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防卸螺母,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防卸螺母部件多、生產工藝復雜、安裝繁瑣的技術問題。本防卸螺母包括一個內芯和套接在內芯外側的外殼,內芯的內側面具有螺紋,內芯的端面和外殼的端面均有擋沿,在外殼的內側面和內芯的外側面同一位置上分別開有環形凹槽,一根卡簧裝上述的兩個環形凹槽之間,所述的內芯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個彈性片,彈性片的一端固定于內芯上,另一端向使內芯松出的轉動方向延伸,在外殼內側面設有若干個用于阻擋彈性片的斜坡。本防卸螺母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成本較低、安裝簡便。(*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防卸螺母
本技術屬于機械
,涉及一種緊固件,特別是一種防卸螺母。
技術介紹
螺母連接應用十分廣泛,如煤氣表與煤氣管路通常就是采用螺母連接的。由于煤氣表裝于用戶家中,為了防止違規竊氣行為,以及方便煤氣表的安裝工作,采用一種連接方便的防卸螺母就顯得很有必要。中國專利97230082.1提供一種“防卸螺母”,它由內芯和外芯所組成。內芯裝于外芯內,內芯的側面沿圓周方向開設有若干個斜坡槽,在斜坡槽與外芯內側之間裝有柱形滾針。在安裝時防卸螺母時將外芯沿槽斜坡槽的深端轉動,此時,滾針從斜坡槽深端移出,并卡于內芯的斜坡槽與外芯的內側之間,通過摩擦力帶動內芯一同轉動,從而使得內芯螺接于連接件上。內芯安裝在連接件上后,外芯沿斜坡槽的淺端轉動,滾針移至斜坡槽的深端不與外芯內側接觸,內芯無法被外芯帶動。顯然,防卸螺母安裝好以后就不能夠拆卸。但是,上述防卸螺母的內芯結構較復雜,需在其外側開設若干個斜坡槽,加工工藝繁雜,增加了產品成本。同時,在安裝過程中,滾針要先放入斜坡槽內再裝入外芯內部,由于滾針數目較多,安裝較困難。現有的其它防卸螺母也都存在著部件多、生產工藝復雜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防卸螺母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新穎的防卸螺母,使它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等特點。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本防卸螺母包括一個內芯和套接在內芯外側的外殼,內芯的內側面具有螺紋,內芯的端面和外殼的端面均有擋沿,在外殼的內側面和內芯的外側面同一位置上分別開有環形凹槽,一根卡簧裝上述的兩個環形凹槽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芯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個彈性片,彈性片的一端固定于內芯上,另一端向使內芯松出的轉動方向延伸,在外殼內側面設有若干個用于阻擋彈性片的斜坡。在上述的防卸螺母中,所述的斜坡由直面和斜面組成,上述彈性片延伸端可頂在直面上。在安裝本防卸螺母時,將內芯置于連接處。轉動內芯外側的外殼,沿著外殼直面方向轉動時直面抵在彈性片的延伸端。這樣,外殼在轉動的過程中,也就帶動內芯一同轉動,直至將內芯螺接在連接處。內芯安裝好以后,外殼反方向轉動,外殼上斜坡的斜面與彈性片的延伸部接觸,斜面經彈性片的延伸部滑過,而無法帶動內芯轉動。因此,防卸螺母一旦裝好后就無法卸下。在上述的防卸螺母中,所述的內芯擋沿與外殼擋沿之間設有一個使兩者固連的銷子。銷子使內芯與外殼固連后,本防卸螺母暫時起著普通的螺母相同的作用。具體而言,在安裝防卸螺母過程中可以進行擰緊或者松出等操作。當螺母與管子的連接確定后,只要施加較大的扭力,將銷子折斷。此時,本防卸螺母就只能擰緊而無法卸下了。在上述的防卸螺母中,所述的彈性片是均勻分布于內芯的外側面。在上述的防卸螺母中,所述的斜坡是均勻分布于外殼的內側-->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防卸螺母僅由外殼、內芯以及彈性片組成,因此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成本較低。同時,在安裝防卸螺母時通過設在內芯與外殼之間的銷子來定位,裝配錯位后可及時擰出重新裝,故安裝過程簡便、易于實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提供的防卸螺母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防卸螺母中內芯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沿圖2的A-A剖視圖。圖4是防卸螺母中外殼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沿圖4的B-B剖視圖。圖6是本防卸螺母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防卸螺母中外殼上斜坡的局部視圖。圖中,1、內芯;11、擋沿;12、銷孔;13、環形凹槽;2、外殼;21、擋沿;22、斜坡;221、直面;222、斜面;23、銷孔;24、環形凹槽;3、彈性片;4、銷子;5、固定銷;6、卡簧。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防卸螺母裝于煤氣管路上,通過它將煤氣表與煤氣管路聯接。本防卸螺母包括一個內芯1和一個外殼2,外殼2套接在內芯1的外側。如圖2所示,內芯1的內側面具有螺紋,通過螺紋使內芯1螺接在煤氣表的接口上。內芯1的外側面固連著四個均勻分布的彈性片3,在本實施例中,固定銷4穿過彈性片3的一端將其固連在內芯1上,見圖3所示。彈性片3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出。如圖4和圖5所示,外殼2的內側面設有七個均勻分布的斜-->坡22。斜坡22由直面221和斜面222組成,見圖7所示。且斜坡22的直面221與彈性片3的延伸的方向相對。可以看出,外殼2沿其上的斜面222方向轉動時,斜面222從彈性片3的延伸部滑過,也就是說外殼2不會帶動內芯1轉動;當外殼2反方向轉動,其上的直面221抵在彈性片3的延伸部,外殼2轉動過程中就可帶動內芯1轉動。如圖2和圖3和圖4所示,內芯1的端面和外殼2的端面均有擋沿11、21,通過擋沿11與擋沿21接觸使內芯1無法從外殼2內脫離。并且在內芯1的擋沿11與外殼2的擋沿21之間設有一個銷子4,銷子4穿在內芯1的銷孔12與外殼2上的銷孔23將內芯1與外殼2相連接。如果在安裝過程中發生錯位或需要重新安裝時,反向轉動外殼2就可通過銷子4帶動內芯1一同轉動直至退出。如圖1和圖6所示,在安裝本防卸螺母時,將內芯1置于煤氣表的接口處。轉動內芯1外側的外殼2,外殼2沿其上的直面221方向轉動。顯然,在轉動過程中彈性片3的延伸部抵于直面221上,外殼2便帶動內芯1一同轉動,從而將內芯1螺接煤氣表接口上。內芯1安裝好以后,外殼2反方向轉動,將連接在內芯1與外殼2之間的銷子4折斷即可。銷子4一旦折斷后,再反向轉動外殼2時斜坡22的斜面222與彈性片3延伸部接觸。這樣,斜面222滑過彈性片3,無法使外殼2帶動內芯1反方向轉動。也就是說,一旦防卸螺母安裝好后就無法卸下。如圖1和圖2和圖5所示,在外殼2的內側面和內芯1的外側面同一位置上分別開有一道環形凹槽13、24,一根卡簧6裝上述的兩個環形凹槽13、24之間。通過這樣的結構將外殼2與內芯1連接在一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卸螺母,它包括一個內芯(1)和套接在內芯(1)外側的外殼(2),內芯(1)的內側面具有螺紋,內芯(1)的端面和外殼(2)的端面均有擋沿(11、21),在外殼(2)的內側面和內芯(1)的外側面同一位置上分別開有環形凹槽(24),一根卡簧(6)裝上述的兩個環形凹槽(24)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芯(1)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個彈性片(3),彈性片(3)的一端固定于內芯(1)上,另一端向使內芯(1)松出的轉動方向延伸,在外殼(2)內側面設有若干個用于阻擋彈性片(3)的斜坡(2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卸螺母,它包括一個內芯(1)和套接在內芯(1)外側的外殼(2),內芯(1)的內側面具有螺紋,內芯(1)的端面和外殼(2)的端面均有擋沿(11、21),在外殼(2)的內側面和內芯(1)的外側面同一位置上分別開有環形凹槽(24),一根卡簧(6)裝上述的兩個環形凹槽(24)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芯(1)的外側面設有若干個彈性片(3),彈性片(3)的一端固定于內芯(1)上,另一端向使內芯(1)松出的轉動方向延伸,在外殼(2)內側面設有若干個用于阻擋彈性片(3)的斜坡(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卸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坡(22)由直面(221)和斜面(22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先玉,
申請(專利權)人:賴先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