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王云達專利>正文

    風機型發電機組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22610040 閱讀: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56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機型發電機組,包括第一風扇、第二風扇、發電裝置和轉換裝置,所述第一風扇連接有第一旋轉裝置,所述第二風扇連接有第二旋轉裝置,所述發電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和所述第二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轉化為電力,所述轉換裝置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裝置與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傳導至所述第二旋轉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通過兩個風扇收集氣流的動力,從而能夠產生更多的旋轉扭力,并且,通過轉換裝置,將兩個風扇產生的扭力傳導至同一個旋轉裝置上,從而將兩個風扇產生的扭力均用于產生電力。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e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an type generator se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fan, a second fan, a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a conversion device. The first fan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otation device, the second fan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rotation device, the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onverts the power generated by the first rot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rotation device into electric power, and the convers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ot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rotation device The first rotat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device conduct the power generated by the first rotating device to the second rotating device.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fan type generator se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collect the power of the air flow through two fans, so as to generate more rotating torque.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conversion device, the torque generated by the two fans is transmitted to the same rotating device, so that the torque generated by the two fans is used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風機型發電機組
    本技術涉及風力發電
    ,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風機型發電機組。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風力發電是通過氣流流動帶動風扇旋轉,由風扇旋轉帶動傳動軸,從而使軸發電機產生電力的過程。上述風力發電結構較為簡單,不能充分地利用氣流,效率不高。針對相關技術中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出一種風機型發電機組,能夠充分利用氣流的動力,提高發電效率,尤其適用于各種交通工具。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風機型發電機組,包括第一風扇、第二風扇、發電裝置和轉換裝置,所述第一風扇連接有第一旋轉裝置,所述第二風扇連接有第二旋轉裝置,所述發電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和所述第二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轉化為電力,所述轉換裝置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裝置與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傳導至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優選地,所述第一風扇與所述第二風扇具有相反的旋轉方向。優選地,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包括軸套,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包括穿過所述軸套的轉軸。優選地,所述轉換裝置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傳導至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優選地,所述轉換裝置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旋轉裝置上的第一主動齒輪、套設在所述第二旋轉裝置上的第二主動齒輪及連接所述第一主動齒輪和所述第二主動齒輪的傳動機構。優選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所述第二傳動軸上設有被動齒輪和傳遞齒輪,所述第一傳動軸上設有借輪,所述被動齒輪與所述第一主動齒輪嚙合,所述傳遞齒輪與所述借輪嚙合,所述借輪與所述第二主動齒輪嚙合。優選地,所述發電裝置與所述第一傳動軸連接。優選地,還包括擾流罩,所述發電裝置和轉換裝置設置于所述擾流罩內,所述第一風扇和第二風扇設置于所述擾流罩外,所述擾流罩與所述第一風扇和第二風扇相比更靠近氣流來流的一側。優選地,還包括風筒,設置于所述第一風扇和第二風扇的外側,所述擾流罩設置于所述風筒內部,所述擾流罩具有沿氣流方向逐漸變寬的結構。優選地,還包括風筒,設置于所述第一風扇和第二風扇的外側,所述擾流罩設置于所述風筒外部,所述擾流罩具有向所述風筒方向收窄的結構。優選地,所述第一風扇和/或所述第二風扇為多級風扇。優選地,所述第一風扇和/或所述第二風扇包括扇葉基板,所述扇葉基板上設有葉片,所述第一風扇的扇葉與所述第二風扇的扇葉的偏斜方向不同。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通過兩個風扇收集氣流的動力,從而能夠產生更多的旋轉扭力,并且,通過轉換裝置,將兩個風扇產生的扭力傳導至同一個旋轉裝置上,從而將兩個風扇產生的扭力均用于產生電力。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所述風機型發電機組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在圖1中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基礎上去掉了風扇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風扇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在圖1中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基礎上加上了風筒和擾流罩的結構示意圖;圖5在圖1中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基礎上加上了另一種風筒和擾流罩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風機型發電機組;10.第一風扇;20.第二風扇;30.發電裝置;40.轉換裝置;50.風筒;60.擾流罩;11.第一旋轉裝置;21.第二旋轉裝置;111.軸套;112.軸承固定件;211.轉軸;212.軸固定件;41.第一主動齒輪;42.第二主動齒輪;43傳動機構;434.傳遞齒輪;435.借輪;431.第一傳動軸;432.第二傳動軸;433.被動齒輪;101.第一扇葉基板;102.第一扇葉;201.第二扇葉基板;202.第二扇葉。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圖1是本技術所述風機型發電機組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風機型發電機組1,包括第一風扇10、第二風扇20、發電裝置30和轉換裝置40,第一風扇10連接有第一旋轉裝置11,第二風扇20連接有第二旋轉裝置21,發電裝置30將第一旋轉裝置11和第二旋轉裝置21產生的動力轉化為電力,轉換裝置40連接第一旋轉裝置11與第二旋轉裝置21,將第一旋轉裝置11產生的動力傳導至第二旋轉裝置21。該風機型發電機組1的工作原理是,氣流向風扇方向流動,帶動第一風扇10和第二風扇20旋轉,第一風扇10和第二風扇20分別帶動第一旋轉裝置11和第二旋轉裝置21旋轉,轉換裝置40將第一旋轉裝置11和第二旋轉裝置21產生的動力進行集中,發電裝置30使用被集中的動力進行發電。因此,通過兩個風扇能夠更多地收集氣流的動力,與單個風扇相比能夠產生更多的動力,再通過轉換裝置40將收集來的動力集中,使收集來的動力被發電裝置30有效利用,發電裝置30能夠產生更多的電力。也就是說,本技術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1具有更高的發電效率。此外,風扇也可以不只是兩個,也可以設置更多的風扇,只要每個風扇對應一個旋轉裝置和一個轉換裝置,將風扇的動力傳導至同一個旋轉裝置上即可。此外,風扇也可以是帶有多組葉片的多級風扇。第一風扇10與所述第二風扇20優選具有相反的旋轉方向。即,當氣流經過第一風扇10后,若第一風扇10正向旋轉,則之后氣流經過第二風扇20時,第二風扇20反向旋轉。例如,通過使第一風扇10的扇葉與所述第二風扇20的扇葉的偏斜方向不同,可以做到氣流經過時,兩個風扇沿相反的方向旋轉。反向旋轉的風扇能夠更加高效地收集氣流的動力,產生更大的扭轉動力,最終發電裝置30能夠產生更多的電力。作為一個具體的示例,第一旋轉裝置11包括軸套111,第二旋轉裝置21包括穿過該軸套111的轉軸211。轉軸211穿過軸套111后與發電裝置30相連。第一旋轉裝置11還包括軸承固定件112,用于連接第一風扇10與軸套111。第二選裝置21還包括軸固定件212,用于連接第二風扇20與轉軸211。此外,軸承固定件112內還設有軸承(未圖示),轉軸211依次穿過該軸承和軸套111,最后與發電裝置30連接。圖2是在圖1中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基礎上去掉了風扇的結構示意圖。轉換裝置40優選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將第一旋轉裝置11(的軸套111)產生的動力傳導至第二旋轉裝置21(的轉軸211)。具體地,轉換裝置40包括套設在第一旋轉裝置11(的軸套111)上的第一主動齒輪4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風機型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n包括第一風扇、第二風扇、發電裝置和轉換裝置,/n所述第一風扇連接有第一旋轉裝置,所述第二風扇連接有第二旋轉裝置,/n所述發電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和所述第二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轉化為電力,/n所述轉換裝置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裝置與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傳導至所述第二旋轉裝置。/n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風機型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風扇、第二風扇、發電裝置和轉換裝置,
    所述第一風扇連接有第一旋轉裝置,所述第二風扇連接有第二旋轉裝置,
    所述發電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和所述第二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轉化為電力,
    所述轉換裝置連接所述第一旋轉裝置與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傳導至所述第二旋轉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風扇與所述第二風扇具有相反的旋轉方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轉裝置包括軸套,所述第二旋轉裝置包括穿過所述軸套的轉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換裝置通過齒輪傳動的方式將所述第一旋轉裝置產生的動力傳導至所述第二旋轉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轉換裝置包括套設在所述第一旋轉裝置上的第一主動齒輪、套設在所述第二旋轉裝置上的第二主動齒輪及連接所述第一主動齒輪和所述第二主動齒輪的傳動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機型發電機組,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傳動軸和第二傳動軸,所述第二傳動軸上設有被動齒輪和傳遞齒輪,所述第一傳動軸上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云達
    申請(專利權)人:王云達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无遮掩无码h成人av动漫|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亚洲一级特黄无码片|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无码|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无码av最新无码av专区|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中文无无码视频试看 |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禽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在线看片福利无码网址| 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 |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不卡|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