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包括樓梯底模板、左側擋板、固定板和澆筑空槽,所述樓梯底模板的內部安裝有承重柱,且承重柱的外側包裹有減震膠套,所述樓梯底模板的上方設置有吸水性塑料板,所述左側擋板位于樓梯底模板的上方,且左側擋板的后側設置有右側擋板,所述右側擋板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固定板安裝在右側擋板的前端位置,且固定板的上方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的下方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側安裝有卡緊塊。該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安裝了吸水性塑料板,吸水性塑料板方便拆卸,有助于加快混凝土中的水分減少,使得混凝土成模的效率提升,光滑的表面有利于樓梯脫模,且塑料板方便清洗,增強了該裝置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
本技術涉及房建施工相關
,具體為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
技術介紹
樓梯模板是房屋建造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建筑工具,現有的樓梯模板大多為木材質,但由于現在房地產的發展,一個小區往往會建很多棟樓,用這種木質樓梯模板慢慢搭建會嚴重降低施工人員的工作效率,現有的樓梯模板安裝麻煩,并且脫模不便,常常需要工作人員進行后期的修整,不利于房屋建造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在原有的樓梯模板裝置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樓梯模板安裝麻煩,并且脫模不便,常常需要工作人員進行后期的修整,不利于房屋建造的發展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包括樓梯底模板、左側擋板、固定板、澆筑空槽和防溢擋板,所述樓梯底模板的內部安裝有承重柱,且承重柱的外側包裹有減震膠套,所述樓梯底模板的上方設置有吸水性塑料板,所述左側擋板位于樓梯底模板的上方,且左側擋板的后側設置有右側擋板,所述右側擋板上設置有卡槽,所述固定板安裝在右側擋板的前端位置,且固定板的上方設置有滑塊,所述滑塊的下方設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外側安裝有卡緊塊,所述澆筑空槽位于樓梯底模板的上方,所述防溢擋板安裝在左側擋板的上方。優選的,所述承重柱鑲嵌在樓梯底模板的內腔中,且承重柱設置有3層,并且3層承重柱之間呈直角交叉分布。優選的,所述左側擋板、右側擋板和固定板的內表面均附著有吸水性塑料板,且吸水性塑料板與樓梯底模板、左側擋板、右側擋板和固定板的連接方式均為膠粘連接,并且吸水性塑料板的表面呈光滑結構。優選的,所述卡槽設置在左側擋板和右側擋板上,且卡槽關于樓梯底模板的中心線呈前后對稱分布。優選的,所述固定板通過卡緊塊與左側擋板和右側擋板均構成卡合連接,且固定板的長度等于左側擋板和右側擋板之間的間距長度。優選的,所述防溢擋板與左側擋板和右側擋板均為一體式結構,且防溢擋板縱截面的外形結構呈向內彎曲的弧形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1)該裝置設置了卡槽和卡緊塊,使得該裝置的固定板安裝方便,大大降低了樓梯模板的安裝難度,節約了該裝置的拆裝時間,加快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方便提升該裝置的便利性;(2)安裝了承重柱和減震膠套,承重柱為鎂鋁合金材質,在不嚴重增加該裝置重量的情況下,使得該裝置的承重力加強,有效延長了該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承重柱之間的減震膠套避免承重柱之間的接觸震動,從而降低了對內部混凝土的成模影響;(3)安裝了吸水性塑料板,吸水性塑料板方便拆卸,有助于加快混凝土中的水分減少,使得混凝土成模的效率提升,光滑的表面有利于樓梯脫模,且塑料板方便清洗,增強了該裝置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承重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右側擋板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固定板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樓梯底模板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防溢擋板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樓梯底模板;2、承重柱;3、減震膠套;4、吸水性塑料板;5、左側擋板;6、右側擋板;7、卡槽;8、固定板;9、滑塊;10、滑槽;11、卡緊塊;12、澆筑空槽;13、防溢擋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閱圖1-6,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包括樓梯底模板1、承重柱2、減震膠套3、吸水性塑料板4、左側擋板5、右側擋板6、卡槽7、固定板8、滑塊9、滑槽10、卡緊塊11、澆筑空槽12和防溢擋板13,樓梯底模板1的內部安裝有承重柱2,且承重柱2的外側包裹有減震膠套3,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設置有吸水性塑料板4,左側擋板5位于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且左側擋板5的后側設置有右側擋板6,右側擋板6上設置有卡槽7,固定板8安裝在右側擋板6的前端位置,且固定板8的上方設置有滑塊9,滑塊9的下方設置有滑槽10,滑槽10的外側安裝有卡緊塊11,澆筑空槽12位于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所述防溢擋板13安裝在左側擋板5的上方。承重柱2鑲嵌在樓梯底模板1的內腔中,且承重柱2設置有3層,并且3層承重柱2之間呈直角交叉分布,承重柱2為鎂鋁合金材質,質量輕,且不易斷裂彎折,有效的增強了該裝置的承重性,降低損壞率。左側擋板5、右側擋板6和固定板8的內表面均附著有吸水性塑料板4,且吸水性塑料板4與樓梯底模板1、左側擋板5、右側擋板6和固定板8的連接方式均為膠粘連接,并且吸水性塑料板4的表面呈光滑結構,方便脫模,同時加快混凝土的干燥速度,提升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卡槽7設置在左側擋板5和右側擋板6上,且卡槽7關于樓梯底模板1的中心線呈前后對稱分布,方便安裝固定板8,增強了該裝置的便利性。固定板8通過卡緊塊11與左側擋板5和右側擋板6均構成卡合連接,且固定板8的長度等于左側擋板5和右側擋板6之間的間距長度,方便使固定板8與左側擋板5和右側擋板6之間無縫連接,提升混凝土成型的美觀度。防溢擋板13與左側擋板5和右側擋板6均為一體式結構,且防溢擋板13縱截面的外形結構呈向內彎曲的弧形結構,防止混凝土溢漏,降低了工作人員對樓梯修補的頻率。工作原理:在使用該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時,工作人員首先檢查該裝置各零件是否完好,在各零件沒有損壞的情況下,再使用安裝該裝置,根據圖1所示,首先,使用者利用現有的支撐柱對樓梯底模板1進行支撐搭建,樓梯底模板1與左側擋板5和右側擋板6為一體式結構,工作人員將固定板8卡進左側擋板5和右側擋板6之間,根據圖3-圖4所示,再通過滑槽10向外推動滑塊9,滑塊9與卡緊塊11連接,卡緊塊11受力插進卡槽7中,以此對固定板8進行固定,固定好后,工作人員將混凝土從澆筑空槽12處倒入,填滿后,工作人員利用工具將混凝土的水平面刮平,之后用同樣的方法,工作人員依次安裝好固定板8,并且在澆筑空槽12中進行澆筑填充,根據圖6所示,防溢擋板13防止混凝土溢漏,根據圖2和圖5所示,樓梯底模板1內部的承重柱2和減震膠套3起到了加強承重和減震的作用,等混凝土完全干涸成型后,工作人員撤掉支撐柱,對樓梯進行脫模,吸水性塑料板4加快了混凝土的干燥效率,同時方便脫模,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包括樓梯底模板(1)、左側擋板(5)、固定板(8)、澆筑空槽(12)和防溢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梯底模板(1)的內部安裝有承重柱(2),且承重柱(2)的外側包裹有減震膠套(3),所述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設置有吸水性塑料板(4),所述左側擋板(5)位于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且左側擋板(5)的后側設置有右側擋板(6),所述右側擋板(6)上設置有卡槽(7),所述固定板(8)安裝在右側擋板(6)的前端位置,且固定板(8)的上方設置有滑塊(9),所述滑塊(9)的下方設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外側安裝有卡緊塊(11),所述澆筑空槽(12)位于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所述防溢擋板(13)安裝在左側擋板(5)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包括樓梯底模板(1)、左側擋板(5)、固定板(8)、澆筑空槽(12)和防溢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梯底模板(1)的內部安裝有承重柱(2),且承重柱(2)的外側包裹有減震膠套(3),所述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設置有吸水性塑料板(4),所述左側擋板(5)位于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且左側擋板(5)的后側設置有右側擋板(6),所述右側擋板(6)上設置有卡槽(7),所述固定板(8)安裝在右側擋板(6)的前端位置,且固定板(8)的上方設置有滑塊(9),所述滑塊(9)的下方設置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外側安裝有卡緊塊(11),所述澆筑空槽(12)位于樓梯底模板(1)的上方,所述防溢擋板(13)安裝在左側擋板(5)的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房建施工的樓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鑲嵌在樓梯底模板(1)的內腔中,且承重柱(2)設置有3層,并且3層承重柱(2)之間呈直角交叉分布。3.根據權利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麗明,
申請(專利權)人:黃麗明,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