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及其構造方法,包括預制陽臺梁和預制疊合陽臺板,預制疊合陽臺板內設置有水平方向桁架鋼筋,預制陽臺梁內向外延伸設置有陽臺板面預留鋼筋,預制陽臺梁內設置有垂直方向桁架鋼筋,垂直方向桁架鋼筋的一端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預制陽臺梁和預制疊合陽臺板的連接處設置有全預制過渡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預制疊合陽臺板相較于全預制陽臺重量減輕,易于安裝,預制疊合陽臺板與主體后澆混凝土連接可靠,改善了預制疊合陽臺板端部的抗裂性能,使構件在運輸、堆放過程中不易損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及其構造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及其構造方法,屬于結構設計與預制裝配建筑技術。
技術介紹
陽臺構件在住宅建筑中應用比例較大,預制陽臺如采用全預制形式構件重量較大,與主體的連接質量不易控制,且不利于吊裝。為了陽臺安裝便利及與主體連接可靠,預制陽臺一般用板式疊合技術。預制疊合陽臺板構件一般設計成預制陽臺梁加預制疊合板組成,原預制疊合陽臺板做法存在的問題:如圖1和圖2所示,預制疊合陽臺板在預制陽臺梁與預制疊合陽臺板的交接處混凝土存在截面突變,因此在構件脫模、運輸、吊裝過程中容易發生應力集中,產生變形及裂縫,從而影響預制疊合陽臺板的外觀、質量及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及其構造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包括相互連接的預制陽臺梁和預制疊合陽臺板,所述預制疊合陽臺板內設置有若干水平方向桁架鋼筋,水平方向桁架鋼筋平行于墻體,預制疊合陽臺板靠近墻體邊緣具有陽臺板底鋼筋,所述預制陽臺梁內向外延伸設置有陽臺板面預留鋼筋,陽臺板面預留鋼筋位于預制疊合陽臺板上方,所述預制陽臺梁內設置有若干垂直方向桁架鋼筋,垂直方向桁架鋼筋垂直于水平方向桁架鋼筋,垂直方向桁架鋼筋的一端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內的鋼筋上,所述預制陽臺梁和預制疊合陽臺板的連接處設置有澆筑形成的全預制過渡板,全預制過渡板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和預制疊合陽臺板。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全預制過渡板遠離預制陽臺梁的一側邊緣具有斜截面。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預制疊合陽臺板的側部邊緣也具有預制陽臺梁,所述水平方向桁架鋼筋的端部固定連接于預制疊合陽臺板側部邊緣的預制陽臺梁內的鋼筋上,預制疊合陽臺板側部邊緣的預制陽臺梁與預制疊合陽臺板的連接處也設置有全預制過渡板。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預制疊合陽臺板表面以及斜截面表面均具有拉毛層。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的構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預制陽臺模具內綁扎預制疊合陽臺板的陽臺板底鋼筋以及預制陽臺梁的內部鋼筋;步驟二:在陽臺板底鋼筋上綁扎水平方向桁架鋼筋,水平方向桁架鋼筋伸入預制陽臺梁內20mm;步驟三:在陽臺板底鋼筋上綁扎垂直方向桁架鋼筋,垂直方向桁架鋼筋伸入預制陽臺梁內20mm;步驟四:放置和綁扎預制疊合陽臺板上全預制過渡板范圍內的局部板面鋼筋;步驟五:在預制陽臺模具內澆筑混凝土,形成預制陽臺梁、預制疊合陽臺板以及全預制過渡板,并將全預制過渡板遠離預制陽臺梁的一側邊緣澆筑成斜截面;步驟六:將預制疊合陽臺板表面以及斜截面處拉毛處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預制疊合陽臺板相較于全預制陽臺重量減輕,易于安裝。2、預制疊合陽臺板與主體后澆混凝土連接可靠。3、改善了預制疊合陽臺板端部的抗裂性能,使構件在運輸、堆放過程中不易損壞。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現有技術的側面剖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側面剖視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現澆部分結構圖;圖6是垂直方向桁架鋼筋結構示意圖;其中,1-預制陽臺梁,2-預制疊合陽臺板,3-水平方向桁架鋼筋,4-陽臺板面預留鋼筋,5-陽臺板底鋼筋,6-垂直方向桁架鋼筋,7-全預制過渡板,8-斜截面,9-拉毛層。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現有技術中,預制疊合陽臺板,包括相互連接的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預制疊合陽臺板2內設置有若干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平行于墻體,預制疊合陽臺板2靠近墻體邊緣具有伸出的陽臺板底鋼筋5,陽臺板底鋼筋5貫穿預制疊合陽臺板2連接至預制陽臺梁1,預制疊合陽臺板2通過陽臺板底鋼筋5固定于墻體,預制陽臺梁1內向外延伸設置有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位于預制疊合陽臺板2上方,便于后期找地平時鋪設的水泥能夠包裹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起到固定作用,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之間的連接點為易斷裂位置,且薄弱的連接點在承重方面也存在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旨在解決上述預制疊合陽臺板截面突變處易開裂問題,具體方案如下,預制陽臺梁1內設置有若干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相鄰兩根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之間具有2-3根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垂直于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1內的鋼筋上,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連接處設置有澆筑形成的全預制過渡板7,全預制過渡板7遠離預制陽臺梁1的一側邊緣具有斜截面8,斜截面8可以避免高度差而導致的應力集中,防止開裂,全預制過渡板7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通過全預制過渡板7對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相互拉結,增強穩定性,在該薄弱的連接點的加厚,也提高了承重能力。進一步的,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側部邊緣也具有預制陽臺梁1,所述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的端部固定連接于預制疊合陽臺板2側部邊緣的預制陽臺梁1內的鋼筋上,預制疊合陽臺板2側部邊緣的預制陽臺梁1與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連接處也設置有全預制過渡板7,在預制疊合陽臺板2一周,全方位的進行全預制過渡板7加固。由于增設了全預制過渡板7,因此預制疊合陽臺板2邊緣厚度變大,一點程度影響預制疊合陽臺板2后期地面水泥的鋪設,為了提高較薄地面水泥的穩定性,在預制疊合陽臺板2表面以及斜截面8表面進行拉毛處理,增加拉毛層9,增大與水泥的接觸面,提高水泥與預制疊合陽臺板2之間的拉結力,提高穩定性。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的構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在預制陽臺模具內綁扎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陽臺板底鋼筋5以及預制陽臺梁1的內部鋼筋;步驟二:在陽臺板底鋼筋5上綁扎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伸入預制陽臺梁1內20mm;步驟三:在陽臺板底鋼筋5上綁扎多根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伸入預制陽臺梁1內20mm;步驟四:放置和綁扎預制疊合陽臺板2上全預制過渡板7范圍內的局部板面鋼筋,局部板面鋼筋為混凝土內其他固定鋼筋,為現有技術;步驟五:在預制陽臺模具內澆筑混凝土,形成預制陽臺梁1、預制疊合陽臺板2以及全預制過渡板7,并將全預制過渡板7遠離預制陽臺梁1的一側邊緣澆筑成斜截面8;步驟六:將預制疊合陽臺板2表面以及斜截面8處拉毛處理。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包括相互連接的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所述預制疊合陽臺板(2)內設置有若干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平行于墻體,預制疊合陽臺板(2)靠近墻體邊緣具有陽臺板底鋼筋(5),所述預制陽臺梁(1)內向外延伸設置有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位于預制疊合陽臺板(2)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陽臺梁(1)內設置有若干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垂直于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1)內的鋼筋上,所述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連接處設置有澆筑形成的全預制過渡板(7),全預制過渡板(7)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包括相互連接的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所述預制疊合陽臺板(2)內設置有若干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平行于墻體,預制疊合陽臺板(2)靠近墻體邊緣具有陽臺板底鋼筋(5),所述預制陽臺梁(1)內向外延伸設置有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陽臺板面預留鋼筋(4)位于預制疊合陽臺板(2)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陽臺梁(1)內設置有若干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垂直于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垂直方向桁架鋼筋(6)的一端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1)內的鋼筋上,所述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連接處設置有澆筑形成的全預制過渡板(7),全預制過渡板(7)固定連接于預制陽臺梁(1)和預制疊合陽臺板(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全預制過渡板(7)遠離預制陽臺梁(1)的一側邊緣具有斜截面(8)。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抗裂預制疊合陽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疊合陽臺板(2)的側部邊緣也具有預制陽臺梁(1),所述水平方向桁架鋼筋(3)的端部固定連接于預制疊合陽臺板(2)側部邊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敦軍,李寧,王流金,許小俊,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