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該裝置是由一級和二級臭氧發生器、主氣流工作室、爐體組成。其特征是地方天圓罩(14)位于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的下部,硬質輸出管(26)與地方天圓罩的下端連接。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內有臭氧發元件(17)和臭氧發生器支架(16)。(*該技術在200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用于醫療焚燒和殯葬焚燒的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目前所使用的焚燒爐雖然有許多種,但在焚燒過程中都不能完全消除廢氣的異味。特別是在操作過程中從爐門,泄漏廢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該廢氣損害了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焚燒過程中消除泄漏異味的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該裝置是由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一級臭氧發生器、主氣流工作室、爐體。第二部分由三級臭氧發生器組成。其特征是地方天圓罩(14)位于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的下部,硬質輸出管(26)與地方天圓罩的下端連接。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內裝有臭氧發生元件(17)和臭氧發生器支架(16)。臭氧發生器工作箱(20)包括風筒(19)、風機(22)、支架(23)、電子管臭氧發生元件(24)。電子管臭氧發生元件(24)裝入工作箱(20)的下部。風筒(19)內裝有風機(22)。風筒19由左右對稱的兩個風筒組成,其內部風機也是兩個左右對稱的風機,且風機安裝方向相反(-0-排)。風筒(19)與二級臭氧發生器工作箱(26)相互通連。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的主視圖。圖2為現有現有技術的剖視圖。圖3為現有技術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本技術的工作流程示意圖。圖5為一級臭氧發生器俯視圖。圖6為一級臭氧發生器主視圖。圖7為一級臭氧發生器仰視圖。圖8為一級臭氧發生器俯視內部結構圖。圖9為一級臭氧發生器主視內部結構圖。圖10為二級臭氧發生器的外形的左視圖。圖11為二級臭氧發生器的外形的主視圖。圖12為二級臭氧發生器的外形的右視圖。圖13為二級臭氧發生器的內部結構的左視圖。圖14為二級臭氧發生器的內部結構的主視圖。圖15為二級臭氧發生器的內部結構的右視圖。圖16為圖10的俯視圖。圖17為圖11的俯視圖。圖18為圖12的俯視圖。圖19為一級臭氧發生器的施工安裝結構圖。a.安裝圖為硬質管無機械連接,適用于鼓風機周邊無機械障礙物的情況下使用。b.安裝圖為軟質管的機械軟連接,適用于鼓風機周邊有機械障礙物時,作全方位遠距離連接的情況下使用。圖20為環狀金屬支持圈。圖21為鼓風機入風口的正視圖。圖22環狀金屬支持圈的放大側視圖。圖23為主氣流工作室(28)的正視圖。(1)臭氧發生器a、(2)輸送管道、(3)輔加斜管、(4)主氣流通風管道、(5)爐體、(6)向室內噴放臭氧的管道、(7)臭氧發生器b、(8)臭氧輸送管、(9)爐門、(10)外溢氣流、(11)向室內噴發的臭氧氣體、(12)上蓋及防護網、(13)臭氧發生器工作箱a、(14)地方天圓罩、(15)電子管臭氧發生器工作箱的塑料端頭、(16)電子管臭氧發生器支架、(17)臭氧發生元件、(18)電氣控制儀表配電盤、(19)風筒(兩支一吸一排)、(20)臭氧發生器工作箱b、(21)百葉窗、(22)風筒內的軸流風機(2支,一為吸入,一為排出)、(23)電子管臭氧發生器支架、(24)電子管臭氧發生元件、(25)活性碳網膜、(26)硬質輸出管、(27)間隙、(28)主氣流工作室、(29)鼓風機葉輸、(30)鼓風機電機、(31)主氣流通風管、(32)軟質塑料管、(33)硬質端頭、(34)環狀金屬支持圈、(35)金屬圈支架、(36)工作室外殼、(37)主氣流入風口。在焚燒爐附近有一大型鼓風機,焚燒所需要的空氣就是由此注入的。空氣氣流在負壓作用下進入主氣流工作室,經通風管輸入焚燒爐體內。在鼓風機旁安裝一個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臭氧發生器工作箱中產生的臭氧氣體經過硬質輸出管進入主氣流工作室,隨同空氣氣流一道進入爐體,與焚燒廢氣發生化學反應,將有毒、有臭味的氣體變為無毒無味的氣體。本技術有臭氧發生器工作箱a和臭氧發生器工作箱b。臭氧發生器工作箱b是臭氧發生器工作箱a的輔助設備。當爐體內的焚燒廢氣未能全部反應時,一部分廢氣從爐門溢出,在負壓吸力的作用下由百葉窗進入臭氧發生器工作箱b,在該工作箱中再次發生化學反應,然后經活性碳網膜過濾排出。這樣最終排出的氣體就是無毒、無味的氣體。其途徑為臭氧發生器工作箱a(13)產生的臭氧氣體→爐體(5)進行反應→臭氧發生器工作箱b(20)再次反應并同時過濾→排出無毒無味氣體。本技術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與焚燒爐的連接是無機械連接或機械式連接,不會因劇烈震動而遭到損壞,使用壽命長,且便于安裝、維修和拆卸。權利要求1.一種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該裝置是由分別獨立的一級臭氧發生器和二級臭氧發生器組成,其特征是地方天圓罩(14)位于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的下部,硬質輸出管(26)與地方天圓的下端連接;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內有臭氧發生元件(17)和臭氧發生器支架(16),臭氧發生工作箱(20)、包括風筒(19)、風機(22)、支架(23)、電子管臭氧發生元件(2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術的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其特征是電子管臭氧發生元件(24)裝入工作箱(20)的下部,風筒(19)內裝有風機(22)。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其特征是風筒(19)由左右對稱的兩個風筒組成。其內部風機也是兩個左右對稱的風機,且風機安裝方向相反(一0及一排)。風筒(19)與二級臭氧發生器工作箱(20)相互通連。專利摘要本技術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該裝置是由一級和二級臭氧發生器、主氣流工作室、爐體組成。其特征是地方天圓罩(14)位于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的下部,硬質輸出管(26)與地方天圓罩的下端連接。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內有臭氧發元件(17)和臭氧發生器支架(16)。文檔編號F23G1/00GK2317415SQ97210799公開日1999年5月5日 申請日期1997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1997年1月30日專利技術者王亞丁 申請人:王亞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負壓反饋式焚燒廢氣解毒除味凈化裝置,該裝置是由分別獨立的一級臭氧發生器和二級臭氧發生器組成,其特征是地方天圓罩(14)位于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的下部,硬質輸出管(26)與地方天圓的下端連接;臭氧發生器工作箱(13)內有臭氧發生元件(17)和臭氧發生器支架(16),臭氧發生工作箱(20)、包括風筒(19)、風機(22)、支架(23)、電子管臭氧發生元件(2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亞丁,
申請(專利權)人:王亞丁,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7[中國|山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