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risk of IP network change. The logic analysis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IP change risk factors to ensure the log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isk factors and the change goals,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main risk and the secondary risk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f the risk factors to get a more objective and clear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resul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is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improve the change control level of the large IP network, reduce the cost of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business due to the failure of the chang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對IP網絡變更的風險進行分析的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網絡通信
,尤其涉及一種對IP網絡變更的風險進行分析的方法。
技術介紹
IP(網絡之間互連的協議)網絡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礎設施,承擔了重要的社會職能,IP網絡的運行事故會給經濟生活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所有的IP網絡系統都處在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中,這些變化包括系統升級、系統優化、系統擴容、系統修補等等。根據ITSM(信息系統管理)的定義,以上所有IP網絡系統的變化都稱之為變更。目前現有的對于IP網絡系統的變更風險評估管理方法,仍然是以主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誤差。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網絡通信
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提供一種對IP網絡變更的風險進行分析的方法。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對IP網絡變更的風險進行分析的方法,針對一即將執行的IP網絡變更事件執行以下步驟:步驟S1:對所述IP網絡變更事件進行結構化分析,以獲取多個層級,每個所述層級包括至少一個功能需求,每個所述功能需求對應至少一個風險因素;步驟S2:對所述風險因素的每個風險維度進行賦值;步驟S3:根據每個所述層級和每個所述功能需求進行比對計算以獲取每個所述層級的綜合權重向量;步驟S4:根據所述風險維度及預設的風險等級生成多個模糊評價子集,對每個所述模糊評價子集進行分析以獲取對應的非模糊數,根據所述非模糊數建立每個所述風險等級對應的參考向量;步驟S5:根據風險維度和所述風險因素建立每個所述風險因素的比較向量,所述比較向量包括所述風險因素在每個所述風險維度的值;步驟S6:根據所述比較向量、所述參考向量計算獲取每個所述比較向量與每個所述風險等級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對IP網絡變更的風險進行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一即將執行的IP網絡變更事件執行以下步驟:步驟S1:對所述IP網絡變更事件進行結構化分析,以獲取多個層級,每個所述層級包括至少一個功能需求,每個所述功能需求對應至少一個風險因素;步驟S2:對所述風險因素的每個風險維度進行賦值;步驟S3:根據每個所述層級和每個所述功能需求進行比對計算以獲取每個所述層級的綜合權重向量;步驟S4:根據所述風險維度及預設的風險等級生成多個模糊評價子集,對每個所述模糊評價子集進行分析以獲取對應的非模糊數,根據所述非模糊數建立每個所述風險等級對應的參考向量;步驟S5:根據風險維度和所述風險因素建立每個所述風險因素的比較向量,所述比較向量包括所述風險因素在每個所述風險維度的值;步驟S6:根據所述比較向量、所述參考向量計算獲取每個所述比較向量與每個所述風險等級的所述參考向量的關聯度;步驟S7:根據所述關聯度,建立風險因素關聯度矩陣;步驟S8:根據所述風險因素關聯度矩陣及所述功能需求,計算獲取風險灰色關聯度矩陣和評價向量;步驟S9:根據所述評價向量、所述比較向量、所述參考向量計算獲取每個所述風險等級的灰度關聯度,并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對IP網絡變更的風險進行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針對一即將執行的IP網絡變更事件執行以下步驟:步驟S1:對所述IP網絡變更事件進行結構化分析,以獲取多個層級,每個所述層級包括至少一個功能需求,每個所述功能需求對應至少一個風險因素;步驟S2:對所述風險因素的每個風險維度進行賦值;步驟S3:根據每個所述層級和每個所述功能需求進行比對計算以獲取每個所述層級的綜合權重向量;步驟S4:根據所述風險維度及預設的風險等級生成多個模糊評價子集,對每個所述模糊評價子集進行分析以獲取對應的非模糊數,根據所述非模糊數建立每個所述風險等級對應的參考向量;步驟S5:根據風險維度和所述風險因素建立每個所述風險因素的比較向量,所述比較向量包括所述風險因素在每個所述風險維度的值;步驟S6:根據所述比較向量、所述參考向量計算獲取每個所述比較向量與每個所述風險等級的所述參考向量的關聯度;步驟S7:根據所述關聯度,建立風險因素關聯度矩陣;步驟S8:根據所述風險因素關聯度矩陣及所述功能需求,計算獲取風險灰色關聯度矩陣和評價向量;步驟S9:根據所述評價向量、所述比較向量、所述參考向量計算獲取每個所述風險等級的灰度關聯度,并根據所述灰度關聯度獲取風險評估結論。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IP網絡變更風險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1:根據所述IP網絡變更的功能需求,將所述IP網絡變更轉換為多個依次從屬的多個所述層級,所述層級從下往上依次為部件層、子系統層、系統層,下一級的所述層級的所述功能需求分別從屬于上一級的所述層級的所述功能需求;步驟S12:根據所述功能需求分析獲取對應的所述風險因素。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IP網絡變更風險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險維度包括:嚴重度、頻度、探測度,所述步驟S2包括以下步驟:對每個所述風險因素基于嚴重度系數選擇表對所述嚴重度進行賦值;對每個所述風險因素基于頻度系數選擇表對所述頻度進行賦值;對每個所述風險因素基于探測度系數選擇表對所述探測度進行賦值。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IP網絡變更風險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31:對每個所述層級的所述功能需求進行統計,將每個所述層級中從屬于同一上級功能需求的所述功能需求組合為子準則層;步驟S32:將每個所述子準則層進行基于1-9標度法的兩兩比對以獲取相對重要值,根據所述相對重要值生成每個所述子準則層的第一比較矩陣;步驟S33:對所述第一比較矩陣進行計算以獲取最大特征根及對應的特征向量,對所述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運算以獲取每個所述子準則層的指標權向量,所述指標權向量包括對應的所述子準則層的每個所述功能需求的第一權重值;步驟S34:將同一所述層級的所述子準則層的指標權向量與對應的上級的所述功能需求的第一權重值進行乘積運算,以獲取每個所述層級的綜合權重向量,所述綜合權重向量包括對應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雪明,孫建偉,王艷僑,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儀電物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