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焊接結構,包括管道本體(1),還包括:套設于所述管道本體(1)的防腐管(2),所述防腐管(2)的外壁與所述管道本體(1)的內壁接觸;設置于所述防腐管(2)的端部的隔熱單元,所述隔熱單元與所述管道本體(1)的焊口位置(51)對應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焊接結構,在焊接過程中,焊口位置焊接受熱,但由于隔熱單元的隔熱作用,降低焊接產生的熱量向防腐管的熱傳遞,有效避免了防腐管及連接管受熱變形的情況,從而有效避免了管道本體內部與管道輸送的流體介質直接接觸的情況,使得防腐管有效阻隔流體介質與管道本體,有效避免防腐管相對于連接管起層及脫落的情況,有效提高了耐腐蝕性,確保了管道的正常使用。
welded structur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焊接結構
本技術涉及焊接
,特別涉及一種焊接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在我國大部份油田的采油以到中后期采油階段,油中含水量高,而且隨著各種化學增油劑的應用,油水中酸堿及鹽的成份含量較高,特別是三元復合驅油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但對油田的輸油及輸水管道腐蝕嚴重,影響了正常生產。現以大慶油田采油六廠為例,大慶油田采油六廠2018年上半年生產的油水井8248口,其中三元復合驅采油井3719口,注水井4529口,輸油輸水管線近百公里,2018年1——7月份輸油輸水管線穿孔,漏7400多次,超過正常使用值100多倍。穿孔和漏的主要是輸油、輸水管道防腐蝕和焊口處起不到完全防腐蝕作用而造成的。目前,應用內防腐管道(輸油輸水管)的內防腐結構為粉末噴涂、塑料粉末涂塑、內襯塑料管及環氧樹脂涂層等結構,連接結構有絲扣連接、法蘭盤連接、膠粘連接、勾槽連接及焊接對接等方法。而以上輸油輸水管和連接結構都存在著缺陷和不足。粉末噴涂、塑料粉末涂塑由于噴塑或涂塑層受厚度限制,而且有孔隙,而且使用時間短(約三個月)后就沖刷掉(因為涂層厚度只有50——120微米)起不到完全防腐蝕作用。內襯塑料管的管道為二層組成,內襯塑料管的外壁與內防腐管道本體(鋼管)的內壁接觸面積小,由于接口位置的接觸面積小且有縫隙,一般使用一定時間(約一年以上)就會出現內襯塑料管與內防腐管道本體分離的情況,形成分層串水,影響正常使用。而連接結構同樣存在不足,絲扣連接施工費用高且難度大,并且絲扣在地下長時間容易出現腐蝕松動泄漏等現象發生。法蘭盤連接中,法蘭施工難度大,法蘭盤之間的密封圈不容易對正及不均勻布置,而密封圈易腐蝕且不耐高溫,同樣存在較大的泄漏風險。膠粘連接及勾槽連接只能適用于低壓小口徑的管線,通用性不高。而焊接對接方法的性能好,成本低、操作簡便且承壓能力高,得到了廣泛使用。但是,焊接對接的接頭焊口位置的溫度高達上千度以上,管道在焊接時焊口周圍的內防腐層通常都會遭到破壞,焊口位置的內壁處就成了裸管,整根帶有內防腐層的管道就形成了小陽極大陰極而加快焊口位置的腐蝕,而且焊口位置常常存在有應力集中等各種缺陷,使其腐蝕速度比不涂防腐層的裸管還要快。所以,焊縫和焊縫周圍內防腐層遭到破壞在使用過程中徑常會被先腐蝕,造成泄漏和停工停產的損失。在焊接對接方法中,雖然有管道的焊口位置內補口的技術,但實際補口效果差,補口技術大多用噴涂法或涂層等方法在焊口位置噴涂塑料粉末。但是,由于粉末噴塑層及涂層有孔隙,而且焊口位置內的結構破壞為不規則表面,無法達到防腐蝕效果。因此,如何提高耐腐蝕性,確保正常使用,是本
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焊接結構,以提高耐腐蝕性,確保正常使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焊接結構,包括管道本體,還包括:套設于所述管道本體的防腐管,所述防腐管的外壁與所述管道本體的內壁接觸;設置于所述防腐管的端部的隔熱單元,所述隔熱單元與所述管道本體的焊口位置對應設置。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所述隔熱單元包括:設置于所述防腐管的端部的連接管;設置于所述連接管與所述管道本體之間的隔熱層,所述隔熱層與所述焊口位置對應設置。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所述連接管與所述防腐管的材料相同且通過熱熔連接。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相鄰兩個所述防腐管相對的端部均設置有所述連接管;兩個所述防腐管的端部的所述連接管連接。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相鄰兩個所述連接管通過熱熔連接。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所述連接管的外壁上設置有凹槽,所述隔熱層填充于所述凹槽中。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所述連接管伸出所述管道本體;所述焊接結構還包括連接套,相鄰兩個所述管道本體的外部套設有所述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的兩端分別與相鄰兩個所述管道本體焊接。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連接套與所述連接管之間的墊圈。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所述防腐管通過粘接層連接于所述管道本體內。優選地,上述焊接結構中,所述粘接層為粘接樹脂層。從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提供的焊接結構,在相鄰兩個管道本體連接過程中,防腐管設置于管道本體內,防腐管的端部通過連接管連接;并且,防腐管的端部設置有隔熱單元,隔熱單元與管道本體的焊口位置對應設置,在焊接過程中,焊口位置焊接受熱,但由于隔熱單元的隔熱作用,降低焊接產生的熱量向防腐管的熱傳遞,有效避免了防腐管及連接管受熱變形的情況,從而有效避免了管道本體內部與管道輸送的流體介質直接接觸的情況,使得防腐管有效阻隔流體介質與管道本體,有效避免防腐管相對于連接管起層及脫落的情況,有效提高了耐腐蝕性,確保了管道的正常使用。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焊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連接管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連接套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防腐管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墊圈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焊接結構,以提高耐腐蝕性,確保正常使用。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1,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焊接結構,包括管道本體1、防腐管2及隔熱單元,防腐管2套設于管道本體1,防腐管2的外壁與管道本體1的內壁接觸;隔熱單元設置于防腐管2的端部,隔熱單元與管道本體1的焊口位置51對應設置。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焊接結構,在相鄰兩個管道本體1連接過程中,防腐管2設置于管道本體1內,防腐管2的端部通過連接管3連接;并且,防腐管2的端部設置有隔熱單元,隔熱單元與管道本體1的焊口位置51對應設置,在焊接過程中,焊口位置51焊接受熱,但由于隔熱單元的隔熱作用,降低焊接產生的熱量向防腐管2的熱傳遞,有效避免了防腐管2及連接管3受熱變形的情況,從而有效避免了管道本體1內部與管道輸送的流體介質直接接觸的情況,使得防腐管2有效阻隔流體介質與管道本體1,有效避免防腐管2相對于連接管3起層及脫落的情況,有效提高了耐腐蝕性,確保了管道的正常使用。其中,通過上述設置,有效避免了管道本體1內部與管道輸送的流體介質直接接觸,使得管道(防腐管2)的內壁無限長度連接無鋼材裸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焊接結構,包括管道本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n套設于所述管道本體(1)的防腐管(2),所述防腐管(2)的外壁與所述管道本體(1)的內壁接觸;/n設置于所述防腐管(2)的端部的隔熱單元,所述隔熱單元與所述管道本體(1)的焊口位置(51)對應設置。/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焊接結構,包括管道本體(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套設于所述管道本體(1)的防腐管(2),所述防腐管(2)的外壁與所述管道本體(1)的內壁接觸;
設置于所述防腐管(2)的端部的隔熱單元,所述隔熱單元與所述管道本體(1)的焊口位置(51)對應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熱單元包括:
設置于所述防腐管(2)的端部的連接管(3);
設置于所述連接管(3)與所述管道本體(1)之間的隔熱層(31),所述隔熱層(31)與所述焊口位置(51)對應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3)與所述防腐管(2)的材料相同且通過熱熔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個所述防腐管(2)相對的端部均設置有所述連接管(3);
兩個所述防腐管(2)的端部的所述連接管(3)連接。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志民,
申請(專利權)人:張志民,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