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包括由前面板、后面板、機箱固定側板、機箱側蓋板、頂板和底板組成的機箱主體,所述前面板的正面設有門蓋板,所述門蓋板防護范圍內側的前面板上設有接口組件,所述后面板上固定有航空連接器,所述頂板和底板上分別設有通風孔,用于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形成熱流通徑,所述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機箱固定側板的內側壁上設有電源交換機板卡和主板板卡,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前面板背面設有硬盤盒部件。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重量輕、成本低和便于加工,并且零部件加工工藝性良好,機箱具有良好的可生產性,便于裝配、維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機載媒體服務單元
本專利技術涉及航空電子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機載媒體服務單元。
技術介紹
由于國內民航飛機起步較晚,當前一些航電設備還處于研制階段;大部分的航電設備還是從國外廠家購買;目前國家也在大力推進民航飛機航電設備的研制;企業也為了實現機載設備國產化進行大力研發、設計、生產、適航、銷售等。目前國外一些機載媒體服務單元開發比較早,但是其技術相對已經比較滯后,功耗較大,集成能力較低;設備重量較重;設計比較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針對機載媒體服務單元進行結構設計。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包括由前面板、后面板、機箱固定側板、機箱側蓋板、頂板和底板組成的機箱主體,所述前面板的正面設有門蓋板,所述門蓋板防護范圍內側的前面板上設有接口組件,所述后面板上固定有航空連接器,所述頂板和底板上分別設有通風孔,用于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形成熱流通徑,所述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機箱固定側板的內側壁上設有電源交換機板卡和主板板卡,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前面板背面設有硬盤盒部件。進一步的,所述接口組件包括可插拔式硬盤、調試串口、USB接口和網口。進一步的,所述門蓋板的一側通過第一小脫卸鉸鏈和第二小脫卸鉸鏈與前面板之間活動鉸接,門蓋板的另一側通過松不脫螺釘與前面板配合啟閉,在所述門蓋板上方并位于前面板上設有提手,所述門蓋板下方并位于前面板上設有緊定鉤和十字槽沉頭螺釘,用以連接底板。進一步的,所述主板板卡上設有散熱片進行熱傳導與輻射。進一步的,所述散熱片為黑色陽極氧化處理后的鋁合金材質散熱片材,并且在散熱片與主板板卡之間填充有導熱膠墊,以減少熱阻。進一步的,所述硬盤盒部件上設有若干塊插拔式硬盤。進一步的,所述前面板、后面板、機箱固定側板、機箱側蓋板、頂板和底板之間通過螺母條及相應螺釘連接組成長方體結構的機箱主體。進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一側內緣設有第一螺母條,所述第一螺母條上設有多列螺釘孔,第一螺母條通過螺釘孔及相應螺釘分別連接底板和機箱側蓋板,所述頂板相對于第一螺母條對角位的一側內緣設有第二螺母條,所述第二螺母條上設有多列螺釘孔,第二螺母條通過螺釘孔及相應螺釘分別連接頂板和機箱固定側板,所述后面板與頂板及底板之間通過螺釘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機箱結構從加工工藝,組裝工藝,密閉性的優化設計好;更有利于機箱加工,生產裝配;并且硬盤模塊優化成可插拔式結構,便于數據加載及更新。通風位置合理,冷卻風通過機箱內部進行熱交換,對機箱內部溫度進行熱量釋放。結構簡潔、規則、重量輕、成本低和便于加工,零部件加工工藝性良好,機箱具有良好的可生產性,便于裝配、維修。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不帶機箱側蓋板時的主視結構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帶機箱側蓋板時的主視結構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前面板處的結構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后面板處的結構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不帶頂板的俯視結構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帶頂板的俯視結構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門蓋板閉合狀態下的立體結構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門蓋板打開狀態下的立體結構圖。圖中標號說明:1、提手,2、前面板,3、第一小脫卸鉸鏈,4、門蓋板,5、第二小脫卸鉸鏈,6、緊定鉤,7、十字槽沉頭螺釘,8、十字槽盤頭組合螺釘,9、電源交換機板卡,10、散熱片,11、主板板卡,12、硬盤盒部件,13、第一螺母條,14、十字槽沉頭螺釘,15、航空連接器,16、后面板,17、機箱固定側板,18、第二螺母條,19、機箱側蓋板,20、松不脫螺釘,21、通風孔,22、頂板,23、底板。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如圖1至圖8所示,一種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包括由前面板2、后面板16、機箱固定側板17、機箱側蓋板19、頂板22和底板23組成的機箱主體,所述前面板2的正面設有門蓋板4,所述門蓋板4防護范圍內側的前面板2上設有接口組件,所述后面板16上固定有航空連接器15,所述頂板22和底板23上分別設有通風孔21,用于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形成熱流通徑,使得冷卻風能通過機箱主體的內部容腔進行熱交換,對機箱主體內部溫度進行熱量釋放,所述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機箱固定側板17的內側壁上設有電源交換機板卡9和主板板卡11,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前面板2背面設有硬盤盒部件12。所述接口組件包括可插拔式硬盤、調試串口、USB接口和網口。如圖3所示,所述門蓋板4的一側通過第一小脫卸鉸鏈3和第二小脫卸鉸鏈5與前面板2之間活動鉸接,門蓋板4的另一側通過松不脫螺釘20與前面板2配合啟閉,在所述門蓋板4上方并位于前面板2上設有提手1,所述門蓋板4下方并位于前面板2上設有緊定鉤6和十字槽沉頭螺釘7,用以連接底板23。如圖1所示,所述主板板卡11上設有散熱片10進行熱傳導與輻射。所述散熱片10為黑色陽極氧化處理后的鋁合金材質散熱片材,在實際應用時,還可通過增加散熱片10的高度與肋片數,提高散熱效果,在生產加工散熱片10時,對散熱片10組裝面的粗糙度提高要求,光滑的接觸面有利于提高散熱片10的導熱系數,并且在散熱片10與主板板卡11之間填充有導熱膠墊,以減少熱阻。所述硬盤盒部件12上設有若干塊插拔式硬盤。所述前面板2、后面板16、機箱固定側板17、機箱側蓋板19、頂板22和底板23之間通過螺母條及相應螺釘連接組成長方體結構的機箱主體。所述底板23的一側內緣設有第一螺母條13,所述第一螺母條13上設有多列螺釘孔,第一螺母條13通過螺釘孔及相應螺釘分別連接底板23和機箱側蓋板19,所述頂板22相對于第一螺母條13對角位的一側內緣設有第二螺母條18,所述第二螺母條18上設有多列螺釘孔,第二螺母條18通過螺釘孔及相應螺釘分別連接頂板22和機箱固定側板17,所述后面板16與頂板22及底板23之間通過螺釘連接。在具體使用時,將本專利技術的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安裝在飛機電子艙標準機箱托架上即可。此外,需要說明的是,除非特別說明或者指出,否則說明書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描述僅僅用于區分說明書中的各個組件、元素、步驟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個組件、元素、步驟之間的邏輯關系或者順序關系等。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專利技術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包括由前面板(2)、后面板(16)、機箱固定側板(17)、機箱側蓋板(19)、頂板(22)和底板(23)組成的機箱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2)的正面設有門蓋板(4),所述門蓋板(4)防護范圍內側的前面板(2)上設有接口組件,所述后面板(16)上固定有航空連接器(15),所述頂板(22)和底板(23)上分別設有通風孔(21),用于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形成熱流通徑,所述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機箱固定側板(17)的內側壁上設有電源交換機板卡(9)和主板板卡(11),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前面板(2)背面設有硬盤盒部件(1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包括由前面板(2)、后面板(16)、機箱固定側板(17)、機箱側蓋板(19)、頂板(22)和底板(23)組成的機箱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2)的正面設有門蓋板(4),所述門蓋板(4)防護范圍內側的前面板(2)上設有接口組件,所述后面板(16)上固定有航空連接器(15),所述頂板(22)和底板(23)上分別設有通風孔(21),用于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形成熱流通徑,所述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機箱固定側板(17)的內側壁上設有電源交換機板卡(9)和主板板卡(11),在機箱主體的容腔內并位于前面板(2)背面設有硬盤盒部件(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組件包括可插拔式硬盤、調試串口、USB接口和網口。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載媒體服務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門蓋板(4)的一側通過第一小脫卸鉸鏈(3)和第二小脫卸鉸鏈(5)與前面板(2)之間活動鉸接,門蓋板(4)的另一側通過松不脫螺釘(20)與前面板(2)配合啟閉,在所述門蓋板(4)上方并位于前面板(2)上設有提手(1),所述門蓋板(4)下方并位于前面板(2)上設有緊定鉤(6)和十字槽沉頭螺釘(7),用以連接底板(2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岳清,林依剛,楊鋮,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科可瑞爾航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