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劉少雄專利>正文

    一種多功能植物盆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21814378 閱讀: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2:53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植物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植物盆,包括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第一盆體底部設有由外側向內側延伸的內沿臺,第一盆體通過內沿臺架設于第二盆體上,且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間形成能儲水的第一腔體,第一盆體底部設有通孔,第一盆體的底部及其內沿臺具有透水性能,使第一腔體內的水自然蒸發并滲透至第一盆體內;第一盆體的開口尺寸與第二盆體底部尺寸相匹配,能使第一盆體套設在第二盆體底部,以進行植物水培。該植物盆具有組合方式多樣、用途多樣、利用率高等優點,即能用于土培植物,也能水培植物。

    A Multifunctional Bottl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功能植物盆
    本技術屬于植物盆
    ,具體地,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植物盆。
    技術介紹
    植物盆栽可以搬動,管理、觀賞方便,越來越受都市人群的喜愛,植物往往對土壤的濕度要求較高,土壤濕度過大、過少均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為此,申請號為CN201620006732.6的專利技術創造公開了一種自動澆水花盆,包括一內盆、一儲水盆及一吸水棉繩,所述內盆架設于所述儲水盆上,所述內盆和所述儲水盆之間形成有一容腔;所述內盆底部開有一通孔;所述吸水棉繩部分穿過所述通孔并分別收容于所述內盆和所述容腔中;所述儲水盆的側面設置有一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與所述容腔相連通。本技術結構簡單緊湊,生產成本低,在使用時,吸水棉繩能汲水以保持土壤濕潤。但這種植物盆僅能用于土培植物,用法單一,內盆和儲水盆的組合方式也較單一,整體地實用性不強,利用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至少一點不足,提供一種組合方式多樣、用途多樣、利用率高的多功能植物盆,該植物盆既能用于土培植物,也能用于水培植物。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植物盆,包括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第一盆體底部設有由外側向內側延伸的內沿臺,第一盆體通過內沿臺架設于第二盆體上,且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間形成能儲水的第一腔體,第一盆體底部設有通孔,第一盆體的底部及其內沿臺具有透水性能,使第一腔體內的水自然蒸發并滲透至第一盆體內;第一盆體的開口尺寸與第二盆體底部尺寸相匹配,能使第一盆體套設在第二盆體底部,以進行植物水培。上述方案中,植物盆的第一種組合方式是:第一盆體通過內沿臺架設于第二盆體上,第一盆體可土培植物,第二盆體則用于儲水,內沿臺和第一盆體底部優選為具有透水功能,以加快第二盆體內自然蒸發的水份滲透到第一盆體內的速度,以為土培植物的正常生長提供充足的水份,由此,通過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的上述組合即可對土培植物進行自動澆水,尤其適用于需經常出差的植物愛好者的培植要求,該組合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此外,植物盆還有第二種組合方式:將第一盆體套設于第二盆體底部,第二盆體可水培植物,而第一盆體則作為第二盆體的托盤使用,起到裝飾作用。由此,本技術的植物盆能進行多種組合,且通過組合使得植物盆既能土培植物,又能水培植物,用途也多樣,該植物盆具有結構簡單、實用,利用率高等優點。優選地,所述第一盆體的高度H1小于第二盆體的高度H2。水培植物時,為確保美觀,作為托盤的第一盆體不宜過高。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盆體的高度H1為0.25~0.5H2。為確保第一盆體能用于土培植物,第一盆體的高度不易過小,以防土培的高度較小而不能將植物的根部淹沒;但用于水培植物時,作為托盤的第一盆體不宜過高,綜上,第一盆體的高度H1宜為0.25~0.5H2。優選地,第二盆體底部設有可拆卸連接的底蓋,底蓋與第二盆體底部密封連接,所述底蓋開口尺寸與第一盆體的內沿臺尺寸相匹配,以使底蓋能套設于第一盆體底部。底蓋要與第二盆體底部密封連接,確保水培植物時,第二盆體不會漏水。植物盆還有第三種組合方式:即第一盆體套設于去除底蓋的第二盆體底部,底蓋則套設于第一盆體的內沿臺外側,這樣,第二盆體與第一盆體連通,第一盆體底部有通孔,使得該組合下的植物盆能用于土培植物,底蓋將內沿臺遮蓋,使植物盆的整體結構更美觀。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底蓋的高度H3大于內沿臺的高度H4,且底蓋套設于第一盆體底部時,底蓋與內沿臺間形成用于收集滲水的第二腔體。植物盆用第三種組合方式進行植物土培時,能將多余的水份從而第一盆體的通孔滲出至第二腔體內,以防用戶澆水過多而使植物根部腐爛,此外,還可通過通孔在第一盆體和底蓋之間設置棉線,當用戶澆水不能滿足植物正常生長時,通過棉線將底蓋的水份汲取至第一盆體的植物。該技術方案與植物盆第一種組合方式時的用途部分類似,但第二盆體容量大,儲水多,所以,第一種組合方式適合長期出差或沒有給植物澆水習慣的人群;而上述第三種組合由于底蓋儲水少,所以,更適合偶爾出差或間斷性給植物澆水的人群。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內沿臺的高度H4為0.15~0.3H1;底蓋的高度H3為1.5~5H4。底蓋高度略高于內沿臺,以確保在第三種組合方式下,內沿臺與底蓋之間能形成第二腔體。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底蓋與第二盆體底部之間設有用于密封連接的密封圈。還可以采用螺紋連接結構等與密封圈結合使用,以確保密封效果。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底蓋為圓柱結構;內沿臺為圓柱結構或圓臺結構。采用圓柱結構或圓臺結構符合大眾審美,制作成本低。進一步優選地,所述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為圓柱結構或方體結構。采用圓柱結構或方體結構符合大眾審美,且加工簡單,制作難度不大,制作成本低。此外,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也可采用其它形狀的結構,只要能滿足植物盆的多種組合即可,且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也可以以多種不同的形狀進行組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植物盆能進行多種組合,且通過組合使得植物盆既能土培植物,又能水培植物,用途也多樣,土培時,還能實現對土培植物的自動澆水功能,該植物盆具有結構簡單、實用,利用率高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所述植物盆的拆解圖。圖2為實施例1所述植物盆的第一種組合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1所述植物盆的第二種組合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1所述植物盆的第一種組合方式的主視圖。圖5為實施例2所述植物盆的拆解圖。圖6為實施例2所述植物盆的第一種組合方式的主視圖。圖7為實施例2所述植物盆的第二種組合方式的主視圖。圖8為實施例2所述植物盆的第三種組合方式的主視圖。附圖標號說明:1第一盆體;2第二盆體;3內沿臺;4第一腔體;5通孔;6底蓋;7第二腔體。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術,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技術的內容,但本技術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實施例1一種多功能植物盆,如圖1、4所述,包括第一盆體1和第二盆體2,第一盆體1底部設有由外側向內側延伸的內沿臺3,第一盆體1通過內沿臺3架設于第二盆體2上,且第一盆體1和第二盆體2間形成能儲水的第一腔體4,第一盆體1底部設有通孔5,第一盆體的底部及其內沿臺具有透水性能,使第一腔體4內的水自然蒸發并滲透至第一盆體1內;第一盆體1的開口尺寸與第二盆體2底部尺寸相匹配,能使第一盆體1套設在第二盆體2底部,以進行植物水培。如圖2、6所示,植物盆的第一種組合方式是:第一盆體1通過內沿臺3架設于第二盆體2上,第一盆體1可土培植物,第二盆體2則用于儲水,內沿臺3和第一盆體1底部優選為具有透水功能,以加快第二盆體2內自然蒸發的水份滲透到第一盆體1內的速度,以為土培植物的正常生長提供充足的水份,由此,實現對土培植物進行自動澆水,該組合方式尤其適用于需經常出差的植物愛好者,該組合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具體實施過程中,第一盆體1可以采用陶瓷材質制作形成具有透水性能的底部和內沿臺3。此外,如圖3、7所示,植物盆還有第二種組合方式:將第一盆體1套設于第二盆體2底部,第二盆體2可水培植物,而第一盆體1則作為第二盆體2的托盤使用,起到裝飾作用。由此,本技術的植物盆能進行多種組合,且通過組合使得植物盆既能土培植物,又能水培植物,用途也多樣,該植物盆具有結構簡單、實用,利用率高等優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多功能植物盆,包括第一盆體(1)和第二盆體(2),其特征在于,第一盆體底部設有由外側向內側延伸的內沿臺(3),第一盆體通過內沿臺架設于第二盆體上,且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間形成能儲水的第一腔體(4),第一盆體底部設有通孔(5),第一盆體的底部及其內沿臺具有透水性能,使第一腔體內的水自然蒸發并滲透至第一盆體內;第一盆體的開口尺寸與第二盆體底部尺寸相匹配,能使第一盆體套設在第二盆體底部,以進行植物水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功能植物盆,包括第一盆體(1)和第二盆體(2),其特征在于,第一盆體底部設有由外側向內側延伸的內沿臺(3),第一盆體通過內沿臺架設于第二盆體上,且第一盆體和第二盆體間形成能儲水的第一腔體(4),第一盆體底部設有通孔(5),第一盆體的底部及其內沿臺具有透水性能,使第一腔體內的水自然蒸發并滲透至第一盆體內;第一盆體的開口尺寸與第二盆體底部尺寸相匹配,能使第一盆體套設在第二盆體底部,以進行植物水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植物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盆體(1)的高度H1小于第二盆體(2)的高度H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植物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盆體(1)的高度H1為0.25~0.5H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植物盆,其特征在于,第二盆體(2)底部設有可拆卸連接的底蓋(6),底蓋與第二盆體底部密封連接,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少雄
    申請(專利權)人:劉少雄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无码|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丰满熟妇人妻Av无码区|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www牛牛|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亚洲桃色AV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天堂无码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高清无码综合性爱视频|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蜜臀AV无码精品人妻色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