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無功補償裝置,其包括殼體和散熱裝置,殼體具有內腔室,殼體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分別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內腔室、出氣口依次連通,并形成冷卻氣流流路,散熱裝置包括多個散熱片,多個散熱片沿與冷卻氣流流動方向不同的方向間隔設置,并位于所述冷卻氣流流路上,任意相鄰的兩個散熱片之間形成有供冷卻氣流通過的氣流通道,且每一散熱片沿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延伸,每一散熱片包括彎折部,彎折部包括沿散熱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設置的多個彎折段,以使氣流通道呈彎折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減小了氣體通過氣流通道時的流速,增加了冷熱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這樣使得冷熱充分交換和接觸,提高了換熱效率和散熱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無功補償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無功補償裝置。
技術介紹
無功補償裝置(SVG:StaticVarGenerator)是一種用于動態抑制諧波、補償無功的新型電力電子裝置,它能夠對不同大小和頻率的諧波進行快速跟蹤補償,SVG可以通過采樣負載電流并進行各次諧波和無功的分離,控制并主動輸出電流的大小、頻率和相位,并且快速響應,抵消負載中相應電流,實現了動態跟蹤補償,而且可以既補諧波又補無功和不平衡。目前,傳統的無功補償裝置包括殼體、位于殼體內的電器元件、以及散熱裝置,其中在殼體的兩側分別設有進風口和出風口,散熱裝置包括位于進風口和出風口之間的多個散熱片,散熱片采用直板結構,相鄰的兩個散熱片之間形成的氣流通道是直的。然而,采用這種結構形式存在以下缺陷:因氣流通道是直的,使得氣體通過氣流通道時流速太快,冷熱接觸面積和時間過短,致使換熱效率低,散熱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傳統的無功補償裝置換熱效率低、散熱效果較差的缺陷,提供一種無功補償裝置。本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一種無功補償裝置,包括殼體和散熱裝置,所述殼體具有一內腔室,所述殼體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分別設有一進氣口和一出氣口,所述進氣口、所述內腔室、所述出氣口依次連通,以使所述內腔室與所述殼體的外部連通,并形成一冷卻氣流流路,所述散熱裝置固定于所述殼體并位于所述內腔室,所述散熱裝置包括:多個散熱片,多個所述散熱片沿與冷卻氣流流動方向不同的方向間隔設置,并位于所述冷卻氣流流路上,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散熱片之間形成有供冷卻氣流通過的氣流通道,且每一所述散熱片沿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散熱片包括彎折部,所述彎折部包括沿所述散熱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設置的多個彎折段,以使所述氣流通道呈彎折形。在本方案中,每一散熱片包括彎折部,彎折部包括沿散熱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設置的多個彎折段,以使氣流通道呈彎折形,減小了氣體通過氣流通道時的流速,增加了冷熱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這樣使得冷熱充分交換和接觸,提高了換熱效率和散熱效果。較佳地,多個所述散熱片沿與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間隔設置。較佳地,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散熱片之間的距離相等;每一所述散熱片還包括第一散熱端部和第二散熱端部,所述第一散熱端部連接于所述彎折部朝向所述進氣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散熱端部連接于所述彎折部朝向所述出氣口的一端。在本方案中,任意相鄰的兩個散熱片之間的距離相等,使得氣流相對均勻的在氣流通道內流動。較佳地,所述散熱裝置還包括分流模塊,所述分流模塊包括多個分流部,多個所述分流部與多個所述散熱片一一對應設置,每一所述分流部連接于相對應的所述散熱片朝向所述進氣口的一端,每一所述分流部朝向所述進氣口的端部為一尖角部。在本方案中,分流部朝向所述進氣口的端部為一尖角部,在確保氣體順暢流通的前提下,減小散熱片面向進氣口的進氣端面對氣流的阻礙,也防止在進氣端面積灰。較佳地,多個所述分流部呈“V”形或倒“V”形排布;每一所述分流部沿所述無功補償裝置的高度方向投影至所述殼體的正投影呈梯形或三角形。在本方案中,多個分流部呈“V”形或倒“V”形排布,便于氣體的流通。每一分流部沿無功補償裝置的高度方向投影至殼體的正投影呈梯形或三角形,使得風阻進一步減小。較佳地,所述尖角部的頂角為10°-60°。這樣不僅能夠減小風阻,并能夠保證分流部的結構強度。較佳地,所述無功補償裝置還包括:吸風扇,所述吸風扇設置于所述內腔室中靠近所述進氣口的位置處,并在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上位于所述進氣口的下游;排風扇,所述排風扇設置于所述內腔室中靠近所述出氣口的位置處,并在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上位于所述出氣口的上游。在本方案中,采用吸風扇和排風扇,通過一吸一排的方式,促進氣體順暢的流動。較佳地,所述進氣口處設置有濾網;所述無功補償裝置還包括電子元器件,所述電子元器件固定于所述殼體的所述內腔室,并在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上位于所述散熱裝置與所述出氣口之間。在本方案中,濾網能夠將空氣中粉塵去除,防止粉塵進入內腔室,造成積灰。較佳地,所述殼體的相對設置的另兩個側壁均設有與所述殼體的外部連通的缺口,所述缺口處設有掛耳,所述掛耳形成有容納腔室,所述容納腔室通過所述缺口與所述殼體的外部連通。在本方案中,在缺口處設置掛耳,掛耳形成有容納腔室,這樣能夠防止手指過度伸入殼體內碰觸電子元器件,從而徹底解決安全隱患,同時,便于使用者手的提握,可實現輕拿輕放,避免在拿放過程中內部線路或其他元件晃動而脫落,降低故障概率,并確保提拉挪位時,不會造成手的損傷以及裝置損傷。較佳地,所述掛耳包括:第一圍板、第二圍板、第三圍板、第四圍板和第五圍板,所述第一圍板、所述第二圍板、所述第三圍板、所述第四圍板依次連接,并均向所述殼體的內部延伸,且所述第一圍板與所述第三圍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圍板與所述第四圍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五圍板與所述第一圍板、所述第二圍板、所述第三圍板、所述第四圍板連接,并圍繞形成所述容納腔室;第一連接面板、第二連接面板、第三連接面板和第四連接面板,所述第一連接面板、第二連接面板、第三連接面板和第四連接面板分別從所述第一圍板、第二圍板、第三圍板、第四圍板靠近所述缺口的端部的外壁面向外延伸,并均可拆卸連接于相鄰的所述殼體的側壁,且所述第一連接面板、第二連接面板、第三連接面板和第四連接面板與相鄰的所述殼體的側壁平行設置。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上述各優選條件,可任意組合,即得本技術各較佳實例。本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技術的無功補償裝置,每一散熱片包括彎折部,彎折部包括沿散熱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設置的多個彎折段,以使氣流通道呈彎折形,減小了氣體通過氣流通道時的流速,增加了冷熱接觸面積和接觸時間,這樣使得冷熱充分交換和接觸,提高了換熱效率和散熱效果。另外,在散熱片上設置有分流部,并將分流部朝向所述進氣口的端部設置為一尖角部,在確保氣體順暢流通的前提下,減小散熱片面向進氣口的進氣端面對氣流的阻礙,也防止在進氣端面積灰。此外,在缺口處設置掛耳,掛耳形成有容納腔室,這樣能夠防止手指過度伸入殼體內碰觸電子元器件,從而徹底解決安全隱患,同時,便于使用者手的提握,可實現輕拿輕放,避免在拿放過程中內部線路或其他元件晃動而脫落,降低故障概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無功補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一實施例的無功補償裝置的掛耳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無功補償裝置:1殼體:2內腔室:20進氣口:21出氣口:22缺口:23散熱裝置:3散熱片:30彎折部:300第一散熱端部:301第二散熱端部:302氣流通道:303分流部:304吸風扇:4排風扇:5濾網:6電子元器件:7掛耳:8容納腔室:80第一圍板:81第二圍板:82第三圍板:83第四圍板:84第五圍板:85第一連接面板:86第二連接面板:87第三連接面板:88第四連接面板:89冷卻氣流流動方向:9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的方式進一步說明本技術,但并不因此將本技術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圖1根據本技術一實施例示出了一種無功補償裝置1的示意性結構。如圖1所示,無功補償裝置1包括殼體2和散熱裝置3。殼體2具有一內腔室20。殼體2的相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無功補償裝置,包括殼體和散熱裝置,所述殼體具有一內腔室,所述殼體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分別設有一進氣口和一出氣口,所述進氣口、所述內腔室、所述出氣口依次連通,以使所述內腔室與所述殼體的外部連通,并形成一冷卻氣流流路,所述散熱裝置固定于所述殼體并位于所述內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裝置包括:多個散熱片,多個所述散熱片沿與冷卻氣流流動方向不同的方向間隔設置,并位于所述冷卻氣流流路上,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散熱片之間形成有供冷卻氣流通過的氣流通道,且每一所述散熱片沿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散熱片包括彎折部,所述彎折部包括沿所述散熱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設置的多個彎折段,以使所述氣流通道呈彎折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功補償裝置,包括殼體和散熱裝置,所述殼體具有一內腔室,所述殼體的相對設置的兩側壁分別設有一進氣口和一出氣口,所述進氣口、所述內腔室、所述出氣口依次連通,以使所述內腔室與所述殼體的外部連通,并形成一冷卻氣流流路,所述散熱裝置固定于所述殼體并位于所述內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裝置包括:多個散熱片,多個所述散熱片沿與冷卻氣流流動方向不同的方向間隔設置,并位于所述冷卻氣流流路上,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散熱片之間形成有供冷卻氣流通過的氣流通道,且每一所述散熱片沿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延伸,每一所述散熱片包括彎折部,所述彎折部包括沿所述散熱片的延伸方向依次設置的多個彎折段,以使所述氣流通道呈彎折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功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散熱片沿與所述冷卻氣流流動方向垂直的方向間隔設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功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鄰的兩個所述散熱片之間的距離相等;每一所述散熱片還包括第一散熱端部和第二散熱端部,所述第一散熱端部連接于所述彎折部朝向所述進氣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散熱端部連接于所述彎折部朝向所述出氣口的一端。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功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裝置還包括分流模塊,所述分流模塊包括多個分流部,多個所述分流部與多個所述散熱片一一對應設置,每一所述分流部連接于相對應的所述散熱片朝向所述進氣口的一端,每一所述分流部朝向所述進氣口的端部為一尖角部。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功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分流部呈“V”形或倒“V”形排布;每一所述分流部沿所述無功補償裝置的高度方向投影至所述殼體的正投影呈梯形或三角形。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功補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角部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戢衛平,
申請(專利權)人:昂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