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毛掃清洗裝置,包括支撐本體,支撐本體設有若干清洗柱,若干清洗柱以支撐本體的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分布,若干清洗柱的高度由內向外依次遞增;當毛掃清洗裝置處于清洗毛掃狀態時,弧形的毛掃能夠從同一圈的相鄰的清洗柱的間隙穿過,且弧形的毛掃的刷毛能夠摩擦清洗柱,從而使弧形的毛掃上的雜質從弧形的毛掃的刷毛上脫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毛掃清洗裝置使得弧形的毛掃的兩側的刷毛得到充分的清洗,提高了弧形的毛掃的清洗效率,也使得弧形的毛掃更干凈。并且,弧形的毛掃沿各個角度摩擦清洗柱的清洗效率和效果相當,因而更便于使用者清洗弧形的毛掃。
Brush cleaning devi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毛掃清洗裝置
本技術涉及清洗裝置
,尤其涉及毛掃清洗裝置。
技術介紹
毛掃運用于化妝領域時,毛掃即粉底刷,毛掃主要供女性打粉底。而現有的毛掃在多次使用時候,毛掃貼附有結塊,不易清洗,因而不便于下次化妝時使用。而現有的毛掃在清洗時一般采用一個干凈的玻璃皿,然后在玻璃皿內加入清洗劑,接著將毛掃反復攪拌清洗劑,即完成了毛掃的清洗;但是,這樣的清洗方式的清洗效率較低,因而耗時長。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毛掃清洗裝置,其便于毛掃的清洗,提高了毛掃的清洗效率。本技術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毛掃清洗裝置,包括支撐本體,所述支撐本體設有若干清洗柱,若干清洗柱以所述支撐本體的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分布,若干所述清洗柱的高度由內向外依次遞增;當所述毛掃清洗裝置處于清洗毛掃狀態時,弧形的毛掃能夠從同一圈的相鄰的所述清洗柱的間隙穿過,且弧形的毛掃的刷毛能夠摩擦所述清洗柱,從而使弧形的毛掃上的雜質從弧形的毛掃的刷毛上脫落。進一步地,相鄰兩圈的清洗柱中,位于外圈的清洗柱的直徑比位于內圈的清洗柱的直徑更大。進一步地,相鄰兩圈清洗柱中,位于外圈的相鄰清洗柱的間距為第一距離,位于內圈的相鄰清洗柱的間距為第二距離,所述第一距離大于第二距離。進一步地,若干所述清洗柱設于所述支撐本體的第一面,所述支撐本體的第二面與所述支撐本體的第一面相對設置,所述支撐本體的第二面設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設有若干第一肋條,若干所述第一肋條用于供平齊的毛掃摩擦,從而使平齊的毛掃上的雜質從平齊的毛掃上脫落。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肋條呈弧形結構。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本體還設有梳理部,所述梳理部位于所述支撐本體的第二面,所述梳理部靠近所述摩擦部設置,所述梳理部設有若干條狀的第二肋條,所述第二肋條用于梳理平齊的毛掃。進一步地,若干所述第二肋條相互平行布置。進一步地,相鄰的所述第二肋條的高度不相等。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術的毛掃清洗裝置通過將若干清洗柱的高度由內向外依次遞增,使得弧形的毛掃由外向內摩擦支撐本體的清洗柱時,隨著弧形的毛掃越靠近內圈的清洗柱,清洗柱的高度越低,因而清洗柱不會對弧形的毛掃產生較大的阻礙力,使得弧形的毛掃的兩側的刷毛能夠位于同一圈的相鄰的清洗柱的間隙中,使得弧形的毛掃各個部位的刷毛都能夠得到清洗,提高了弧形的毛掃的清洗效率。2、將若干清洗柱以支撐本體的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分布,使得弧形的毛掃沿各個角度摩擦清洗柱的清洗效率和效果相當,因而更便于使用者清洗弧形的毛掃。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毛掃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毛掃清洗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毛掃清洗裝置使用時的效果圖;圖4為圖1所示的毛掃清洗裝置使用時的另一效果圖;圖5為圖1所示的毛掃清洗裝置使用時的另一效果圖。圖中:1、支撐本體;2、清洗柱;21、清洗通道;3、第一肋條;4、第二肋條;5、弧形的毛掃;6、平齊的毛掃。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相沖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實施例之間或各技術特征之間可以任意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水平”、“豎直”、“頂”、“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或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為了便于自定義名稱的理解,定義如下:弧形的毛掃:毛掃的刷毛為弧形結構,刷毛中間的長度比兩側的刷毛的長度更長。平齊的毛掃:毛掃的刷毛為平齊結構,即各刷毛的長度基本相等。參見圖1-圖2,示出了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的毛掃清洗裝置,包括支撐本體1,支撐本體1設有若干清洗柱2,若干清洗柱2以支撐本體1的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分布,若干清洗柱2的高度由內向外依次遞增;當毛掃清洗裝置處于清洗毛掃狀態時,弧形的毛掃5能夠從同一圈的相鄰的清洗柱2的間隙穿過,且弧形的毛掃5的刷毛能夠摩擦清洗柱2,從而使弧形的毛掃5上的雜質從弧形的毛掃5的刷毛上脫落。參見圖3,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不同圈的清洗柱2的高度相等(即所有清洗柱2等高),則弧形的毛掃5的刷毛由于其中間的刷毛長,兩側的刷毛短的緣故,當中間的刷毛位于同一圈的相鄰的清洗柱2的間隙時,由于間隙較小,使弧形的毛掃5沿高度方向移動,從而使得弧形的毛掃5的兩側的刷毛無法觸碰清洗柱2。參見圖4,而本技術中,將若干清洗柱2的高度由內向外依次遞增,則使得弧形的毛掃5由外向內摩擦支撐本體1的清洗柱2時,隨著弧形的毛掃5越靠近內圈的清洗柱2,清洗柱2的高度越低,因而清洗柱2不會對弧形的毛掃5產生較大的阻礙力,使得弧形的毛掃5的兩側的刷毛能夠位于同一圈的相鄰的清洗柱2的間隙中,使得弧形的毛掃5各個部位的刷毛都能夠得到清洗,提高了弧形的毛掃5的清洗效率。另外,由于若干清洗柱2以支撐本體1的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分布,使得弧形的毛掃5沿各個角度摩擦清洗柱2的清洗效率和效果相當,因而更便于使用者清洗弧形的毛掃5。而且,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清洗方法,本技術通過清洗柱2對弧形的毛掃5進行摩擦清洗,也能夠使得弧形的毛掃5更加干凈。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毛掃清洗裝置特別適合浸泡在水中,然后將毛掃浸入水中清洗,當雜質從毛掃脫落之后,雜質能夠被水流帶走,清洗效果更佳。較佳的,相鄰兩圈的清洗柱2中,位于外圈的清洗柱2的直徑比位于內圈的清洗柱2的直徑更大。可以理解,在清洗毛掃時,毛掃的刷毛會首先觸碰到外圈的清洗柱2,而外圈的清洗柱2的直徑越大,則毛掃分散地越慢,從而避免毛掃被梳開地過快而損壞,也即,位于外圈的清洗柱2的直徑比位于內圈的清洗柱2的直徑更大,能夠使得毛掃的刷毛地逐漸地梳開,可以對毛掃的刷毛產生保護作用。更具體地,相鄰兩圈清洗柱2中,位于外圈的相鄰清洗柱2的間距為第一距離,位于內圈的相鄰清洗柱2的間距為第二距離,第一距離大于第二距離。可以理解,在清洗毛掃時,外圈的第一距離越大,則可以進一步是毛掃分散地更慢,對毛掃的刷毛產生進一步地保護作用,而內圈的第二距離越小,則可以使得毛掃被逐漸梳開后,雜質能夠被清洗得更加干凈,從而進一步提高清洗效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毛掃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本體,所述支撐本體設有若干清洗柱,若干清洗柱以所述支撐本體的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分布,若干所述清洗柱的高度由內向外依次遞增;當所述毛掃清洗裝置處于清洗毛掃狀態時,弧形的毛掃能夠從同一圈的相鄰的所述清洗柱的間隙穿過,且弧形的毛掃的刷毛能夠摩擦所述清洗柱,從而使弧形的毛掃上的雜質從弧形的毛掃的刷毛上脫落。/n
【技術特征摘要】
1.毛掃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本體,所述支撐本體設有若干清洗柱,若干清洗柱以所述支撐本體的一點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分布,若干所述清洗柱的高度由內向外依次遞增;當所述毛掃清洗裝置處于清洗毛掃狀態時,弧形的毛掃能夠從同一圈的相鄰的所述清洗柱的間隙穿過,且弧形的毛掃的刷毛能夠摩擦所述清洗柱,從而使弧形的毛掃上的雜質從弧形的毛掃的刷毛上脫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毛掃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圈的清洗柱中,位于外圈的清洗柱的直徑比位于內圈的清洗柱的直徑更大。
3.如權利要求1-2中任一所述的毛掃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兩圈清洗柱中,位于外圈的相鄰清洗柱的間距為第一距離,位于內圈的相鄰清洗柱的間距為第二距離,所述第一距離大于第二距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毛掃清洗裝置,其特征在于:若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南忠,
申請(專利權)人:龔海棠,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