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一側設有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相互靠近的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塊,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安裝槽,安裝塊與對應的安裝槽相適配,安裝塊上開設有空腔,安裝在第二殼體上的安裝塊和第二殼體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通孔,兩個通孔相連通,通孔靠近空腔的一側與空腔相連通,通孔內轉動安裝有轉軸,轉軸靠近空腔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一錐形齒輪,轉軸的另一端延伸至通孔外并固定安裝有把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將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進行安裝拆卸,便于對兩個殼體的內部進行清洗,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
本技術涉及余熱回收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
技術介紹
熱管余熱回收器是利用熱管作傳熱元件的一種高效換熱節能設備,適用于煙氣廢熱回收,將回收的余熱用于加熱水、預熱空氣和產生蒸汽等,熱管余熱回收器在工業運行中節約燃煤、燃氣和燃油效果顯著,現有的熱管余熱回收器為封閉結構,不便于對內部進行清洗,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第一殼體,所述第一殼體的一側設有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相互靠近的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塊,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安裝槽,安裝塊與對應的安裝槽相適配,安裝塊上開設有空腔,安裝在第二殼體上的安裝塊和第二殼體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通孔,兩個通孔相連通,通孔靠近空腔的一側與空腔相連通,通孔內轉動安裝有轉軸,轉軸靠近空腔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一錐形齒輪,轉軸的另一端延伸至通孔外并固定安裝有把手;空腔的頂側內壁和底側內壁上均開設有貫穿孔,貫穿孔內滑動安裝有卡桿,卡桿靠近空腔的一端開設有螺紋槽,螺紋槽內安裝有螺紋塊,螺紋塊靠近空腔的一側固定安裝有轉桿,轉桿靠近空腔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二錐形齒輪,兩個第二錐形齒輪均與第一錐形齒輪嚙合。優選的,所述通孔內固定安裝有軸承,軸承與轉軸固定套接。優選的,所述貫穿孔的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限位槽,卡桿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限位塊,限位塊與對應的限位槽的側壁滑動連接。優選的,所述螺紋塊上設有外螺紋,螺紋塊與螺紋槽螺紋連接。優選的,所述安裝槽的頂側內壁和底側內壁上均開設有卡槽,卡桿與卡槽相適配。優選的,所述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形齒輪和螺紋塊上均注有潤滑油。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第一殼體、第二殼體、安裝塊、安裝槽、空腔、通孔、轉軸、第一錐形齒輪、把手、貫穿孔、卡桿、卡槽、螺紋槽、螺紋塊、轉桿和第二錐形齒輪的配合,把手帶動轉軸轉動,轉軸帶動第一錐形齒輪轉動,第一錐形齒輪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錐形齒輪轉動,第二錐形齒輪帶動轉桿轉動,轉桿帶動螺紋塊轉動,螺紋塊與卡桿為螺紋連接,由于限位塊和限位槽的作用,卡桿無法轉動,卡桿只能沿著通孔滑動,實現了卡桿的伸縮,本技術可將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進行安裝拆卸,便于對兩個殼體的內部進行清洗,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的A部分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殼體、2第二殼體、3安裝塊、4安裝槽、5空腔、6通孔、7轉軸、8第一錐形齒輪、9把手、10貫穿孔、11卡桿、12卡槽、13螺紋槽、14螺紋塊、15轉桿、16第二錐形齒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參照圖1-2,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第一殼體1,第一殼體1的一側設有第二殼體2,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塊3,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安裝槽4,安裝塊3與對應的安裝槽4相適配,安裝塊3上開設有空腔5,安裝在第二殼體2上的安裝塊3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通孔6,兩個通孔6相連通,通孔6靠近空腔5的一側與空腔5相連通,通孔6內轉動安裝有轉軸7,轉軸7靠近空腔5的一端延伸至空腔5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一錐形齒輪8,轉軸7的另一端延伸至通孔6外并固定安裝有把手9;空腔5的頂側內壁和底側內壁上均開設有貫穿孔10,貫穿孔10內滑動安裝有卡桿11,卡桿11靠近空腔5的一端開設有螺紋槽13,螺紋槽13內安裝有螺紋塊14,螺紋塊14靠近空腔5的一側固定安裝有轉桿15,轉桿15靠近空腔5的一端延伸至空腔5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二錐形齒輪16,兩個第二錐形齒輪16均與第一錐形齒輪8嚙合,通過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安裝塊3、安裝槽4、空腔5、通孔6、轉軸7、第一錐形齒輪8、把手9、貫穿孔10、卡桿11、卡槽12、螺紋槽13、螺紋塊14、轉桿15和第二錐形齒輪16的配合,把手9帶動轉軸7轉動,轉軸7帶動第一錐形齒輪8轉動,第一錐形齒輪8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錐形齒輪16轉動,第二錐形齒輪16帶動轉桿15轉動,轉桿15帶動螺紋塊14轉動,螺紋塊14與卡桿11為螺紋連接,由于限位塊和限位槽的作用,卡桿11無法轉動,卡桿11只能沿著通孔6滑動,實現了卡桿11的伸縮,本技術可將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進行安裝拆卸,便于對兩個殼體的內部進行清洗,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本技術中,通孔6內固定安裝有軸承,軸承與轉軸7固定套接,貫穿孔10的兩側內壁上均開設有限位槽,卡桿11的兩側均固定安裝有限位塊,限位塊與對應的限位槽的側壁滑動連接,螺紋塊14上設有外螺紋,螺紋塊14與螺紋槽13螺紋連接,安裝槽4的頂側內壁和底側內壁上均開設有卡槽12,卡桿11與卡槽12相適配,第一錐形齒輪8、第二錐形齒輪16和螺紋塊14上均注有潤滑油,通過第一殼體1、第二殼體2、安裝塊3、安裝槽4、空腔5、通孔6、轉軸7、第一錐形齒輪8、把手9、貫穿孔10、卡桿11、卡槽12、螺紋槽13、螺紋塊14、轉桿15和第二錐形齒輪16的配合,把手9帶動轉軸7轉動,轉軸7帶動第一錐形齒輪8轉動,第一錐形齒輪8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錐形齒輪16轉動,第二錐形齒輪16帶動轉桿15轉動,轉桿15帶動螺紋塊14轉動,螺紋塊14與卡桿11為螺紋連接,由于限位塊和限位槽的作用,卡桿11無法轉動,卡桿11只能沿著通孔6滑動,實現了卡桿11的伸縮,本技術可將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進行安裝拆卸,便于對兩個殼體的內部進行清洗,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原理:當需要將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拆卸開來,對其內部進行清洗,轉動兩個把手9,把手9帶動轉軸7轉動,轉軸7帶動第一錐形齒輪8轉動,第一錐形齒輪8帶動與之嚙合的第二錐形齒輪16轉動,第二錐形齒輪16帶動轉桿15轉動,轉桿15帶動螺紋塊14轉動,螺紋塊14與卡桿11為螺紋連接,由于限位塊和限位槽的作用,卡桿11無法轉動,卡桿11只能沿著通孔6滑動,實現了卡桿11的伸縮,當卡桿11完全從卡槽12內收縮出來,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可拆卸。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第一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的一側設有第二殼體(2),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塊(3),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安裝槽(4),安裝塊(3)與對應的安裝槽(4)相適配,安裝塊(3)上開設有空腔(5),安裝在第二殼體(2)上的安裝塊(3)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通孔(6),兩個通孔(6)相連通,通孔(6)靠近空腔(5)的一側與空腔(5)相連通,通孔(6)內轉動安裝有轉軸(7),轉軸(7)靠近空腔(5)的一端延伸至空腔(5)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一錐形齒輪(8),轉軸(7)的另一端延伸至通孔(6)外并固定安裝有把手(9);空腔(5)的頂側內壁和底側內壁上均開設有貫穿孔(10),貫穿孔(10)內滑動安裝有卡桿(11),卡桿(11)靠近空腔(5)的一端開設有螺紋槽(13),螺紋槽(13)內安裝有螺紋塊(14),螺紋塊(14)靠近空腔(5)的一側固定安裝有轉桿(15),轉桿(15)靠近空腔(5)的一端延伸至空腔(5)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二錐形齒輪(16),兩個第二錐形齒輪(16)均與第一錐形齒輪(8)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清洗的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第一殼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的一側設有第二殼體(2),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塊(3),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安裝槽(4),安裝塊(3)與對應的安裝槽(4)相適配,安裝塊(3)上開設有空腔(5),安裝在第二殼體(2)上的安裝塊(3)和第二殼體(2)相互靠近的一側均開設有通孔(6),兩個通孔(6)相連通,通孔(6)靠近空腔(5)的一側與空腔(5)相連通,通孔(6)內轉動安裝有轉軸(7),轉軸(7)靠近空腔(5)的一端延伸至空腔(5)內并固定套接有第一錐形齒輪(8),轉軸(7)的另一端延伸至通孔(6)外并固定安裝有把手(9);空腔(5)的頂側內壁和底側內壁上均開設有貫穿孔(10),貫穿孔(10)內滑動安裝有卡桿(11),卡桿(11)靠近空腔(5)的一端開設有螺紋槽(13),螺紋槽(13)內安裝有螺紋塊(14),螺紋塊(14)靠近空腔(5)的一側固定安裝有轉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富強,
申請(專利權)人:劉富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