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包括引導管管體、握持端和握持片,所述引導管管體包括管體主體和連接在管體主體前端的椎狀前端,所述椎狀前端長3?6㎜,所述管體主體外壁設有刻度,管體主體前端管壁內埋設有彈簧,彈簧長15?20㎜,管體主體后端固定有柱狀的握持端,握持端側壁固定有片狀的握持片,所述握持端開有左右貫通的通道,通道與引導管管體內部連通,所述通道從左至右逐漸增大。該引導管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引導管前端在彎曲時不會打折,通過該引導管方便置入靜脈導管,從而改變靜脈導管的固定點,便于靜脈導管固定,固定后不影響美觀。
A New Type of Deep Venipuncture Guidance Tube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
本技術涉及醫(yī)療器械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
技術介紹
深靜脈穿刺置管術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的診療操作,是利用一種穿刺針引導將一種特制的靜脈導管經皮膚穿刺置留于深靜脈(股靜脈、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等)腔內。經過深靜脈導管可進行長期輸液治療、大量快速擴容通道、胃腸外營養(yǎng)治療和測量中心靜脈壓,深靜脈置管具有保留時間長、輸液速度快、輸液種類廣泛、護理方便等優(yōu)點。頸內靜脈中心穿刺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底等優(yōu)點,所以中心靜脈穿刺路徑多采用經頸部深靜脈穿刺,由于靜脈導管滯留時間長,經頸內中心靜脈穿刺時靜脈導管需從頸部穿刺點引出并固定,但在頸部不便于靜脈導管的固定,而且靜脈導管從頸部引出會影響美觀,目前一些學者計劃將固定點設于鎖骨下方的皮膚上,即從鎖骨下方皮膚穿入靜脈導管,靜脈導管經皮下送至頸部穿刺點,然后送入頸下靜脈,這種做法改變了原有的固定點,具有便于固定,不影響美觀的優(yōu)點,但置入靜脈導管存在一定困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設計了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該引導管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引導管前端在彎曲時不會打折,通過該引導管方便置入靜脈導管,從而改變靜脈導管的固定點,便于靜脈導管固定,固定后不影響美觀。為了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包括引導管管體、握持端和握持片,所述引導管管體包括管體主體和連接在管體主體前端的椎狀前端,所述椎狀前端長3-6㎜,所述管體主體外壁設有刻度,管體主體前端管壁內埋設有彈簧,彈簧長15-20㎜,管體主體后端固定有柱狀的握持端,握持端側壁固定有片狀的握持片,所述握持端開有左右貫通的通道,通道與引導管管體內部連通,所述通道從左至右逐漸增大。進一步的,所述引導管管體采用醫(yī)用PVC制作。進一步的,所述引導管管體長度為15-20㎝。進一步的,所述握持端外壁和握持片表面均設有防滑凸紋。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引導管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使用該引導管經皮下導絲送至靜脈導管穿刺處,然后通過該引導管便于置入靜脈導管,該引導管管體前端為椎狀,在穿刺時能夠減少阻力,管體主體前端埋設有彈簧,當引導管在頸部穿刺點彎曲時不會發(fā)生打折,管體主體外壁設有刻度,便于醫(yī)生觀察插入深度,通過設置握持端和握持片方便醫(yī)生握持,握持端的通道從左至右逐漸增大,方便靜脈導管插入,通過該引導管可改變靜脈導管的固定點,便于靜脈導管固定且固定后不影響美觀。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外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內部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管體主體,11-刻度,2-椎狀前端,3-彈簧,4-握持端,41-握持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參閱圖1-2所示,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包括引導管管體、握持端4和握持片41,所述引導管管體包括管體主體1和連接在管體主體1前端的椎狀前端2,所述椎狀前端2長3-6㎜,所述管體主體1外壁設有刻度11,管體主體1前端管壁內埋設有彈簧3,彈簧3長15-20㎜,管體主體1后端固定有柱狀的握持端4,握持端4側壁固定有片狀的握持片41,所述握持端4開有左右貫通的通道,通道與引導管管體內部連通,所述通道從左至右逐漸增大。其中的,所述引導管管體采用醫(yī)用PVC制作。其中的,所述引導管管體長度為15-20㎝。其中的,所述握持端4外壁和握持片41表面均設有防滑凸紋。本實施例的一個具體應用為:進行頸部深靜脈穿刺時,患者去枕仰臥位,頭偏向左側,頸部皮膚消毒,確定穿刺點,穿刺針刺入頸下靜脈內,經穿刺針插入引導絲,邊進絲邊拔出穿刺針,將引導絲另一端從頸部穿刺點皮下送入,從鎖骨下方的皮膚穿出,將該引導管前端從鎖骨下的引導絲穿入,握住握持端4或握持片41將引導管前端沿引導絲送至頸下靜脈血管穿刺處,將靜脈導管從握持端4的通道經引導絲送入頸下靜脈血管內,然后抽出引導絲,拔出引導管,將靜脈導管尾部在鎖骨處固定即可。該引導管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引導管管體前端為椎狀,在經引導絲穿入時能夠減少阻力,管體主體1前端埋設有彈簧3,當引導管在頸部穿刺點彎曲時引導管不會發(fā)生打折,保證靜脈導管能夠經引導管順利送入頸下靜脈,管體主體1外壁設有刻度11,便于醫(yī)生觀察插入深度,通過設置握持端4和握持片41方便醫(yī)生握持,握持端4的通道從左至右逐漸增大,方便靜脈導管插入,通過該引導管可改變靜脈導管的固定點,便于靜脈導管固定且固定后不影響美觀。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以上公開的本技術優(yōu)選實施例只是用于幫助闡述本技術。優(yōu)選實施例并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jié),也不限制該技術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顯然,根據本說明書的內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并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技術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
技術人員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術。本技術僅受權利要求書及其全部范圍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導管管體、握持端和握持片,所述引導管管體包括管體主體和連接在管體主體前端的椎狀前端,所述椎狀前端長3?6㎜,所述管體主體外壁設有刻度,管體主體前端管壁內埋設有彈簧,彈簧長15?20㎜,管體主體后端固定有柱狀的握持端,握持端側壁固定有片狀的握持片,所述握持端開有左右貫通的通道,通道與引導管管體內部連通,所述通道從左至右逐漸增大。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深靜脈穿刺引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導管管體、握持端和握持片,所述引導管管體包括管體主體和連接在管體主體前端的椎狀前端,所述椎狀前端長3-6㎜,所述管體主體外壁設有刻度,管體主體前端管壁內埋設有彈簧,彈簧長15-20㎜,管體主體后端固定有柱狀的握持端,握持端側壁固定有片狀的握持片,所述握持端開有左右貫通的通道,通道與引導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余麗珍,
申請(專利權)人:余麗珍,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