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ssembled integral double-sided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e first superimposed formwork, the second superimposed formwork and pouring concrete, in which the first superimposed formwork includes the first concrete body, the first steel mesh skeleton and several first truss bars; the second superimposed formwork includes the second concrete body, the second steel mesh skeleton and several second truss bars; the pouring concrete is set in the first mixing. The first truss reinforcement is located outside the first concrete body, and the second truss reinforcement is located outside the second concrete body. Assemble integral double-sided composite shear wall structure, one-time maintenanc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reusable positioning bolts, easy to deal with the reserved holes, plane production of double-sided composite formwork, vertical pairing, higher standardization, multi-sided reinforcement around the side, convenient to connect with the surrounding components, wider application rang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裝配整體式雙面疊合剪力墻結構及雙面疊合模板
本技術屬于裝配式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裝配整體式雙面疊合剪力墻結構。
技術介紹
裝配式建筑是由工廠生產建筑構件,現場組裝成建筑物。雙面疊合剪力墻,俗稱雙皮墻,由內頁墻、外頁墻通過桁架鋼筋或其它方式連接而成,中間空腔為現場澆筑混凝土用。內、外頁墻既是剪力墻結構建筑的模板又是墻體的受力構件,通常內外頁墻板厚60mm左右,空腔100-300mm左右。組合式雙面疊合剪力墻,內外頁墻通過桁架鋼筋或螺栓等緊密連接,與空腔現澆混凝土能形成整體,共同受力。現有的生產工藝通常是平模生產、翻轉組對、二次振搗、二次養護、板側不能出筋。但是,現有工藝的設備復雜,占地多,空間大,投入多,維修難;平面生產,180度翻轉組對成型,組對時第一模板的桁架筋需要在第二模板混凝土未凝結固化前插入到第二桁架筋中,然而實際操作時鋼筋的插入深度較難控制,從而導致產品外觀和質量難保證;內、外頁墻板對位精度差,邊、角精度不易保證;組對時,外頁板倒扣(模臺需要旋轉180度),板的中部容易脫模,造成板的中間凹陷,而且難以發現,造成產品缺陷且很難修復,完工后出現墻面翹曲現象;底面墻板混凝土必須澆筑完成才能組對,容易初凝,鋼筋網片不能落實而引起組對失敗,造成混凝土浪費;組對完成后需要二次振搗,鋼筋網及預埋件極易脫位;兩頁墻板組對成型,需要再次養護,造成能源二次浪費;底面墻板混凝土必須先入模才能進行翻轉對接,再振搗,此時頂面墻板已覆蓋,鋼筋是否外露、底面墻板是否厚度均勻等都不能發現,留有嚴重的質量隱患;兩頁墻板合攏后二次振搗,底頁墻板的內側不能按規范要求做成粗糙面, ...
【技術保護點】
1.一種裝配整體式雙面疊合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剪力墻結構包括第一疊合模板、第二疊合模板和澆筑混凝土,其中:第一疊合模板包括:第一混凝土本體(1);第一鋼筋網骨架(2),所述第一鋼筋網骨架(2)包括多根第一橫向鋼筋(21)和多根第一豎向鋼筋(22),所述第一鋼筋網骨架(2)的主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內部,所述第一橫向鋼筋(21)和第一豎向鋼筋(22)的兩端設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之外;多個第一桁架筋(3),所述第一桁架筋(3)的一端設置與所述第一鋼筋網骨架(2)相連接,所述第一桁架筋(3)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之外;所述第二疊合模板包括:第二混凝土本體(4);第二鋼筋網骨架(5),所述第二鋼筋網骨架(5)包括多根第二橫向鋼筋(51)和多根第二豎向鋼筋(52),所述第二鋼筋網骨架(5)的主體設置在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內部,所述第二橫向鋼筋(51)和第二豎向鋼筋(52)的兩端設置于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之外;多個第二桁架筋(6),所述第二桁架筋(6)的一端設置與所述第二鋼筋網骨架(5)相連接,所述第二桁架筋(6)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裝配整體式雙面疊合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剪力墻結構包括第一疊合模板、第二疊合模板和澆筑混凝土,其中:第一疊合模板包括:第一混凝土本體(1);第一鋼筋網骨架(2),所述第一鋼筋網骨架(2)包括多根第一橫向鋼筋(21)和多根第一豎向鋼筋(22),所述第一鋼筋網骨架(2)的主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內部,所述第一橫向鋼筋(21)和第一豎向鋼筋(22)的兩端設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之外;多個第一桁架筋(3),所述第一桁架筋(3)的一端設置與所述第一鋼筋網骨架(2)相連接,所述第一桁架筋(3)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之外;所述第二疊合模板包括:第二混凝土本體(4);第二鋼筋網骨架(5),所述第二鋼筋網骨架(5)包括多根第二橫向鋼筋(51)和多根第二豎向鋼筋(52),所述第二鋼筋網骨架(5)的主體設置在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內部,所述第二橫向鋼筋(51)和第二豎向鋼筋(52)的兩端設置于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之外;多個第二桁架筋(6),所述第二桁架筋(6)的一端設置與所述第二鋼筋網骨架(5)相連接,所述第二桁架筋(6)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之外;澆筑混凝土(9),所述澆筑混凝土(9)設置在第一混凝土本體(1)與第二混凝土本體(4)之間,并結合為整體;所述第一桁架筋(3)設置于第一混凝土本體(1)之外的部分,與所述第二桁架筋(6)設置于第二混凝土本體(4)之外的部分,相互交疊間隔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剪力墻結構上設置有通孔(10)。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橫向鋼筋(21)和第一豎向鋼筋(22)的兩端設置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之外的長度不小于其直徑的10倍,所述第二橫向鋼筋(51)和第二豎向鋼筋(52)的兩端設置于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之外的長度不小于其直徑的10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剪力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土本體(1)的厚度設置在40~100mm之間,所述第二混凝土本體(4)的厚度設置在40~100mm之間。5.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普,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鄭大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