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包括機架、炒板驅動電機、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第二聯軸器、傳動軸、炒鍋、電熱絲、炒板、速度傳感器、炒鍋驅動電機、炒鍋轉動軸、溫度傳感器、氣囊、噴氣口和行程開關,驅動電機和炒鍋均固定在機架上,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依次連接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和第二聯軸器,第二聯軸器的輸出軸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傳動軸,炒板固定在傳動軸上氣囊設置在炒鍋正上方,噴氣口設置在氣囊底部且噴氣口正對氣囊下方的炒鍋,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炒板接觸行程開關來控制噴氣口的開閉,使得每次氣體作用于茶葉上時,茶葉處于理想高度,進而增加了茶葉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
本專利技術涉及茶葉加工
,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
技術介紹
傳統的茶葉加工設備在對茶葉進行加工時,由于缺乏具體的物理量,僅憑借人工經驗對茶葉炒制效果進行評判,導致茶葉加工的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客服現有的茶葉加工設備對茶葉加工時由于缺乏具體物理量和僅憑借人工經驗對茶葉炒制效果進行評判,從而導致茶葉加工效果不佳的問題,而提供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包括機架、炒板驅動電機、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第二聯軸器、傳動軸、炒鍋、電熱絲、炒板、速度傳感器、炒鍋驅動電機、炒鍋轉動軸、溫度傳感器、氣囊、噴氣口和行程開關,所述炒板驅動電機固定在機架上,炒鍋兩端設置有炒鍋轉動軸,兩根炒鍋轉動軸通過軸承座安裝機架上,其中一根炒鍋轉動軸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固定在機架上的炒鍋驅動電機;所述炒板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依次連接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和第二聯軸器,第二聯軸器的輸出軸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傳動軸,炒板固定在傳動軸上,炒板下半部分的形狀為與炒鍋形狀相配合半圓形,炒板驅動電機運動時通過第一聯軸器、扭矩傳感器帶動第二聯軸器的輸出軸轉動,進而通過曲柄搖桿機構帶動炒板繞著傳動軸在炒鍋內往復擺動;所述溫度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固定在炒板底部靠近炒鍋的位置,電熱絲均勻分布在炒鍋的鍋底;所述氣囊設置在炒鍋正上方,噴氣口設置在氣囊底部且噴氣口正對氣囊下方的炒鍋,噴氣控制裝置連接噴氣口并控制噴氣口的開啟,所述行程開關設置在炒鍋上,炒板運動到行程開關位置時行程開關將信號傳輸給噴氣控制裝置,噴氣控制裝置控制噴氣口打開,噴氣口將氣囊中的氣體噴出作用到炒鍋內的茶葉上。進一步的,所述炒鍋呈45度斜角固定在機架上。進一步的,所述炒板的半圓形的下半部分邊緣與炒鍋的內壁貼合。進一步的,所述炒板通過螺栓固定在傳動軸上,傳動軸通過兩端的軸承安裝在機架上。一種基于扭矩傳感器的茶葉炒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將需要炒制的茶葉投入炒鍋,啟動炒板驅動電機,利用炒板驅動電機通過曲柄搖桿機構帶動炒板繞著傳動軸在炒鍋內往復擺動,翻炒炒鍋內的茶葉;步驟二:啟動電熱絲,調節炒鍋的溫度,使炒鍋的溫度保持在合適的溫度區間內;步驟三:利用炒板上的溫度傳感器和速度傳感器測得炒板的運動速度和茶葉的溫度,并利用扭矩傳感器測得的數據計算茶葉的質量變化以及茶葉的含水率;步驟四:把扭矩傳感器測得的數據計算出的茶葉的質量變化以及茶葉的含水率與標準情況做對比,控制炒板速度和電熱絲的加熱溫度,直至茶葉達到炒制標準,停止炒板驅動電機和電熱絲,并提供工作人員炒茶完成。進一步的,在炒茶前使用標準質量的茶葉樣本做多次試驗并將結果進行統計,制成標準質量的茶葉樣本在扭矩傳感器不同數據顯示情況下的茶葉質量變化表及茶葉的含水率表。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專利技術通過扭矩傳感器測得茶葉的質量變化和含水率變化,并將茶葉的質量變化和含水率變化數值作為改變電機轉速和電機熱加熱溫度的參考選項之一,使得茶葉炒制過程中物理量變化更加直觀的體現。2、本專利技術加工過程完全自動化,通過扭矩傳感器測得的豎直判斷加工是否結束,節省人力,降低了炒制成本。3、本專利技術對炒板驅動電機和電熱絲的控制取決于扭矩傳感器取得的具體數值,杜絕工人憑感覺操作導致茶葉炒制質量不穩定的問題,提高了加工茶葉的品質。4、通過扭矩傳感器測得數值計算出炒鍋內茶葉的重量變化,進而計算出炒鍋內茶葉的占比,進而控制并調整電熱絲和炒板驅動電機的工作狀況,形成閉環控制,更加精準控制茶葉炒制過程,提高了加工茶葉的品質。5、本專利技術采用曲柄搖桿機構作為驅動連接裝置,由于曲柄搖桿機構固有特性,存在極位夾角,即搖桿具有急回運動特性,,并且由于炒板和炒鍋都采用曲柄搖桿機構,每次茶葉與炒板和鍋壁的接觸行程大大增加,加快了炒板炒茶時的速度,增加了茶葉做功效率,提高了炒茶的效果;增加了每次茶葉與炒板和鍋壁的接觸行程,加快了炒板炒茶時的速度,提高了炒茶的效果。6、本專利技術通過炒板接觸行程開關來控制噴氣口的開閉,使得每次氣體作用于茶葉上時,茶葉處于理想高度,進而增加了茶葉加工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炒板驅動電機、2-第一聯軸器、3-扭矩傳感器、4-第二聯軸器、5-輸出軸、6-炒鍋、7-電熱絲、8-炒板、9-速度傳感器、10-溫度傳感器、11-傳動軸、12-轉動盤、13-傳動桿、14-固定座、15-擺動桿、16-滑塊、17-滑槽、18-機架、19-氣囊、20-噴氣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包括機架18、炒板驅動電機1、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第二聯軸器4、傳動軸11、炒鍋6、電熱絲7、炒板8、速度傳感器9、炒鍋驅動電機、炒鍋轉動軸、溫度傳感器10、氣囊19、噴氣口20、噴氣控制裝置和行程開關21,所述炒板驅動電機1固定在機架18上,炒鍋6兩端設置有炒鍋轉動軸,兩根炒鍋轉動軸通過軸承座安裝機架上,其中一根炒鍋轉動軸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固定在機架上的炒鍋驅動電機;所述炒板驅動電機1的輸出軸5依次連接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和第二聯軸器4,第二聯軸器4的輸出軸5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傳動軸11,炒板8固定在傳動軸11上,炒板8下半部分的形狀為與炒鍋6形狀相配合半圓形,炒板驅動電機1運動時通過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帶動第二聯軸器4的輸出軸5轉動,進而通過曲柄搖桿機構帶動炒板8繞著傳動軸11在炒鍋6內往復擺動;所述溫度傳感器10和速度傳感器9固定在炒板8底部靠近炒鍋6的位置,電熱絲7均勻分布在炒鍋6的鍋底;所述氣囊19設置在炒鍋正上方,噴氣口20設置在氣囊19底部且噴氣口20正對氣囊19下方的炒鍋,噴氣控制裝置連接噴氣口20并控制噴氣口20的開啟,所述行程開關21設置在炒鍋上,炒板運動到行程開關21位置時行程開關21將信號傳輸給噴氣控制裝置,噴氣控制裝置控制噴氣口20打開,噴氣口將氣囊19中的氣體噴出作用到炒鍋內的茶葉上。所述炒鍋6既可以是水平固定在機架18上,也可以呈45度斜角固定在機架18上,炒鍋6呈45度斜角固定在機架18上時茶葉放在炒鍋內高的一側,炒板8小范圍擺動即可帶動茶葉較大幅度運動。所述炒板8的半圓形的下半部分邊緣與炒鍋6的內壁貼合,炒板8運動時茶葉不會因為炒板8底部與炒鍋6的內壁存在縫隙而落入炒鍋6的另外一側。所述炒板8通過螺栓固定在傳動軸11上,傳動軸11通過兩端的軸承安裝在機架18上。炒板驅動電機1和炒鍋驅動電機連接的曲柄搖桿機構的結構完全相同,所述曲柄搖桿機構包括轉動盤12、傳動桿13、固定座14、擺動桿15和滑塊16,轉動盤12固定在第二聯軸器的輸出軸上,轉動盤12的盤邊鉸接在傳動桿13的中部,傳動桿13的下端鉸接在固定座14上,傳動桿13的上端套裝有滑塊16,且擺動桿15上設置有供滑塊16滑動的滑槽17,滑塊16套裝在滑槽17內部,擺動桿15的上端與傳動軸固定連接,第二聯軸器的輸出軸轉動時帶動轉動盤12轉動,進而帶動傳動桿13繞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8)、炒板驅動電機(1)、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第二聯軸器(4)、傳動軸(11)、炒鍋(6)、電熱絲(7)、炒板(8)、速度傳感器(9)、炒鍋驅動電機、炒鍋轉動軸、溫度傳感器(10)、氣囊(19)、噴氣口(20)、噴氣控制裝置和行程開關(21),所述炒板驅動電機(1)固定在機架(18)上,炒鍋(6)兩端設置有炒鍋轉動軸,兩根炒鍋轉動軸通過軸承座安裝機架上,其中一根炒鍋轉動軸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固定在機架上的炒鍋驅動電機;所述炒板驅動電機(1)的輸出軸(5)依次連接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和第二聯軸器(4),第二聯軸器(4)的輸出軸(5)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傳動軸(11),炒板(8)固定在傳動軸(11)上,炒板(8)下半部分的形狀為與炒鍋(6)形狀相配合半圓形,炒板驅動電機(1)運動時通過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帶動第二聯軸器(4)的輸出軸(5)轉動,進而通過曲柄搖桿機構帶動炒板(8)繞著傳動軸(11)在炒鍋(6)內往復擺動;所述溫度傳感器(10)和速度傳感器(9)固定在炒板(8)底部靠近炒鍋(6)的位置,電熱絲(7)均勻分布在炒鍋(6)的鍋底;所述氣囊(19)設置在炒鍋正上方,噴氣口(20)設置在氣囊(19)底部且噴氣口(20)正對氣囊(19)下方的炒鍋,噴氣控制裝置連接噴氣口(20)并控制噴氣口(20)的開啟,所述行程開關(21)設置在炒鍋上,炒板運動到行程開關(21)位置時行程開關(21)將信號傳輸給噴氣控制裝置,噴氣控制裝置控制噴氣口(20)打開,噴氣口將氣囊(19)中的氣體噴出作用到炒鍋內的茶葉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能夠提高球形茶葉加工效率的茶葉加工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18)、炒板驅動電機(1)、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第二聯軸器(4)、傳動軸(11)、炒鍋(6)、電熱絲(7)、炒板(8)、速度傳感器(9)、炒鍋驅動電機、炒鍋轉動軸、溫度傳感器(10)、氣囊(19)、噴氣口(20)、噴氣控制裝置和行程開關(21),所述炒板驅動電機(1)固定在機架(18)上,炒鍋(6)兩端設置有炒鍋轉動軸,兩根炒鍋轉動軸通過軸承座安裝機架上,其中一根炒鍋轉動軸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固定在機架上的炒鍋驅動電機;所述炒板驅動電機(1)的輸出軸(5)依次連接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和第二聯軸器(4),第二聯軸器(4)的輸出軸(5)通過曲柄搖桿機構連接傳動軸(11),炒板(8)固定在傳動軸(11)上,炒板(8)下半部分的形狀為與炒鍋(6)形狀相配合半圓形,炒板驅動電機(1)運動時通過第一聯軸器(2)、扭矩傳感器(3)帶動第二聯軸器(4)的輸出軸(5)轉動,進而通過曲柄搖桿機構帶動炒板(8)繞著傳動軸(11)在炒鍋(6)內往復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劍虹,李建馬,謝佰均,姜小亮,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上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