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包括擴培罐、頂蓋、攪拌機和攪拌桿,所述擴培罐的底部中心處連通有排料管,所述擴培罐的外部一側安裝有儲水箱,且儲水箱的內壁兩側安裝有恒溫電加熱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首先,采用循環式水浴加熱機構,這種結構可實現拮抗微生物菌劑循環水浴加熱處理,提高了拮抗微生物菌劑恒溫加熱的質量,其次,內部設置有清洗結構,這種結構既可將擴培罐的內部進行刮洗處理,同時也降低了菌種和罐體內部的污染,最后,內部設置有濾氣機構,這種結構可將擴培罐內部的空氣,進行過濾和凈化處理,既提升了罐體內部空氣質量,同時也提升了拮抗微生物菌擴培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
本技術涉及微生物菌劑培育
,尤其涉及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
技術介紹
微生物菌劑是指目標微生物經過工業化生產擴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質作為吸附劑,吸附菌體的發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劑。這種菌劑用于拌種或蘸根,具有直接或間接改良土壤、恢復地力、預防土傳病害、維持根際微生物區系平衡和降解有毒害物質等作用。農用微生物菌劑恰當使用可以提高農產品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減少化肥用量、降低成本、改良土壤、保護生態環境。然而現有的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仍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大多采用電加熱法,對拮抗微生物菌劑進行加熱處理,易導致拮抗微生物菌劑的接觸燙傷,同時也易導致拮抗微生物菌劑的受熱不均,其次,內部無設置清洗結構,不便于擴培罐內部的清潔處理,菌種殘留在擴培罐的內部,易導致罐體和菌種的污染,最后,內部無設置濾氣機構,無法有效的將擴培罐內部的空氣進行過濾和凈化處理,罐體內部空氣質量的降低,易導致菌種的擴培效率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易導致拮抗微生物菌劑的接觸燙傷,同時也易導致拮抗微生物菌劑的受熱不均,內部無設置清洗結構,不便于擴培罐內部的清潔處理,且內部無設置濾氣機構的問題,而提出的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包括擴培罐、頂蓋、攪拌機和攪拌桿,所述擴培罐的底部中心處連通有排料管,所述擴培罐的外部一側安裝有儲水箱,且儲水箱的內壁兩側安裝有恒溫電加熱板,所述擴培罐的內側焊接有隔板,所述擴培罐和隔板之間開設有水浴腔,所述擴培罐的內壁頂部兩側安裝有噴盤,所述儲水箱通過連通管分別與水浴腔和噴盤連通,所述擴培罐的外部安裝有配合連通管使用的水泵,所述擴培罐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頂蓋,所述頂蓋的頂部中心處安裝有攪拌機,且攪拌機的底部位于擴培罐的內側傳動連接有攪拌桿,所述攪拌桿的外側安裝有刮洗板,所述頂蓋的頂部兩側分別安裝有氣泵和濾氣箱,所述氣泵通過導管分別與濾氣箱和頂蓋連通。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儲水箱的外側連通有呈L型結構的加液管,且加液管的頂端開口處外側通過螺紋旋合連接有旋帽。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連通管為單輸入兩輸出結構,且連通管的兩個輸出端口處均設置有電磁控制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刮洗板共設置有多組,且多組刮洗板關于攪拌桿的豎直中線呈環形陣列分布,并且多組刮洗板的側邊與隔板的內壁相互貼合。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濾氣箱的內部對稱焊接有兩組濾網,且兩組濾網之間嵌設有活性炭吸收層,所述濾氣箱的內部位于兩組濾網的一側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密封旋板。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擴培罐的外側壁中心處設置有電控開關,且電控開關的輸出端分別與水泵、電磁控制閥、攪拌機、氣泵和恒溫電加熱板的輸入端電性連接。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中,采用循環式水浴加熱機構,在擴培罐的一側設置有儲水箱,在擴培罐的內部設置有水浴腔,同時儲水箱通過連通管與噴盤連通,恒溫電加熱板會將儲水箱內部的水加熱處理,同時水泵會將加熱后的熱水,通過連通管送入到水浴腔的內部,水浴腔內使用后的水,便會通過連通管繼續進入到儲水箱的內部進行加熱處理,這種結構可實現拮抗微生物菌劑循環水浴加熱處理,既提高了拮抗微生物菌劑恒溫加熱的質量,同時也降低了拮抗微生物菌的接觸燙傷。2、本技術中,內部設置有清洗結構,在擴培罐的內側設置有噴盤,同時在攪拌桿的外側設置有刮洗板,當開啟連通管上的電磁控制閥時,水泵便會將儲水箱內部的水,通過連通管送入到噴盤的內部,噴盤會將擴培罐內進行沖洗處理,同時攪拌機會帶動攪拌桿轉動,從而帶動刮洗板對擴培罐的內壁進行刮洗處理,這種結構可將擴培罐的內部進行刮洗處理,既便于罐體內部的自動化清潔處理,同時也降低了菌種和罐體內部的污染。3、本技術中,內部設置有濾氣機構,在頂蓋的頂部設置有氣泵和濾氣箱,且氣泵通過導管與濾氣箱和頂蓋連通,氣泵會將擴培罐內部的空氣,通過導管吸入到濾氣箱的內部,濾氣箱內部的濾網,會將空氣進行過濾處理,同時活性炭吸收層會將空氣中的異味氣體和有害氣體,進行吸收和凈化處理,這種結構可將擴培罐內部的空氣,進行過濾和凈化處理,既提升了罐體內部空氣質量,同時也提升了拮抗微生物菌擴培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的結構示意簡圖;圖2為本技術中擴培罐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中濾氣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例說明:1、擴培罐;2、排料管;3、電控開關;4、儲水箱;5、加液管;6、旋帽;7、連通管;8、水泵;9、電磁控制閥;10、頂蓋;11、攪拌機;12、氣泵;13、導管;14、濾氣箱;15、隔板;16、水浴腔;17、攪拌桿;18、刮洗板;19、噴盤;20、恒溫電加熱板;21、濾網;22、活性炭吸收層;23、密封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3,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包括擴培罐1、頂蓋10、攪拌機11和攪拌桿17,擴培罐1的底部中心處連通有排料管2,擴培罐1的外部一側安裝有儲水箱4,且儲水箱4的內壁兩側安裝有恒溫電加熱板20,擴培罐1的內側焊接有隔板15,擴培罐1和隔板15之間開設有水浴腔16,擴培罐1的內壁頂部兩側安裝有噴盤19,儲水箱4通過連通管7分別與水浴腔16和噴盤19連通,擴培罐1的外部安裝有配合連通管7使用的水泵8,擴培罐1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頂蓋10,頂蓋10的頂部中心處安裝有攪拌機11,且攪拌機11的底部位于擴培罐1的內側傳動連接有攪拌桿17,攪拌桿17的外側安裝有刮洗板18,頂蓋10的頂部兩側分別安裝有氣泵12和濾氣箱14,氣泵12通過導管13分別與濾氣箱14和頂蓋10連通。具體的,如圖1和圖2所示,儲水箱4的外側連通有呈L型結構的加液管5,且加液管5的頂端開口處外側通過螺紋旋合連接有旋帽6,連通管7為單輸入兩輸出結構,且連通管7的兩個輸出端口處均設置有電磁控制閥9,加液管5的設置,便于儲水箱4的加液處理,同時旋帽6的設置,便于加液管5管口處的密封處理,電磁控制閥9的設置,便于連通管7的連通控制處理。具體的,如圖2所示,刮洗板18共設置有多組,且多組刮洗板18關于攪拌桿17的豎直中線呈環形陣列分布,并且多組刮洗板18的側邊與隔板15的內壁相互貼合,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包括擴培罐(1)、頂蓋(10)、攪拌機(11)和攪拌桿(17),其特征在于,所述擴培罐(1)的底部中心處連通有排料管(2),所述擴培罐(1)的外部一側安裝有儲水箱(4),且儲水箱(4)的內壁兩側安裝有恒溫電加熱板(20),所述擴培罐(1)的內側焊接有隔板(15),所述擴培罐(1)和隔板(15)之間開設有水浴腔(16),所述擴培罐(1)的內壁頂部兩側安裝有噴盤(19),所述儲水箱(4)通過連通管(7)分別與水浴腔(16)和噴盤(19)連通,所述擴培罐(1)的外部安裝有配合連通管(7)使用的水泵(8),所述擴培罐(1)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頂蓋(10),所述頂蓋(10)的頂部中心處安裝有攪拌機(11),且攪拌機(11)的底部位于擴培罐(1)的內側傳動連接有攪拌桿(17),所述攪拌桿(17)的外側安裝有刮洗板(18),所述頂蓋(10)的頂部兩側分別安裝有氣泵(12)和濾氣箱(14),所述氣泵(12)通過導管(13)分別與濾氣箱(14)和頂蓋(10)連通。/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包括擴培罐(1)、頂蓋(10)、攪拌機(11)和攪拌桿(17),其特征在于,所述擴培罐(1)的底部中心處連通有排料管(2),所述擴培罐(1)的外部一側安裝有儲水箱(4),且儲水箱(4)的內壁兩側安裝有恒溫電加熱板(20),所述擴培罐(1)的內側焊接有隔板(15),所述擴培罐(1)和隔板(15)之間開設有水浴腔(16),所述擴培罐(1)的內壁頂部兩側安裝有噴盤(19),所述儲水箱(4)通過連通管(7)分別與水浴腔(16)和噴盤(19)連通,所述擴培罐(1)的外部安裝有配合連通管(7)使用的水泵(8),所述擴培罐(1)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有頂蓋(10),所述頂蓋(10)的頂部中心處安裝有攪拌機(11),且攪拌機(11)的底部位于擴培罐(1)的內側傳動連接有攪拌桿(17),所述攪拌桿(17)的外側安裝有刮洗板(18),所述頂蓋(10)的頂部兩側分別安裝有氣泵(12)和濾氣箱(14),所述氣泵(12)通過導管(13)分別與濾氣箱(14)和頂蓋(10)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無公害茶樹管理用拮抗微生物菌劑擴培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水箱(4)的外側連通有呈L型結構的加液管(5),且加液管(5)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云娜,汪云剛,曲浩,李金龍,羅美云,龍麗雪,孫雪梅,玉香甩,
申請(專利權)人: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云南;5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