拉簧,拉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拉桿和第二拉桿固定連接,拉簧沿前后方向設置;/n所述的樹脂池的前側面上設有向前伸出的連接板,連接板與工作臺之間設有定位彈簧,還包括第三拉桿,第三拉桿的上端與連接板連接,第三拉桿的下端從彈簧中穿過并伸入工作臺的下側;工作臺的下側設有拉動第三拉桿的驅動裝置;/n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電機的轉軸上連接有驅動轉盤,第三拉桿的下端與驅動轉盤連接且連接位置偏離驅動轉盤的中心設置;/n樹脂池的上方設有成型平臺,工作臺的后端設有驅動成型平臺上下移動的驅動機構;/n工作臺上對應樹脂池的位置設有光入射孔,光入射孔的下方設有光反射鏡片,光反射鏡片的旁側設有激光振鏡,激光振鏡射出的光經過光反射鏡片射向樹脂池。/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上拉式光固化3D打印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所述的機架上設有工作臺,工作臺的上方懸空設有樹脂池,樹脂池水平設置;
工作臺上且位于樹脂池的后側設有兩個固定座,固定座上設有球頭座,所述的工作臺上設有與球頭座配合的球頭,球頭設置在一連桿上,連桿與樹脂池的后側面連接,連桿沿前后方向設置;
固定座上設有第一拉桿,樹脂池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與第一拉桿對應的第二拉桿,還包括兩個拉簧,拉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拉桿和第二拉桿固定連接,拉簧沿前后方向設置;
所述的樹脂池的前側面上設有向前伸出的連接板,連接板與工作臺之間設有定位彈簧,還包括第三拉桿,第三拉桿的上端與連接板連接,第三拉桿的下端從彈簧中穿過并伸入工作臺的下側;工作臺的下側設有拉動第三拉桿的驅動裝置;
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電機的轉軸上連接有驅動轉盤,第三拉桿的下端與驅動轉盤連接且連接位置偏離驅動轉盤的中心設置;
樹脂池的上方設有成型平臺,工作臺的后端設有驅動成型平臺上下移動的驅動機構;
工作臺上對應樹脂池的位置設有光入射孔,光入射孔的下方設有光反射鏡片,光反射鏡片的旁側設有激光振鏡,...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