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冷凝換熱器可轉動地設于煙道內,除霧器固定于煙道內,第一水泵的進液端以及第二水泵的進液端分別對應與冷卻塔和水箱相連通,第一水泵的出液端以及第二水泵的出液端分別對應與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相連通,第一出水管道上連接若干出水軟管,第一出水管道上的出水軟管與冷凝換熱器的進液端相連,在冷凝換熱器的出液端連接若干出水軟管,且冷凝換熱器出液端的出水軟管與回水管道相連通;第二出水管道與除霧器相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煙氣冷凝幅度大、部分時間設計余量大、排煙溫度已經達到設計要求(如低負荷等情況時)時,采用該系統可以通過旋轉換熱器,減少煙氣阻力,降低引風機能耗。
An energy saving rotary flue gas condensing system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燃煤電廠等行業濕煙羽治理成為目前的關注熱點,其中采用煙氣冷凝換熱技術是目前的主流技術之一。該技術可以通過熱泳力、慣性碰撞、雨室洗滌等作用,凝并收集的煙氣中的液滴、可溶性鹽、SO3、Hg等多種污染物,也可以大大降低煙氣含濕量而有效減輕煙囪濕煙羽(即“冒白煙”)現象。因此,為進一步降低大氣中PM2.5,地方政府對燃煤電廠等行業的排煙溫度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供暖季節和非供暖季節要求并不相同。由于煙氣冷凝換熱技術的煙氣冷凝幅度與環境因素(環境溫度等)有關,不同季節的冷凝能力不同,政府對不同季節的要求也不相同。為了滿足政府的要求,設計時一般以夏季較惡劣的工況來設計,因此在部分季節和負荷時換熱器的余量較大,特別是在冬季、低負荷工況下,排煙溫度已經達到政府的設計要求,此時煙氣冷凝換熱器雖然可以降低循環泵出力或停運以實現節能,但是煙道中的煙氣阻力仍然存在,一方面造成風機能耗增加影響電廠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能耗增加也相當于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和煤炭等自然資源消耗。在滿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系統能耗成為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包括煙囪、煙道和吸收塔,所述煙囪通過煙道與吸收塔相連通,還包括冷凝換熱器、除霧器、第一出水管道、第二出水管道、回水管道、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冷卻塔、加藥系統、水箱和出水軟管,所述冷凝換熱器可轉動地設于煙道內,除霧器固定于煙道內,且除霧器置于冷凝換熱器和煙囪之間;冷卻塔和加藥系統對應與水箱相連通,第一水泵的進液端以及第二水泵的進液端分別對應與冷卻塔和水箱相連通,第一水泵的出液端以及第二水泵的出液端分別對應與第一出水管道和第二出水管道相連通,第一出水管道上連接若干出水軟管,第一出水管道上的出水軟管與冷凝換熱器的進液端相連,在冷凝換熱器的出液端連接若干出水軟管,且冷凝換熱器出液端的出水軟管與回水管道相連通,回水管道的出液端口與水箱相連通;第二出水管道與除霧器相連通,回水管道的進液端口與煙道相連通,回水管道的出液端口與水箱相連通。進一步地,所述煙道上連接有安裝腔室,冷凝換熱器和除霧器均設于安裝腔室內。進一步地,所述安裝腔室的底部為錐形狀結構,并形成錐形狀的集液槽,回水管道與集液槽相連通。進一步地,所述冷凝換熱器包括若干個平面式的換熱管組,各換熱管組并列布置在安裝腔室的一個截面內,各換熱管組均可轉動,當換熱管組轉動時,能夠調節煙道內煙氣流流量。進一步地,所述冷凝換熱器還包括若干換熱器框架,各換熱管組通過一個換熱器框架安裝在煙道內,每個換熱管組設有換熱管,換熱管兩端分別設進水聯箱和出水聯箱,在進水聯箱上連接進水管,出水聯箱上連接出水管,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通過空心軸接出。進一步地,所述換熱管傾斜設置,且換熱管與出水管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2°。進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設有旋轉把手,在旋轉把手上設有指針,在安裝腔室的外壁上設有旋轉角度刻度,角度刻度的范圍在0~4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泵采用變頻水泵。進一步地,所述水箱上連接有排水管道和排污管道,排污管道位于排水管道的下方。進一步地,所述加藥系統向水箱內輸送堿性液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術適用于煙氣冷凝幅度大、低負荷等部分時間冷凝換熱器有較大的降溫余量,甚至不需要進一步降低煙溫時,采用該系統可以通過旋轉換熱器的角度,減少煙氣阻力,實現節能和污染排減排的目標。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沿煙氣氣流方向分成多級系統,其中部分可采用傳統固定換熱器,部分采用旋轉換熱器。這樣既可以起到調節作用,也可以減少旋轉系統的投資費用,也可減少換熱器占地大小。2)冷凝換熱器在煙溫達到排放要求時,可通過冷凝換熱器讓煙氣,無阻力通過,降低風機能耗;在排煙溫度接近設計值時,可適當旋轉冷凝換熱器讓部分氣流通過,在實現煙溫達標排放的同時,降低系統能耗。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中冷凝換熱器在安裝腔室的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中冷凝換熱器在安裝腔室的左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至圖3,本技術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包括煙囪100、煙道200、吸收塔300、冷凝換熱器2、除霧器3、第一出水管道51、第二出水管道52、回水管道6、第一水泵71、第二水泵72、冷卻塔8、加藥系統9、水箱11和出水軟管53,煙囪100通過煙道200與吸收塔300相連通,冷凝換熱器2可轉動地設于煙道200內,除霧器3固定于煙道200內,且除霧器3置于冷凝換熱器2和煙囪100之間。冷卻塔8和加藥系統9對應與水箱11相連通,第一水泵71的進液端以及第二水泵72的進液端分別對應與冷卻塔8和水箱11相連通,第一水泵71的出液端以及第二水泵72的出液端分別對應與第一出水管道51和第二出水管道52相連通,第一出水管道51上連接若干出水軟管53,且第一出水管道51上的出水軟管53與冷凝換熱器2的進液端相連。在冷凝換熱器2的出液端連接若干出水軟管53,且冷凝換熱器2出液端的出水軟管53與回水管道6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出液端口與水箱11相連通。第二出水管道52與除霧器3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進液端口與煙道200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出液端口與水箱11相連通。本技術中的第二出水管道52為總管路,連接在第二出水管道52上的多根出水軟管53為支管路,總管路上分出支管路的結構與現有技術中的相同(出水軟管53與回水管道6的連接結構亦是如此)。出水軟管53與第二出水管道52之間通過管接頭相連。在煙道200上連接有安裝腔室4,冷凝換熱器2和除霧器3均設于安裝腔室4內。安裝腔室4的底部為錐形狀結構,并形成錐形狀的集液槽41,回水管道6與集液槽41相連通。錐形狀的集液槽41便于安裝腔室4內的液體流至回水管道6內,且還可以避免安裝腔室4內的液體回流至煙道200內。冷凝換熱器2包括若干個平面式的換熱管組,各換熱管組并列布置在安裝腔室4的一個截面內,各換熱管組均可轉動,當換熱管組轉動時,能夠調節煙道內煙氣流流量。本技術中的冷凝換熱器2包括換熱器框架21、進水管22、進水聯箱23、出水聯箱24、換熱管25和出水管26,若干個所述換熱器框架21并列設置,在每個換熱器框架21的兩端固定連接進水聯箱23和出水聯箱24,每個換熱器框架21內相互平行地設置若干根換熱管25,且每根換熱管25的兩端對應與進水聯箱23和出水聯箱24相連通,每個換熱器框架21上的進水聯箱23和出水聯箱24分別對應固定連接進水管22和出水管26。在每個換熱管組一側設置兩根空心轉軸,空心轉軸通過軸承座轉動連接在安裝腔室4的側壁上,進水管22和出水管26對應通過空心轉軸伸出安裝腔室4外,進水管22與出水管26的末端均對應與一根出水軟管53相連。進水管22與出水軟管53之間以及出水管26與出水軟管53之間均通過管接頭相連。換熱管25傾斜設置,且換熱管25與出水管26軸線之間的夾角為1-2°。換熱管25傾斜設置,可以有效地避免換熱管25上結垢并導致堵塞。換熱器框架21采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包括煙囪(100)、煙道(200)和吸收塔(300),所述煙囪(100)通過煙道(200)與吸收塔(300)相連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冷凝換熱器(2)、除霧器(3)、第一出水管道(51)、第二出水管道(52)、回水管道(6)、第一水泵(71)、第二水泵(72)、冷卻塔(8)、加藥系統(9)、水箱(11)和出水軟管(53),所述冷凝換熱器(2)可轉動地設于煙道(200)內,除霧器(3)固定于煙道(200)內,且除霧器(3)置于冷凝換熱器(2)和煙囪(100)之間;冷卻塔(8)和加藥系統(9)對應與水箱(11)相連通,第一水泵(71)的進液端以及第二水泵(72)的進液端分別對應與冷卻塔(8)和水箱(11)相連通,第一水泵(71)的出液端以及第二水泵(72)的出液端分別對應與第一出水管道(51)和第二出水管道(52)相連通,第一出水管道(51)上連接若干出水軟管(53),第一出水管道(51)上的出水軟管(53)與冷凝換熱器(2)的進液端相連,在冷凝換熱器(2)的出液端連接若干出水軟管(53),且冷凝換熱器(2)出液端的出水軟管(53)與回水管道(6)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出液端口與水箱(11)相連通;第二出水管道(52)與除霧器(3)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進液端口與煙道(200)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出液端口與水箱(11)相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包括煙囪(100)、煙道(200)和吸收塔(300),所述煙囪(100)通過煙道(200)與吸收塔(300)相連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冷凝換熱器(2)、除霧器(3)、第一出水管道(51)、第二出水管道(52)、回水管道(6)、第一水泵(71)、第二水泵(72)、冷卻塔(8)、加藥系統(9)、水箱(11)和出水軟管(53),所述冷凝換熱器(2)可轉動地設于煙道(200)內,除霧器(3)固定于煙道(200)內,且除霧器(3)置于冷凝換熱器(2)和煙囪(100)之間;冷卻塔(8)和加藥系統(9)對應與水箱(11)相連通,第一水泵(71)的進液端以及第二水泵(72)的進液端分別對應與冷卻塔(8)和水箱(11)相連通,第一水泵(71)的出液端以及第二水泵(72)的出液端分別對應與第一出水管道(51)和第二出水管道(52)相連通,第一出水管道(51)上連接若干出水軟管(53),第一出水管道(51)上的出水軟管(53)與冷凝換熱器(2)的進液端相連,在冷凝換熱器(2)的出液端連接若干出水軟管(53),且冷凝換熱器(2)出液端的出水軟管(53)與回水管道(6)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出液端口與水箱(11)相連通;第二出水管道(52)與除霧器(3)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進液端口與煙道(200)相連通,回水管道(6)的出液端口與水箱(11)相連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煙道(200)上連接有安裝腔室(4),冷凝換熱器(2)和除霧器(3)均設于安裝腔室(4)內。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節能型旋轉煙氣冷凝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舒喜,劉愛軍,劉志坦,申智勇,楊愛勇,祝葉青,李二欣,周香,王敏,李春香,潘云,陳園園,
申請(專利權)人: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