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包括:支架機構,動力機構,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該兩個傳動機構均與動力機構相連;第一攪拌機構,包括第一攪拌鍋、第一攪拌葉片,第一傳動機構與第一攪拌機構相連;第二攪拌機構,包括第二攪拌鍋、第二攪拌葉片,第一攪拌鍋、第二攪拌鍋均設在支架機構上,第二傳動機構與第二攪拌機構相連;第一動力分離裝置,設在動力機構和第一傳動機構之間;第二動力分離裝置,設在動力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之間;控制器,第一、第二動力分離裝置和動力機構與控制器相連。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第一攪拌機構與第二攪拌機構同時運轉,也可獨立運轉,一次攪拌凈漿量滿足制作試樣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
本技術涉及水泥凈漿攪拌設備,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
技術介紹
水泥凈漿攪拌機是水泥廠、建筑施工單位、科研院校和科研機構水泥或混凝土實驗室必備的攪拌設備,水泥凈漿攪拌機按照標準規格制作水泥標準稠度凈漿,通過將水泥和水均勻攪拌成水泥凈漿,用于測試水泥標準稠度、凝結時間和制作安定性試塊。其中自密實水泥凈漿是以水泥、粉煤灰等為膠凝材料,通過配合比要求添加水和高效減水劑等材料,再通過水泥凈漿攪拌機均勻攪拌而形成的水泥漿液,自密實水泥凈漿流變性能試驗是配制自密實混凝土的前提,也是制作膠結堆石料的重要膠結材料,水泥凈漿的強度是膠結堆石料力學性能的重要影響因素。相關技術中,水泥凈漿攪拌機的單鍋最佳攪拌量為0.5-0.8L,當攪拌量多于0.8L時,在攪拌階段,旋轉過程中的攪拌葉片容易造成水和水泥濺出,導致實際拌合的凈漿與配合比所要求的水泥凈漿性能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例如,澆筑一個水泥凈漿試塊所需的凈漿體積約為0.343L,澆筑一組即3個標準水泥試塊則需要在不同時間段拌制兩鍋水泥凈漿,即使采用相同配合比,在不同時間段攪拌而成的自密實水泥凈漿性能也會存在顯著差異。此外,采用自密實水泥凈漿灌漿形成的膠結堆石料應用于自流可控灌漿技術在巖土和大壩工程中,需要采用相同性能的凈漿澆筑膠結堆石料試樣,如澆筑一組膠結堆石料試樣所需的凈漿量約為1.5L,故迫切需要一種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達到兩鍋自密實水泥凈漿的同時攪拌、同時出鍋,且一次的攪拌總量高于滿足制樣的需求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提出一種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所述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可實現同時攪拌、同時出鍋,一次性滿足制樣需求量。根據本技術的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包括:支架機構,動力機構,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均與所述動力機構相連;第一攪拌機構,所述第一攪拌機構包括第一攪拌鍋、第一攪拌葉片、第一攪拌葉軸和第一行星裝置,所述第一攪拌鍋可升降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一攪拌葉軸和第一行星裝置相連以帶動所述第一攪拌葉片在所述第一攪拌鍋內攪拌以及第一行星裝置轉動;第二攪拌機構,所述第二攪拌機構包括第二攪拌鍋、第二攪拌葉片、第二攪拌葉軸和第二行星裝置,所述第二攪拌鍋可升降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攪拌葉軸和第二行星裝置相連以帶動所述第二攪拌葉片在所述第二攪拌鍋內攪拌以及第二行星裝置轉動;第一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設在所述動力機構和所述第一傳動機構之間,且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一動力機構的連接與斷開;第二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設在所述動力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之間,且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二動力機構的連接與斷開;控制器,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和所述動力機構分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根據本技術的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通過在動力機構與第一傳動機構之間設有第一動力分離裝置,在動力機構與第二傳動機構之間設有第二動力分離裝置,第一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動力機構和第一傳動機構的連接與斷開,第二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動力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的連接與斷開,這樣,既可以使得第一攪拌機構與第二攪拌機構同時運轉,水泥凈漿同時攪拌、同時出鍋,一次性滿足制作試樣的需求,也可以在水泥凈漿需求量較少時第一攪拌機構與第二攪拌機構各自獨立運轉。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支架結構包括:底座,所述第一攪拌機構和所述第二攪拌機構設在所述底座上;立柱,所述立柱設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攪拌機構和所述第二攪拌機構之間,所述控制器設在所述立柱上。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個實施例,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雙速電機;主錐齒輪,所述主錐齒輪設在所述雙速電機的電機軸上;第一副錐齒輪,所述第一副錐齒輪與所述主錐齒輪嚙合,第一轉動軸,所述第一轉動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副錐齒輪和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相連;第二副錐齒輪,所述第二副錐齒輪與所述主錐齒輪嚙合,第二轉動軸,所述第二轉動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副錐齒輪和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相連。根據本技術的又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傳動機構的結構相同,且均包括蝸輪蝸桿傳動裝置。根據本技術的再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攪拌葉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一攪拌葉片相連,所述第一行星裝置運行時以帶動所述第一攪拌葉片公轉,所述第一攪拌葉軸帶動所述第一攪拌葉片相連自轉;所述第二攪拌葉軸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行星裝置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二攪拌葉片相連,所述第二行星裝置運行時以帶動所述第二攪拌葉片公轉,所述第二攪拌葉軸帶動所述第二攪拌葉片相連自轉。根據本技術可選的實施例,所述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還包括:第一升降機構,所述第一升降機構與所述第一攪拌鍋相連;第二升降機構,所述第二升降機構與所述第二攪拌鍋相連。根據本技術進一步的示例,所述第一升降機構包括第一蝸輪蝸桿機構和第一轉盤,所述第一轉盤可轉動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一渦輪蝸桿機構分別與所述第一轉盤和所述第一攪拌鍋相連;所述第二升降機構包括第二蝸輪蝸桿機構和第二轉盤,所述第二轉盤可轉動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二渦輪蝸桿機構分別與所述第二轉盤和所述第二攪拌鍋相連。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機構還包括第一托盤,所述第一托盤與所述第一攪拌鍋的底部相連;所述第二升降機構還包括第二托盤,所述第二托盤與所述第二攪拌鍋的底部相連。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的示意圖;圖2是圖1中沿A-A線的剖視圖。附圖標記:100: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10:支架機構;11:底座;12:立柱;20:動力機構;21:雙速電機;22:主錐齒輪;23:第一副錐齒輪;24:第一轉動軸;25:第二副錐齒輪;26:第二轉動軸;27:聯軸器;30:第一傳動機構;40:第二傳動機構;50:第一攪拌機構;51:第一攪拌鍋;52:第一攪拌葉片;53:第一行星裝置;54:第一攪拌葉軸;55:第一升降機構;551:第一蝸輪蝸桿機構;552:第一轉盤;553:第一托盤;60:第二攪拌機構;61:第二攪拌鍋;62:第二攪拌葉片;63:第二行星裝置;64:第二攪拌葉軸;65:第二升降機構;651:第二渦輪蝸桿機構;652:第二轉盤;653:第二托盤;70:第一動力分離裝置;80:第二動力分離裝置;90:控制器。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機構;動力機構;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均與所述動力機構相連;第一攪拌機構,所述第一攪拌機構包括第一攪拌鍋、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一行星裝置和第一攪拌葉軸,所述第一攪拌鍋可升降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一行星裝置和所述第一攪拌葉軸相連以帶動所述第一攪拌葉片在所述第一攪拌鍋內攪拌以及所述第一行星裝置轉動;第二攪拌機構,所述第二攪拌機構包括第二攪拌鍋、第二攪拌葉片和第二行星裝置和第二攪拌葉軸,所述第二攪拌鍋可升降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行星裝置和所述第二攪拌葉軸相連以帶動所述第二攪拌葉片在所述第二攪拌鍋內攪拌以及所述第二行星裝置轉動;第一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設在所述動力機構和所述第一傳動機構之間,且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動力機構的連接與斷開;第二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設在所述動力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之間,且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和所述動力機構的連接與斷開;控制器,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和所述動力機構分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機構;動力機構;第一傳動機構和第二傳動機構,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均與所述動力機構相連;第一攪拌機構,所述第一攪拌機構包括第一攪拌鍋、第一攪拌葉片和第一行星裝置和第一攪拌葉軸,所述第一攪拌鍋可升降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一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一行星裝置和所述第一攪拌葉軸相連以帶動所述第一攪拌葉片在所述第一攪拌鍋內攪拌以及所述第一行星裝置轉動;第二攪拌機構,所述第二攪拌機構包括第二攪拌鍋、第二攪拌葉片和第二行星裝置和第二攪拌葉軸,所述第二攪拌鍋可升降地設在所述支架機構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與所述第二行星裝置和所述第二攪拌葉軸相連以帶動所述第二攪拌葉片在所述第二攪拌鍋內攪拌以及所述第二行星裝置轉動;第一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設在所述動力機構和所述第一傳動機構之間,且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和所述動力機構的連接與斷開;第二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設在所述動力機構和所述第二傳動機構之間,且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和所述動力機構的連接與斷開;控制器,所述第一動力分離裝置、所述第二動力分離裝置和所述動力機構分別與所述控制器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結構包括:底座,所述第一攪拌機構和所述第二攪拌機構設在所述底座上;立柱,所述立柱設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攪拌機構和所述第二攪拌機構之間,所述控制器設在所述立柱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鍋水泥凈漿攪拌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機構包括:雙速電機;主錐齒輪,所述主錐齒輪設在所述雙速電機的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衛,金峰,周虎,覃偉,張饒,潘長城,
申請(專利權)人:清華大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