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防水車座,該防水車座包括有連接柱、支承板和圍邊,在支承板的上部設置有擠壓板,在支承板的下部設置有導流板;擠壓板與導流板之間通過貫穿支承板的連桿連接;支承板與導流板之間通過復位拉簧連接;在裝飾層及擠壓板之間填充有柔軟材料做成的舒適層;在擠壓板與支承板之間設置有由彈性吸水材料做成的吸水層;所述擠壓板由多孔板材做成,在所述支承板上等距設置有僅允許雨水向下流動的單向導流孔;在所述導流板上設置有僅允許雨水排出的排水閥;該車座結構新穎、原理獨特,在保證車座舒適性的前提下,有效清除車座內積存的雨水,有效防止車座老化,削弱內部霉菌滋生,延長車座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防水車座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動車、自行車配件,特別的,是一種車座。
技術介紹
中國人口眾多,也是世界上自行車、電動車數量最多的國家;為了提升座椅的舒適性,電動車、自行車的座椅常常設計的較為柔軟,車座的表層包裹有耐刮防曬膜,內部設置有柔軟的彈性層,如海綿、硅膠,然后底部設置有定型板;這種結構的車座能夠有效提升車座的彈性,保證車座與肌肉產生較大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小肌肉受到的擠壓力,因此使用起來更柔軟舒適,即使行駛在不平整的路面,這種車座也能夠有效防震、抗顛簸;但是,目前這種座椅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在下雨天容易吸水,特別是內部的多孔彈性層,會積存大量的雨水,用戶在使用時即便將表面的雨水擦干,但是在較長時間的乘坐時,車座內的雨水也會滲透到褲子上,給使用帶來諸多不便;而且這種車座不易擦干,內部的雨水長期積存,容易導致車座老化,車座內部產生霉菌,既影響車座的使用壽命,又有害用戶的健康。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防水車座,該車座結構新穎、原理獨特,在保證車座舒適性的前提下,有效清除車座內積存的雨水,保證用戶干爽的騎行;同時有效防止車座老化,削弱內部霉菌滋生,從而延長使用壽命,保證用戶的安全、健康使用。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防水車座包括有連接柱、支承板和固定設置在支承板外緣的圍邊,所述圍邊與支承板垂直;在所述支承板及圍邊的外部包覆有裝飾層;在支承板的上部平行的設置有擠壓板,在支承板的下部平行的設置有導流板,擠壓板、導流板分別與圍邊的邊壁滑動接觸;所述連接柱貫穿導流板,導流板與連接柱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擠壓板與導流板之間通過貫穿支承板的連桿連接,連桿與支承板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支承板與導流板之間通過復位拉簧連接;在裝飾層及擠壓板之間填充有柔軟材料做成的舒適層;在擠壓板與支承板之間設置有由彈性吸水材料做成的吸水層;所述擠壓板由多孔板材做成,在所述支承板上等距設置有僅允許雨水向下流動的單向導流孔;在所述導流板上設置有僅允許雨水排出的排水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車座在沒有使用時,復位拉簧牽引導流板靠近支承板,此時擠壓板與支承板之間間距較大,吸水層保持蓬松狀態;車座上的舒適層、蓬松的吸水層及復位拉簧能夠提供較好的柔軟性,從而保證用戶使用時的舒適性;在陰雨天氣時,雨水逐漸浸透裝飾層、舒適層,雨水透過擠壓板將吸水層浸濕,此時車座濕透;在用戶需要使用時,只需反復用手按壓車座幾次;在按壓過程中,舒適層、吸水層形變變癟,同時擠壓板沿圍邊的邊壁下滑并通過連桿促使導流板下滑;此時導流板與支承板之間的距離拉大,支承板、導流板和圍邊形成的空腔內體積變大,于是該空腔從單向導流孔抽吸雨水進入其內;此時吸水層內的雨水被抽吸,吸水層變得干燥;當撤去按壓力時,擠壓板、導流板復位,此時導流板、支承板之間的空腔變小,雨水從排水閥中排出。因此,在陰雨天氣,用戶在騎行之前反復的按壓幾下車座,雨水將被抽吸、排凈,而舒適層中的雨水則被吸水層奪取并收集,于是舒適層恢復干燥,車座不在潮濕,從而方便用戶騎行。綜上,本專利技術結構精巧,操作方便,能夠有效解決陰雨天氣車座潮濕的問題,從而方便用戶陰雨天氣騎行;該結構能夠有效排凈車座內的雨水,右側防止雨水長期浸泡車座,從而延長車座的使用壽命,同時有效預防霉菌生成。作為優選,所述裝飾層包括有透明膜或鏤空孔洞,在所述舒適層內摻雜有硅膠粒;硅膠粒吸水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用戶透過透明膜或鏤空孔洞觀察硅膠粒的顏色變化,即可直觀的了解到車座的潮濕程度。作為優選,在所述擠壓板、支承板上嵌設有異極相吸的永磁片;當擠壓板貼近支承板時,磁吸力將輔助用戶進一步深度的擠壓吸水層,從而方便雨水更充分的排出,進而增強車座的干燥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防水車座一個實施例在未受按壓時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在受按壓時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在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該防水車座包括有連接柱1、支承板2和固定設置在支承板2外緣的圍邊3,所述圍邊3與支承板2垂直;在所述支承板2及圍邊3的外部包覆有裝飾層;裝飾層包括有透明膜或鏤空孔洞;在支承板2的上部平行的設置有擠壓板4,在支承板2的下部平行的設置有導流板5,擠壓板4、導流板5分別與圍邊3的邊壁滑動接觸;所述連接柱1貫穿導流板5,導流板5與連接柱1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擠壓板4與導流板5之間通過貫穿支承板2的連桿41連接,連桿41與支承板2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支承板2與導流板5之間通過復位拉簧51連接;在所述擠壓板4、支承板2上嵌設有異極相吸的永磁片;在裝飾層及擠壓板4之間填充有柔軟材料做成的舒適層6,在所述舒適層6內摻雜有硅膠粒61;在擠壓板4與支承板2之間設置有由彈性吸水材料做成的吸水層7;所述擠壓板4由多孔板材做成,在所述支承板2上等距設置有僅允許雨水向下流動的單向導流孔21;在所述導流板5上設置有僅允許雨水排出的排水閥52。車座在沒有使用時,復位拉簧51牽引導流板5靠近支承板2,此時擠壓板4與支承板2之間間距較大,吸水層7保持蓬松狀態;車座上的舒適層6、蓬松的吸水層7及復位拉簧51能夠提供較好的柔軟性,從而保證用戶使用時的舒適性;在陰雨天氣時,雨水逐漸浸透裝飾層、舒適層6,雨水透過擠壓板4將吸水層7浸濕,此時車座濕透;在用戶需要使用時,只需反復用手按壓車座幾次;在按壓過程中,舒適層6、吸水層7形變變癟,同時擠壓板4沿圍邊3的邊壁下滑并通過連桿41促使導流板5下滑;此時導流板5與支承板2之間的距離拉大,支承板2、導流板5和圍邊3形成的空腔內體積變大,于是該空腔從單向導流孔21抽吸雨水進入其內;此時吸水層7內的雨水被抽吸,吸水層7變得干燥;而在本實施例中,當擠壓板4貼近支承板2時,磁吸力將輔助用戶進一步深度的擠壓吸水層7,從而方便雨水更充分的排出,進而增強車座的干燥性;當撤去按壓力時,擠壓板4、導流板5復位,此時導流板5、支承板2之間的空腔變小,雨水從排水閥52中排出。因此,在陰雨天氣,用戶在騎行之前反復的按壓幾下車座,雨水將被抽吸、排凈,而舒適層6中的雨水則被吸水層7奪取并收集,于是舒適層6恢復干燥,車座不在潮濕,從而方便用戶騎行;在本實施例中,硅膠粒61吸水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用戶透過透明膜或鏤空孔洞觀察硅膠粒61的顏色變化,即可直觀的了解到車座的潮濕程度。綜上,本專利技術結構精巧,操作方便,能夠有效解決陰雨天氣車座潮濕的問題,從而方便用戶陰雨天氣騎行;該結構能夠有效排凈車座內的雨水,右側防止雨水長期浸泡車座,從而延長車座的使用壽命,同時有效預防霉菌生成。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凡在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防水車座,該防水車座包括有連接柱(1)、支承板(2)和固定設置在支承板(2)外緣的圍邊(3),所述圍邊(3)與支承板(2)垂直;在所述支承板(2)及圍邊(3)的外部包覆有裝飾層;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板(2)的上部平行的設置有擠壓板(4),在支承板(2)的下部平行的設置有導流板(5),擠壓板(4)、導流板(5)分別與圍邊(3)的邊壁滑動接觸;所述連接柱(1)貫穿導流板(5),導流板(5)與連接柱(1)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擠壓板(4)與導流板(5)之間通過貫穿支承板(2)的連桿(41)連接,連桿(41)與支承板(2)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支承板(2)與導流板(5)之間通過復位拉簧(51)連接;在裝飾層及擠壓板(4)之間填充有柔軟材料做成的舒適層(6);在擠壓板(4)與支承板(2)之間設置有由彈性吸水材料做成的吸水層(7);所述擠壓板(4)由多孔板材做成,在所述支承板(2)上等距設置有僅允許雨水向下流動的單向導流孔(21);在所述導流板(5)上設置有僅允許雨水排出的排水閥(5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水車座,該防水車座包括有連接柱(1)、支承板(2)和固定設置在支承板(2)外緣的圍邊(3),所述圍邊(3)與支承板(2)垂直;在所述支承板(2)及圍邊(3)的外部包覆有裝飾層;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板(2)的上部平行的設置有擠壓板(4),在支承板(2)的下部平行的設置有導流板(5),擠壓板(4)、導流板(5)分別與圍邊(3)的邊壁滑動接觸;所述連接柱(1)貫穿導流板(5),導流板(5)與連接柱(1)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擠壓板(4)與導流板(5)之間通過貫穿支承板(2)的連桿(41)連接,連桿(41)與支承板(2)之間滑動氣密連接;支承板(2)與導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娟娟,
申請(專利權)人:錢娟娟,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