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用于中國傳統音樂樂律體系訓練和中國傳統音樂作品彈奏的樂器鍵盤,每個琴鍵對應中國樂律中十二律呂結構體系的一個振動頻率點。該鍵盤器由一組白鍵和一組黑鍵組成,該組白鍵與黑鍵相鄰連接排列,每個黑鍵位于連續的兩個白鍵的中間,白鍵與黑鍵的長度比為三比二,白鍵與黑鍵的寬度比為三比二,黑鍵高出白鍵1厘米。白鍵有三十三個,黑鍵有三十四個,每個白鍵或黑鍵上標注十二律呂名稱;該組白鍵和黑鍵均按照中國音樂十二律呂結構對應固定的振動頻率,在每個白鍵和黑鍵上均標注有其對應的頻率。該鍵盤器能夠用于中國音樂的十二個律呂聽力訓練,五音七聲結構組合訓練,中國傳統音樂作品彈奏;還可以鑒別中國音樂五音七聲結構與西方音樂七聲音階結構之間的差異。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中國樂律鍵盤器
本專利技術按中國律學十二律呂結構體系和中國樂學的五音七聲結構體系需要而專利技術的中國傳統樂律鍵盤樂器。本專利技術鑒于中國音樂自身的樂律體系,鍵盤樂器的音律振動頻率由中國音樂的音律體系需要而事先設置;鍵盤上的白鍵黑鍵按中國音樂十二律的律呂結構排列,白色鍵為律,黑色鍵為呂;黑白鍵上標注律呂名稱和對應的振動頻率,方便學習記憶。中國音樂所用的樂音在一個倍半關系的振動頻率數之間有十二個相對固定的振動頻率點,這十二個振動頻率點自先秦時期起稱為十二律呂;例如這十二個振動頻率點由低到高命名為黃鐘(65赫茲)、大呂(68.8赫茲)、太簇(73.3赫茲)、夾鐘(77.3赫茲)、姑洗(81.7赫茲)、仲呂(86.8赫茲)、蕤賓(92赫茲)、林鐘(97.5赫茲)、夷則(103.3赫茲)、南呂(109.7赫茲)、無射(116赫茲)、應鐘(122.9赫茲),下一個黃鐘(130赫茲);(西樂稱為十二個半音)中國音樂的十二律呂有自己的生律體系和生律順序“隔八相生”:黃鐘生林鐘,林鐘生太蔟,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鐘、應鐘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鐘,夾鐘生無射,無射生仲呂,仲呂生黃鐘。一組整體的十二律呂排序中六個單數成為六律(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個雙數稱為六呂(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中國傳統音樂作品五音結構有六十調、七聲結構有八十四調,需要每一個律呂完整無缺地演奏出對應的樂音振動頻率。中國傳統樂器中大多數單個樂器具有的音域有限、音律不全,笛簫之類的管樂和親瑟箏之類的弦樂不能做到單個樂器定音后演奏出所有傳統音樂作品需要的音律。中國古代編鐘編磬雖然可以敲擊出完整的音律,但樂器鑄造制作代價太高、樂器本身占地面積過大,不適合現代社會人群學習、工作、生活的需要。這個中國樂律鍵盤樂器可以滿足所有中國傳統音樂演奏需要,同時適用于現代人生活工作。技術背景中國音樂的十二律振動頻率有出土的樂器實物測音數據和歷代史料記載推算數據對應,中國傳統音樂作品需要用中國音樂本身的音律體系內的音高振動頻率來演奏發音。中國傳統樂器通行的律學結構體系是三分損益律,記載者是春秋時期的管仲(約前723年——前645年),記載時間為管仲生卒年之間。目前經過測音的春秋早期(前671年——前656年)編鐘證明三分損益律已經存在,證實管仲記載所言不虛(戴念祖著《聲學史·第四章編鐘和殼振動》第117頁)。三分損益法產生的三分損益律自司馬遷的《史記》載入正史后,一直在史書里不斷被記載和討論。古琴做為先秦時期常見記載的樂器,持續兩千多年載入正史與多種文獻資料。近三四十年陸續出土戰國時期的古琴實物以及自唐朝以來傳世一千多年的古琴器表明古琴一直存在于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古琴弦上具有三分律與自然律兩種結構體系,兩者共同組成琴律。三分律存在于同一條古琴弦上,自然律在十二條弦上古琴弦上由古琴弦的散音與泛音共同組成。三分損益法通過人工計算并按計算結果人為改變同一條古弦上的振動長度發出不同的振動頻率,一條弦的二分之一處至原長的端點之間通過三分損益法可以連續產生十二個由低至高的樂律點,這個全長二分之一區間的十二個樂律點被稱為“下準”。同一條古琴弦上二分之一處至四分之一處之間用三分損益法可以產生高于上一準十二律一倍頻率的十二個樂律點,這個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長度的古琴弦上產生的十二個樂律點被稱為“中準”。同一條弦上四分之一處至八分之一處之間用三分損益法可以連續產生由低至高的十二律,這一區段的十二律頻率稱為“上準”?!吧蠝省敝械氖筛摺爸袦省笔梢槐?,高“下準”十二律兩倍。從漢武帝時期的京房推算“仲呂不能復生黃鐘正律”至清朝末年歷代樂律學家推算表明三分損益法產生的三分損益律不能循環產生同比的十二律,三分損益法在古琴弦上只能分段使用。三分損益法產生的三分損益律是中國律學“隔八相生”原則的應用實證。清朝末年由日本傳回中國的南朝古琴文字譜《碣石調·幽蘭》是目前面世的最早的古琴譜,這份古琴譜上標注有七條古琴弦上的散音、泛音和按音。這份古琴文字譜很清楚地表達出古琴曲里有自然律和三分律。唐朝至明朝初期雖然有關于古琴譜的記載資料,但目前尚未見到完整的古琴譜實物。明朝初期朱權編著的《神奇秘譜》(1425年刊印)里的古琴譜標注有七條弦上的散音、泛音和按音,古琴弦上的自然律與三分律見諸明清以來的琴譜集。唐朝武則天敕撰的《樂書要錄·論三分損益通諸管弦》明確定論古琴弦上有三分律,與琵琶、尺八、橫笛等管樂律準相同?!稑窌洝ぢ蓞涡龑m法》明言:“仲呂生黃鐘又起,黃鐘終而復始。”武則天時期的樂律觀點弦律與管律相同,仲呂可以復生黃鐘,十二律可以用三分損益法循環產生。宋朝初年崔遵度撰《琴箋》闡述古琴面板上十三徽與十二律之間的關系,自然律結構體系進入中國樂律學理論范疇。南宋朱熹撰寫《琴律說》闡述十二律弦上五音按位點。元朝陳敏子撰琴樂律專著《琴律發微》,具體標注古琴弦上散音、泛音、按音結構圖,琴樂律結構呈現規律變化。古琴定弦彈奏有了清晰準確具體的理論指導。十二律弦上的散音與十二律弦上的二等分處(七徽)、三等分處(五徽、九徽)、四等分處(四徽、十徽)、六等分處(二徽、十二徽)、八等分處(一徽、十三徽)泛音共同呈現對稱狀的規律變化。十二律弦上的散音、泛音共有四個倍半關系的十二律結構。在自然律結構范圍內,中國律學的“隔八相生”原則自然呈現同時循環再生。自西方科學知識進入中國后,西方音樂伴隨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大面積推廣,西方音樂理論、音樂作品、西方樂器逐漸進入中國人的基礎教育,中國傳統樂律學知識、傳統音樂作品、傳統樂器退居個人愛好者手中?,F在隨著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由昆曲、古琴代表的中國傳統音樂逐漸重新回歸中國人的認知和實際學習范圍。由于中國音樂與西方音樂屬于兩個不同的文化體系,音樂作品體現兩種文化內涵。中國音樂作品需要用中國樂律學基礎結構來展現,十二律的律準與五音七聲結構急需回歸中國音樂教育范疇。中國古代十二律有自己定律器物——十二律管來校正普通大眾的弦樂、管樂、鼓樂樂器的律準(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有一套十二根律管,詳見戴念祖著《聲學史》彩色扉頁)。任意一張古琴琴弦雖然長度粗細相對固定,但是張力(松緊度)不太固定,古琴的弦律呈動態平衡,僅限獨奏,與其他樂器合奏時也需用固定律準來校律。西方音樂的鍵盤樂器按照西方音樂的標準音事先設置每個鍵的發出的振動頻率,西方音樂的鍵盤樂器無法彈奏符合中國傳統音樂作品的律準。西方鍵盤樂器的黑白鍵順序按照西方音樂的七聲音階結構排列,不適合中國傳統音樂的五音七聲結構彈奏。從整體結構來看:中國傳統音樂的五音結構頻率比與西方音樂的七聲音階結構頻率比不同,中國傳統音樂的七聲結構頻率比與西方音樂的七聲音階結構也不相同。因此中國古琴樂律鍵盤器與西方音樂的鍵盤樂器屬于不同的器物。中國音樂有十二均六十調(五音結構)和八十四調(七聲結構),十二律呂中的任意一律做宮音,即為這一律呂名的樂均。例如黃鐘律做宮音就是黃鐘均,五音黃鐘均結構內有黃鐘做宮音、太簇做商音、姑洗做角音、林鐘做徵音、南呂做羽音;七聲黃鐘結構內有黃鐘做宮音、太簇做商音、姑洗做角音、蕤賓做變徵音、林鐘做徵音、南呂做羽音、應鐘做變宮音。仲呂做宮音就是仲呂均,五音仲呂均結構內有五律:仲呂做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1.一種中國樂律鍵盤器,其特征在于:該鍵盤器由一組白鍵和一組黑鍵組成,該組白鍵位于該組黑鍵的下部,每個黑鍵位于連續的兩個白鍵的中間,白鍵的長度長于黑鍵的長度,白鍵的寬度大于黑鍵的寬度,黑鍵高度高于白鍵高度;每個白鍵或黑鍵上標注十二律呂名稱,每個白鍵和黑鍵彈奏出的音高對應中國音樂十二律呂結構固定的振動頻率,每個白鍵黑鍵標注所述振動頻率。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中國樂律鍵盤器,其特征在于:該鍵盤器由一組白鍵和一組黑鍵組成,該組白鍵位于該組黑鍵的下部,每個黑鍵位于連續的兩個白鍵的中間,白鍵的長度長于黑鍵的長度,白鍵的寬度大于黑鍵的寬度,黑鍵高度高于白鍵高度;每個白鍵或黑鍵上標注十二律呂名稱,每個白鍵和黑鍵彈奏出的音高對應中國音樂十二律呂結構固定的振動頻率,每個白鍵黑鍵標注所述振動頻率。2.如權利要求1中國樂律鍵盤鑒于中國音樂自身體系,鍵盤樂器的音律振動頻率由中國音樂的標準律準需要而事先設置;鍵盤上的黑白琴鍵按中國音樂十二律的律呂結構排列,白色鍵為律,黑色鍵為呂;琴鍵上標注律呂名稱。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國樂律鍵盤器,其特征在于:該鍵盤器包括三十四個黑鍵和三十三個白鍵,該鍵盤器的音域跨度有五準多,頻率為43.4赫茲——1966.4赫茲。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古琴樂律鍵盤器,其特征在于:每個白鍵與黑鍵的長度為三比二、寬度比為三比二,黑鍵高于白鍵一厘米。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國樂律鍵盤器,其特征在于:在該鍵盤器上演奏中國音樂作品里的任意旋宮轉調規則而不受中國傳統樂器物可演奏的有限音律約束。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國樂律鍵盤器,其特征在于該組白鍵上標注的六律名稱從左到右分別為:蕤賓、夷則、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國樂律鍵盤器,其特征在于該組黑鍵上標注的六呂名稱從左到右分別為:仲呂、林鐘、南呂、應鐘、大呂、夾鐘、仲呂、林鐘、南呂、應鐘、大呂、夾鐘、仲呂、林鐘...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玉梅,
申請(專利權)人:范玉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