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包括加料桶,所述加料桶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連接隔板,所述隔板兩側且位于所述底板上開有出料口一,所述加料桶的頂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兩側設有入料口,所述隔板的下方設有擋板,所述擋板上開有出料口二,所述擋板的兩側分別連接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所述支撐桿一位于所述加料桶外部的一端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加料桶靠近所述連接板處設有推動機構,所述支撐桿二位于所述加料桶的外側且與復位機構連接,所述加料桶的底部與攪拌桶連接,所述攪拌桶內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桶遠離所述加料桶的一側設有排料口。有益效果:能夠同時添加多種材料,便于進行后續的攪拌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
本技術涉及納米材料生產
,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
技術介紹
納米顆粒材料又稱為超微顆粒材料,由納米粒子組成,納米材料其在熔點、磁性、光學、導熱、導電等方面都具有不錯的特性,隨著納米材料的發展發展,現在使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例如日常衣物服裝、機械零部件生產等,納米材料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對將物料進行攪拌混勻,但是現有的加料裝置只能夠對其中一個物料進行添加,不能夠同時對多個物料進行添加,延長了加工時間。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包括加料桶,所述加料桶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中部固定連接隔板,所述隔板兩側且位于所述底板上開有出料口一,所述加料桶的頂部位于所述隔板的兩側設有入料口,所述隔板的下方設有擋板,所述擋板上開有出料口二,所述出料口一與所述出料口二相匹配,所述擋板的兩側分別連接支撐桿一與支撐桿二,所述支撐桿一遠離所述擋板的一端貫穿所述加料桶且位于所述加料桶的外部,所述支撐桿一位于所述加料桶外部的一端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加料桶靠近所述連接板處設有推動機構,所述支撐桿二遠離所述擋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加料桶的外側且與復位機構連接,所述加料桶的底部與攪拌桶連接,所述攪拌桶內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桶遠離所述加料桶的一側設有排料口。進一步的,所述推動機構包括電機一、轉軸和凸塊,所述電機一與所述加料桶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一的輸出端與轉軸連接,所述轉軸的外表面固定套設有凸塊,所述凸塊與所述連接板相接觸。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桿一位于所述加料桶外部的一端套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與所述加料桶外壁固定連接。進一步的,所述復位機構包括密封殼、彈簧和活動板,所述加料桶遠離所述電機一的一側固定連接密封殼,所述支撐桿二遠離所述擋板的一端位于所述密封殼內且與活動板固定連接,所述活動板與所述密封殼相匹配,所述活動板與所述密封殼之間通過若干彈簧連接。進一步的,所述攪拌機構包括電機二、攪拌桿和螺旋攪拌葉,所述電機二與所述攪拌桶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二的輸出端與攪拌桿連接,所述攪拌桿位于所述攪拌桶內部且外表面連接有螺旋攪拌葉,所述攪拌桿遠離所述電機二的一端與所述攪拌桶之間設有支撐機構。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機構包括軸承與固定桿,所述攪拌桿遠離所述電機二的一端固定套設有軸承,所述軸承的兩側通過固定桿與所述攪拌桶內壁固定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該裝置能夠同時添加多種材料,便于進行后續的攪拌操作,也能夠使得材料攪拌均勻,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了加工時間。(2(、推動機構能夠推動支撐桿一,從而推動擋板,使得出料口一與出料口二重疊,從而使得物料排出。(3(、密封圈具有密封的作用,減少外界灰塵進入到加料桶的內部,復位機構配合支撐桿一,能夠使得擋板復位。(4(、攪拌機構能夠對多種物料進行攪拌,在攪拌的同時將物料傳送出去,支撐機構用于支撐攪拌桿,使得攪拌桿能夠平穩的進行攪拌的操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中加料桶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中推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中復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中支撐機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加料桶;2、底板;3、隔板;4、出料口一;5、入料口;6、擋板;7、出料口二;8、支撐桿一;9、支撐桿二;10、連接板;11、攪拌桶;12、排料口;13、電機一;14、轉軸;15、凸塊;16、密封圈;17、密封殼;18、彈簧;19、活動板;20、電機二;21、攪拌桿;22、螺旋攪拌葉;23、軸承;24、固定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技術做出進一步的描述:實施例,請參閱圖1-5,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包括加料桶1,所述加料桶1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中部固定連接隔板3,對于隔板3需要說明一下,根據實際需要,將加料桶1的內部隔離多個空間,出料口一4與入料口5都是根據隔離的空間數量進行相應數量的設置,所述隔板3兩側且位于所述底板2上開有出料口一4,所述加料桶1的頂部位于所述隔板3的兩側設有入料口5;所述隔板3的下方設有擋板6,所述擋板6上開有出料口二7,出料口二7的數量是根據出料口一4的數量進行設置的,所述出料口一4與所述出料口二7的大小一致;所述擋板6的兩側分別連接支撐桿一8與支撐桿二9,所述支撐桿一8遠離所述擋板6的一端貫穿所述加料桶1且位于所述加料桶1的外部,所述支撐桿一8位于所述加料桶1外部的一端與連接板10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桿一8位于所述加料桶1外部的一端套設有密封圈16,所述密封圈16與所述加料桶1外壁固定連接,密封圈16具有密封的作用,減少外界灰塵進入到加料桶1的內部;所述加料桶1靠近所述連接板10處設有推動機構,所述推動機構包括電機一13、轉軸14和凸塊15,所述電機一13與所述加料桶1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一13的輸出端與轉軸14連接,所述轉軸14的外表面固定套設有凸塊15,所述凸塊15與所述連接板10相接觸,電機一13帶動轉軸14,使得轉軸14上的凸塊15旋轉,凸塊15較為凸出的一端與連接板10接觸的時候,就會推動連接板10,使得與連接板10連接的支撐桿一8推動擋板6向支撐桿二9的方向移動,從而使擋板6上的出料口二7與底板2上的出料口一4重疊,物料能夠排出進入到攪拌桶11內部;所述支撐桿二9遠離所述擋板6的一端位于所述加料桶1的外側且與復位機構連接,所述復位機構包括密封殼17、彈簧18和活動板19,所述加料桶1遠離所述電機一13的一側固定連接密封殼17,所述支撐桿二9遠離所述擋板6的一端位于所述密封殼17內且與活動板19固定連接,活動板19能夠在密封殼17內滑動,所述活動板19與所述密封殼17之間通過若干彈簧18連接,凸塊15較為凸出的一端與連接板10接觸的時候,活動板19受支撐桿二9推動,從而擠壓彈簧18,當凸塊15較為凸出的一端轉過去的時候,彈簧18能夠伸展,推動活動板19,使得活動板19上的支撐桿二9向支撐桿一8的方向推動擋板6,出料口一4與出料口二7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桶(1),所述加料桶(1)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中部固定連接隔板(3),所述隔板(3)兩側且位于所述底板(2)上開有出料口一(4),所述加料桶(1)的頂部位于所述隔板(3)的兩側設有入料口(5),所述隔板(3)的下方設有擋板(6),所述擋板(6)上開有出料口二(7),所述出料口一(4)與所述出料口二(7)相匹配,所述擋板(6)的兩側分別連接支撐桿一(8)與支撐桿二(9),所述支撐桿一(8)遠離所述擋板(6)的一端貫穿所述加料桶(1)且位于所述加料桶(1)的外部,所述支撐桿一(8)位于所述加料桶(1)外部的一端與連接板(10)固定連接,所述加料桶(1)靠近所述連接板(10)處設有推動機構,所述支撐桿二(9)遠離所述擋板(6)的一端位于所述加料桶(1)的外側且與復位機構連接,所述加料桶(1)的底部與攪拌桶(11)連接,所述攪拌桶(11)內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桶(11)遠離所述加料桶(1)的一側設有排料口(12)。/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桶(1),所述加料桶(1)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中部固定連接隔板(3),所述隔板(3)兩側且位于所述底板(2)上開有出料口一(4),所述加料桶(1)的頂部位于所述隔板(3)的兩側設有入料口(5),所述隔板(3)的下方設有擋板(6),所述擋板(6)上開有出料口二(7),所述出料口一(4)與所述出料口二(7)相匹配,所述擋板(6)的兩側分別連接支撐桿一(8)與支撐桿二(9),所述支撐桿一(8)遠離所述擋板(6)的一端貫穿所述加料桶(1)且位于所述加料桶(1)的外部,所述支撐桿一(8)位于所述加料桶(1)外部的一端與連接板(10)固定連接,所述加料桶(1)靠近所述連接板(10)處設有推動機構,所述支撐桿二(9)遠離所述擋板(6)的一端位于所述加料桶(1)的外側且與復位機構連接,所述加料桶(1)的底部與攪拌桶(11)連接,所述攪拌桶(11)內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桶(11)遠離所述加料桶(1)的一側設有排料口(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納米材料用生產加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機構包括電機一(13)、轉軸(14)和凸塊(15),所述電機一(13)與所述加料桶(1)的外壁固定連接,所述電機一(13)的輸出端與轉軸(14)連接,所述轉軸(14)的外表面固定套設有凸塊(15),所述凸塊(15)與所述連接板(10)相接觸。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易小鳴,彭正,趙義,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中千碧華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