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包括PLC綜合配電柜,所述PLC綜合配電柜的后端固定安裝有金屬外殼,所述金屬外殼的側面固定有電鍋爐供水接口與電鍋爐回水接口,且金屬外殼的后端固定有二次網供水接口、二次網回水接口、蓄熱水箱進水接口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所述金屬外殼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導管與第二導管,且第一導管與第二導管之間連通有第三導管,所述第一導管的管段上連通有循環管,且第一導管的管段上安裝有電磁流量計與第四電動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得用戶只需按照設備接口的標識連接蓄熱水箱和二次網系統,大幅減小水蓄熱電鍋爐的體積,提高建筑空間利用率的同時,降低了初裝成本,實用性強。
A complete set of electric boiler equipment with intelligent switching of heat storage and direct heat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
本技術涉及電鍋爐
,尤其涉及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
技術介紹
電鍋爐也稱電加熱鍋爐、電熱鍋爐,顧名思義,它是以電力為能源并將其轉化成為熱能,從而經過鍋爐轉換,向外輸出具有一定熱能的蒸汽、高溫水或有機熱載體的鍋爐設備。目前使用的水蓄熱電鍋爐系統多采用普通電鍋爐和蓄熱水泵、換熱水泵、換熱器通過現場施工組成循環系統配合使用,設計復雜,施工難度大、時間長、用戶使用和維護過程繁瑣、占地空間較大,建筑中很難有足夠的空間擺放和安裝,施工中的人工費用很高,用戶難以承受初裝費用,也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我們提出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包括PLC綜合配電柜,所述PLC綜合配電柜的后端固定安裝有金屬外殼,所述金屬外殼的側面固定有電鍋爐供水接口與電鍋爐回水接口,且金屬外殼的后端固定有二次網供水接口、二次網回水接口、蓄熱水箱進水接口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所述金屬外殼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導管與第二導管,且第一導管與第二導管之間連通有第三導管,所述第一導管的管段上連通有循環管,且第一導管的管段上安裝有電磁流量計與第四電動閥,所述循環管上固定連接有第四導管,所述第二導管的管段上連通有第五導管,且第二導管的管段上安裝有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與第一電動閥,所述第三導管的管段上連通有第六導管,且第三導管的管段上安裝有第二電動閥與第三電動閥,所述第一導管與第五導管上固定安裝有同一個板式換熱器,且第一導管、循環管與第四導管上均安裝有循環泵組。優選的,所述電鍋爐供水接口通過第一導管與二次網供水接口相連通,所述電鍋爐回水接口通過第二導管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相連通。優選的,所述二次網回水接口固定在第五導管的端部,所述蓄熱水箱進水接口安裝在第六導管的端部。優選的,所述PLC綜合配電柜的輸出端與循環泵組、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電磁流量計、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第三電動閥與第四電動閥的輸入端電性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中通過設置金屬外殼,并將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電磁流量計、第一電動閥、第二電動閥、第三電動閥、第四電動閥、板式換熱器、第一導管、第二導管、第三導管、循環管、第四導管、第五導管和第六導管完全安裝在金屬外殼的內部,從而實現簡便安裝,用戶只需按照設備接口的標識連接蓄熱水箱和二次網系統,大幅減小水蓄熱電鍋爐的體積,用戶不用找大空間放置電鍋爐,建筑空間利用率更高,同時降低了初裝成本,實際使用效果好。綜上所述,本技術使得用戶只需按照設備接口的標識連接蓄熱水箱和二次網系統,大幅減小水蓄熱電鍋爐的體積,提高建筑空間利用率的同時,降低了初裝成本,實用性強。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的整體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的金屬外殼后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的管道連接結構示意圖。圖中:1PLC綜合配電柜、2電鍋爐供水接口、3電鍋爐回水接口、4循環泵組、5二次網供水接口、6二次網回水接口、7蓄熱水箱進水接口、8蓄熱水箱出水接口、9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10電磁流量計、11第一電動閥、12第二電動閥、13第三電動閥、14第四電動閥、15板式換熱器、16金屬外殼、17第一導管、18第二導管、19第三導管、20循環管、21第四導管、22第五導管、23第六導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參照圖1-4,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包括PLC綜合配電柜1,PLC綜合配電柜1的后端固定安裝有金屬外殼16,金屬外殼16的側面固定有電鍋爐供水接口2與電鍋爐回水接口3,且金屬外殼16的后端固定有二次網供水接口5、二次網回水接口6、蓄熱水箱進水接口7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8,金屬外殼16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導管17與第二導管18,且第一導管17與第二導管18之間連通有第三導管19,第一導管17的管段上連通有循環管20,且第一導管17的管段上安裝有電磁流量計10與第四電動閥14,循環管20上固定連接有第四導管21,第二導管18的管段上連通有第五導管22,且第二導管18的管段上安裝有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9與第一電動閥11,第三導管19的管段上連通有第六導管23,且第三導管19的管段上安裝有第二電動閥12與第三電動閥13,第一導管17與第五導管22上固定安裝有同一個板式換熱器15,且第一導管17、循環管20與第四導管21上均安裝有循環泵組4。電鍋爐供水接口2通過第一導管17與二次網供水接口5相連通,電鍋爐回水接口3通過第二導管18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8相連通,二次網回水接口6固定在第五導管22的端部,蓄熱水箱進水接口7安裝在第六導管23的端部,PLC綜合配電柜1的輸出端與循環泵組4、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9、電磁流量計10、第一電動閥11、第二電動閥12、第三電動閥13與第四電動閥14的輸入端電性連接。工作原理:設備外部采用金屬外殼16,設備前端是PLC綜合配電柜1,設備中部兩側分別有電鍋爐供水接口2與電鍋爐回水接口3兩個法蘭接口,后部的轉換部分由循環泵組4、第一電動閥11、第二電動閥12、第三電動閥13、第四電動閥14與板式換熱器15幾個部分組成,設備后側有二次網供水接口5、二次網回水接口6、蓄熱水箱進水接口7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8四個法蘭接口,二次網供水接口5和二次網回水接口6接口連接二次網系統,蓄熱水箱進水接口7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8連接蓄熱水箱,設備內設置了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9改善水質,電磁流量計10用于輸出流量信號,使用時,通過PLC綜合配電柜1控制第一電動閥11、第二電動閥12、第三電動閥13與第四電動閥14的開閉,實現電鍋爐本體對蓄熱水箱加熱、電鍋爐本體對二次網加熱、蓄熱水箱的熱水對二次網的換熱,PLC綜合配電柜1可以分析電磁流量計10的信號,調節第一電動閥11或第二電動閥12或第三電動閥13或第四電動閥14的開啟角度,實現電鍋爐為蓄熱水箱加熱的同時也為二次網加熱,或者在蓄熱水箱為二次網換熱的同時啟動電鍋爐本體的加熱,補充換熱不足,該設備具有蓄熱模式、直熱模式、換熱模式、蓄熱輔助模式與換熱補充模式五種運行模式,蓄熱模式具體如下:PLC綜合配電柜1控制第一電動閥11和第三電動閥13打開,第二電動閥12和第四電動閥14關閉,循環泵組4將蓄熱水箱的水通過蓄熱水箱出水接口8和電鍋爐回水接口3引入電鍋爐本體加熱,通過電鍋爐供水接口2和蓄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包括PLC綜合配電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PLC綜合配電柜(1)的后端固定安裝有金屬外殼(16),所述金屬外殼(16)的側面固定有電鍋爐供水接口(2)與電鍋爐回水接口(3),且金屬外殼(16)的后端固定有二次網供水接口(5)、二次網回水接口(6)、蓄熱水箱進水接口(7)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8),所述金屬外殼(16)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導管(17)與第二導管(18),且第一導管(17)與第二導管(18)之間連通有第三導管(19),所述第一導管(17)的管段上連通有循環管(20),且第一導管(17)的管段上安裝有電磁流量計(10)與第四電動閥(14),所述循環管(20)上固定連接有第四導管(21),所述第二導管(18)的管段上連通有第五導管(22),且第二導管(18)的管段上安裝有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9)與第一電動閥(11),所述第三導管(19)的管段上連通有第六導管(23),且第三導管(19)的管段上安裝有第二電動閥(12)與第三電動閥(13),所述第一導管(17)與第五導管(22)上固定安裝有同一個板式換熱器(15),且第一導管(17)、循環管(20)與第四導管(21)上均安裝有循環泵組(4)。/n...
【技術特征摘要】
1.智能切換蓄熱與直熱的成套電鍋爐設備,包括PLC綜合配電柜(1),其特征在于,所述PLC綜合配電柜(1)的后端固定安裝有金屬外殼(16),所述金屬外殼(16)的側面固定有電鍋爐供水接口(2)與電鍋爐回水接口(3),且金屬外殼(16)的后端固定有二次網供水接口(5)、二次網回水接口(6)、蓄熱水箱進水接口(7)與蓄熱水箱出水接口(8),所述金屬外殼(16)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導管(17)與第二導管(18),且第一導管(17)與第二導管(18)之間連通有第三導管(19),所述第一導管(17)的管段上連通有循環管(20),且第一導管(17)的管段上安裝有電磁流量計(10)與第四電動閥(14),所述循環管(20)上固定連接有第四導管(21),所述第二導管(18)的管段上連通有第五導管(22),且第二導管(18)的管段上安裝有過濾型射頻水處理機(9)與第一電動閥(11),所述第三導管(19)的管段上連通有第六導管(23),且第三導管(19)的管段上安裝有第二電動閥(12)與第三電動閥(1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郝金磊,李艷嬌,谷成祥,韓喜旺,
申請(專利權)人:長春富客萊爾供暖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吉林;2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