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高鉻低磷、低微碳鉻鐵的生產方法。在頂吹氧氣轉爐吹煉中碳鉻鐵的同時,多加石灰1~1.5倍造渣,使終渣堿度大于1.0,利用此爐渣,加入經計量按每噸渣150~250kg的比例加入硅鉻合金還原劑,進行爐外二至三次倒包,制取合格產品。該方法制得產品兼有含磷、碳量低,而含鉻量高的特點。該方法工藝簡單、設備投資少、成本低、管理方便,為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爐渣利用率開辟了新途徑。(*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涉及,是專門在頂吹氧氣轉爐吹煉中碳鉻鐵的同時,利用其爐渣,回收其中鉻,生產一種高鉻低磷低微碳鉻鐵的方法。高鉻低磷低微碳鉻鐵可作為耐低溫鋼的不銹鋼的原料。長期以來,它是通過三個電爐,以鉻礦、硅石、焦炭、石灰等為原料,分三步加工而制取,即統稱的三步法。用這樣的方法,生產工序長,所需設備多、原料浪費大、電耗高。本專利技術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利用爐渣,回收渣中鉻、生產出高鉻低磷、低微碳鉻鐵的新方法。本專利技術所述任務通過以下步驟實施1、造渣。按常規程序在轉爐中兌入高碳鉻鐵鐵水,吹氧、加鉻礦和石灰吹煉中碳鉻鐵。為得到本專利技術所需的爐渣,應比常規生產多加1~1.5倍的石灰,石灰應分批加入,控制粒度以保證爐溫適當,化渣良好,確保終渣堿度CaO/SiO>1.0,這時渣中鉻的回收率較高(常規生產渣的堿度僅為0.6左右)。當鐵水含碳量從8%吹煉到2-1%(較佳范圍為1.8-1.5%)時即可出渣。2、加合金。將渣倒入鐵水包內,同時按每噸渣150~250(較佳為170-200)Kg的量加入預先準備好的還原劑-硅鉻合金(國標GB4009-89)。為防止硅鉻合金加入過量,可先加入硅鉻合金總量的85%~90%,要在出渣結束前分次加畢,并搖動鐵水包使之反應充分。硅鉻合金加入后發生如下反應,并產生大量熱量。3、倒包。為使上述反應完全,提高硅的利用率,進行倒包,爐渣經稱量后,把爐渣與硅鉻合金的混合體從一個鐵水包倒入另一個鐵水包,同時加入硅鉻合金總量中剩余的10~15%,倒包可進行二次或三次,視爐渣溫度而定,為了防止澆鑄時產品夾渣,溫度低于1650℃應立即澆鑄。4、澆鑄。倒包后的鐵水即可進行澆鑄,得到含鉻80-85%,磷0.01~0.02%,碳及其它成分符合GB5683~87標準的產品。終渣內尚含Cr2O3約18~23%還可以采取其他方法進行回收。5、與上述2、3、4工序同時,轉爐照常吹煉中碳鉻鐵,加入造渣料,調整爐渣溫度與成分,繼續吹氧數分鐘即可出爐。本專利技術主要效果是利用原有設備開發了一種新工藝、一種新產品,提高了工廠的經濟效益。本專利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爐外法,該方法具有下列優點1、加工工序短,設備少。本方法只需一臺礦熱電爐(先生產硅鉻、再生產碳鉻),一臺轉爐,可在同一個車間內生產。2、在同一車間內生產各種牌號鉻系合金,設備少、投資低、占地面積小、適用于中小廠家。3、本方法以氧代電,生產低、微碳鉻鐵工序的電耗(每立方氧氣折電2KWh)比電爐法節電1600KWh/基噸。4、本方法所得產品質量好,含磷量低于0.01~0.02%,可作為低溫合金的材料,社會效益好。5、與傳統工藝相比,用本方法每生產1基噸產品,可增加轉爐綜合效益上千元。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子如下操作程序(1)向轉爐內兌入高碳鉻鐵鐵水5.4實噸,其成分重量%C 8.20;Si 0.66;Cr 65.80;S 0.034;余為Fe及其他成分。(2)搖爐、吹氧,爐溫上升后加鉻礦450Kg。(3)然后加入首批石灰500Kg,融化以后再加入第二批石灰200Kg,繼續吹煉幾分鐘化好渣,測得爐內鐵水含碳量<1.8%。(4)搖爐準備出渣,在爐內取出初渣樣、其成分為重量%C 0.054 SiO29.10 Cr2O354.39 S 0.112 FeO 0.85 Al2O32.75 CaO 27.22 MgO 4.76余為其他成份。(5)搖爐出渣,同時加入硅鉻合金300Kg,其成分重量%C 0.035;Si 45.35;Cr 32.18;P 0.014;余為其他成分。出渣時嚴格禁止溢出鉻鐵。(6)稱量爐渣 1710Kg。(7)第一次倒包,補加硅鉻40Kg。(8)溫度高,第二次倒包、第三次倒包。(9)澆鑄,取鐵樣,終渣樣,各自成分重量%如下C 0.047;Si 0.23;Cr 85.80;P 0.007; S0.049;余為Fe及其他成分;MgO 8.33;C 0.074;SiO231.50;Cr2O319.48;S 0.126;FeO 0.28;Al2O33.30;CaO 36.66;余為Fe及其他成分。(10)得微碳鉻鐵量實重600Kg,折合1.03基準噸,終渣1450Kg,同爐得出中碳鉻鐵6.205基噸,耗Fe-Si 75%190Kg。注鉻鐵重量以含鉻50%為一基準噸,即每500Kg鉻為一基準噸。權利要求1.一種在頂吹氧氣轉爐吹煉中碳鉻鐵的同時,利用爐渣回收其中鉻的,其特征在于(1)按常規程序在轉爐中兌入高碳鉻鐵鐵水,吹氧、加鉻礦、石灰、吹煉中碳鉻鐵時,增加其中石灰的添加量1~1.5倍,使終渣堿使Cao/Sio>1.0,當鐵水含碳量降為2-1%時即可出渣;(2)將渣倒入鐵水包內,同時按每噸渣150~250Kg的量加入硅鉻合金,其總加入量的85-90%應于出渣結束前加畢,并使之反應充分;(3)將加有硅鉻合金的爐渣混合體從一個鐵水包倒入另一個鐵水包,同時加入硅鉻合金總加入量中所剩的10~15%,倒包可進行2~3次,視爐渣溫度而定,當溫度一旦低于1650℃時應立即進行澆鑄;(4)倒包后的鐵水、澆鑄即得高鉻,低磷、低微碳鉻鐵。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出渣時鐵水含碳量為1.8~1.5%。3.如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合金添加量按每噸渣170~200Kg的量加入。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在頂吹氧氣轉爐吹煉中碳鉻鐵的同時,多加石灰1~1.5倍造渣,使終渣堿度大于1.0,利用此爐渣,加入經計量按每噸渣150~250kg的比例加入硅鉻合金還原劑,進行爐外二至三次倒包,制取合格產品。該方法制得產品兼有含磷、碳量低,而含鉻量高的特點。該方法工藝簡單、設備投資少、成本低、管理方便,為充分利用資源,提高爐渣利用率開辟了新途徑。文檔編號C22C27/06GK1053093SQ90100120公開日1991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1990年1月6日 優先權日1990年1月6日專利技術者陳國翠, 王富, 孫明義, 尉祥舫, 朱劍波, 賈振海, 李聰賢, 洪宗義, 鄭英, 吳思萱, 何多友, 丁志喬 申請人:浙江橫山鐵合金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頂吹氧氣轉爐吹煉中碳鉻鐵的同時,利用爐渣回收其中鉻的高鉻低磷、低微碳鉻鐵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1)按常規程序在轉爐中兌入高碳鉻鐵鐵水,吹氧、加鉻礦、石灰、吹煉中碳鉻鐵時,增加其中石灰的添加量1~1.5倍,使終渣堿使Cao/Si o>1.0,當鐵水含碳量降為2-1%時即可出渣;(2)將渣倒入鐵水包內,同時按每噸渣150~250Kg的量加入硅鉻合金,其總加入量的85-90%應于出渣結束前加畢,并使之反應充分;(3)將加有硅鉻合金的爐渣混合體從一個鐵水包倒入另一 個鐵水包,同時加入硅鉻合金總加入量中所剩的10~15%,倒包可進行2~3次,視爐渣溫度而定,當溫度一旦低于1650℃時應立即進行澆鑄;(4)倒包后的鐵水、澆鑄即得高鉻,低磷、低微碳鉻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國翠,王富,孫明義,尉祥舫,朱劍波,賈振海,李聰賢,洪宗義,鄭英,吳思萱,何多友,丁志喬,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橫山鐵合金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