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太陽能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包括:吸熱板、傳熱流道、第一集熱管、第二集熱管、集熱管接頭和n型連接件;吸熱板為矩形結構,傳熱流道平行設置在吸熱板上,傳熱流道呈格柵狀,傳熱流道上下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為直角結構,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分別從吸熱板的上邊框傳出;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的出口設有集熱管接頭,兩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之間通過n型連接件連接固定第一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一集熱管與第二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二集熱管,具有優良的伸縮性能,能夠有效的緩沖系統因熱脹冷縮形成的伸縮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
技術介紹
環境污染正成為中國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開發潔凈的可持續能源迫在眉睫。作為新能源之一的太陽能,其具有兩大優勢:一是蘊藏豐富,取之不竭,用之不盡;二是安全、干凈,不會威脅人類和破壞環境。太陽能集熱器是利用太陽能輻射能的關鍵裝置,它實現了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傳遞給熱工質。常見的太陽能集熱器多為平板集熱器,包括金屬吸熱板芯,型材邊框,玻璃蓋板,保溫棉和背板。其中金屬吸熱板芯是平板集熱器的核心,主要由金屬管路和金屬吸熱涂層兩部分組成,金屬吸熱涂層通過焊接與金屬管路連接。金屬管路主要由集管、排管和外接件組成。金屬吸熱板芯通過金屬吸熱涂層來吸收太陽輻射轉化成熱能,熱能被流經集管的傳熱工質吸收,然后傳熱工質經過集管匯集到排管,將熱能傳遞出去。現有的工程平板太陽能集熱器的吸熱板芯銅管,其流道結構一般采用2根粗短管和若干細短管釬焊而成,吸熱性和換熱性的性能較差,傳熱工質在封閉的管路中流通,容易造成管內水氣不協調進而形成氣阻,降低集熱效率。工程集熱器一般都有4個出口,串聯過程中,接頭多,并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加長,會出現老化、失效等缺陷,密封可靠性較差。在太陽能集熱器熱水工程,當系統運行時,連接管路因長期熱脹冷縮,極易發生接頭松動的情況,同時由于循環泵的啟停,又造成了連接處的震動,加速了接頭的松動、老化,在運行一段時間后,易出現平板集熱器之間接頭處漏水、開裂等問題,造成售后維修頻繁等問題。連接管路外置,熱損大,需要做保溫,安裝復雜,不美觀,成本高。如中國專利申請號為:CN201610435244.1的專利公布了一種太陽能吸熱板;包括方形邊框、底部背板和頂部鋼化玻璃板,所述的方形邊框的上端邊緣設有階梯式安裝部,所述的階梯式安裝部包括有安裝臺階,所述的頂部鋼化玻璃板粘接于安裝臺階上;所述的底部背板與所述的方形邊框的下端邊緣焊接固定;所述的頂部鋼化玻璃、方形邊框和底部背板共同構成保溫隔熱腔;該專利技術保溫效果好,而且結構簡單,方便環保,節省使用空間,但是沒有解決多出入口連接復雜,密封性不可靠,容易老化失效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簡化進出口結構,提升可連接性。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包括:吸熱板、傳熱流道、第一集熱管、第二集熱管、集熱管接頭和n型連接件;吸熱板為矩形結構,傳熱流道平行設置在吸熱板上,傳熱流道呈格柵狀,傳熱流道上下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為直角結構,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分別從吸熱板的上邊框穿出;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的出口設有集熱管接頭,兩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之間通過n型連接件固定連接固定第一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一集熱管與第二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二集熱管。進一步地,傳熱流道采用S型彎折結構代替。進一步地,第一集熱管、第二集熱管表面設有保溫隔熱涂料層。進一步地,集熱管接頭內部設有密封圈。進一步地,吸熱板、傳熱流道、第一集熱管、第二集熱管、集熱管接頭、n型連接件采用銅制造成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一集熱管、第二集熱管均折成90°,通過n型連接件連接,外部無管路,安全可靠、降低安裝成本、安裝簡單、外形美觀。2.本技術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通過n形連接件連接,具有優良的伸縮性能,能夠有效的緩沖系統因熱脹冷縮形成的伸縮量,避免了平板間連接的硬性損傷;3.本技術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在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上分別設置1個出口用于連接,簡化了整體結構,安裝簡單。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格柵性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S型彎折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n型連接件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連接狀態示意圖。圖中:1-吸熱板、2-傳熱流道、3-第一集熱管、4-第二集熱管、5-集熱管接頭、6-n型連接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包括:吸熱板1、傳熱流道2、第一集熱管3、第二集熱管4、集熱管接頭5和n型連接件6;吸熱板1為矩形結構,傳熱流道2平行設置在吸熱板1上,傳熱流道2呈格柵狀,傳熱流道2上下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集熱管3與第二集熱管4,第一集熱管3與第二集熱管4為直角結構,第一集熱管3與第二集熱管4分別從吸熱板1的上邊框穿出;第一集熱管3與第二集熱管4的出口設有集熱管接頭5;如圖2所示,兩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1之間通過n型連接件6固定連接第一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一集熱管3與第二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二集熱管4。進一步地,傳熱流道2采用S型彎折結構代替。進一步地,第一集熱管3、第二集熱管4表面設有保溫隔熱涂料層(圖中未示出)。進一步地,集熱管接頭5內部設有密封圈(圖中未示出)。進一步地,吸熱板1、傳熱流道2、第一集熱管3、第二集熱管4、集熱管接頭5、n型連接件6采用銅制造成型。本技術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技術的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任何變形、改進、替換均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熱板、傳熱流道、第一集熱管、第二集熱管、集熱管接頭和n型連接件;吸熱板為矩形結構,傳熱流道平行設置在吸熱板上,傳熱流道呈格柵狀,傳熱流道上下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為直角結構,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分別從吸熱板的上邊框穿出;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的出口設有集熱管接頭,兩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之間通過n型連接件固定連接固定第一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一集熱管與第二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二集熱管。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熱板、傳熱流道、第一集熱管、第二集熱管、集熱管接頭和n型連接件;吸熱板為矩形結構,傳熱流道平行設置在吸熱板上,傳熱流道呈格柵狀,傳熱流道上下兩端分別連接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為直角結構,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分別從吸熱板的上邊框穿出;第一集熱管與第二集熱管的出口設有集熱管接頭,兩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之間通過n型連接件固定連接固定第一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熱器的吸熱體的第一集熱管與第二塊所述太陽能平板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成營營,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天普太陽能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