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st collecting trolle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comprises an armrest (1), a base (2), a suction head (3), a connecting pipe (4) and a Wan Xianglun (5). The utility model is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6700 car vacuum vessel \anti slip pai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iming at the scene of the anti sand cleaning difficult, lashing bowl number, cleaning workload, time-consuming, actively use their brains in a vacuum suction machine on the idea.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suction vacuum suction machine, fit the actual, tailored cleaning car to painting workshop plays a time-saving, enhanced work efficiency, and shorten the construction work under water, reduce labor input, reduce cost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吸塵小車
本技術涉及碼頭泊船清理
,具體是一種吸塵小車。
技術介紹
6700-1#船在碼頭階段按照《防滑漆施工工藝》工藝要求,在甲板的坡道口及尾門、側門區域鋪灑防滑砂,這種防滑砂是從國外進口,其硬度大,且重量較于普通砂。在施工完后需清理多余的防滑砂,而大量防滑砂散落到防滑砂區域內的綁扎碗及窩座里,由于綁扎碗及窩座碗口又小,當時涂裝車間使用2臺吸灰機大力清掃。僅靠吸灰機和風管吹不干凈,還需要人工勞動清理。這種大面積的清理砂塵工作難度大,當時1#船清理工作從鋪設完工就開始,直到試航結束還未清理完,最后向南京調勞力配合,利用兩地勞力強力配合,一直持續到交船前才完成砂塵清理工作。可見這種清理工作非常的巨大,而且效率很低。如果南京沒有勞力及時配合,可能會影響到交船。吸灰機:每臺吸灰機吸力達到3公斤,同時需3個人配合機器使用,因吸灰機無脈沖,使用1小時后吸力就明顯下降,當過濾面積達到7個平方后,需手工拆機進行清理灰塵及防滑砂。真空吸砂機:一臺真空吸砂機吸力達6公斤,過濾面積大,過濾網是吸灰機的2倍,能過濾45個平方,有脈沖無需拆卸清理灰塵。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塵小車,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吸塵小車,它包括扶手、底座、吸頭、連接管、萬向輪,所述扶手連接在底座上,吸頭設置在底座的前端并向外伸出;所述吸頭包括正方形背面、兩個三角形側面、梯形頂面和梯形底口,兩個三角形側面呈對稱布置,三角形側面的第一邊與正方形背面的側邊相接,三角形側面的第二邊與梯形頂面的側邊相接,三角形側面的第三遍與梯形底口的側邊相接,梯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吸塵小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扶手(1)、底座(2)、吸頭(3)、連接管(4)、萬向輪(5),所述扶手(1)連接在底座(2)上,吸頭(3)設置在底座(2)的前端并向外伸出;所述吸頭(3)包括正方形背面(3?1)、兩個三角形側面(3?2)、梯形頂面(3?4)和梯形底口(3?3),兩個三角形側面(3?2)呈對稱布置,三角形側面(3?2)的第一邊與正方形背面(3?1)的側邊相接,三角形側面(3?2)的第二邊與梯形頂面(3?4)的側邊相接,三角形側面(3?2)的第三遍與梯形底口(3?3)的側邊相接,梯形頂面(3?4)的后邊與正方形背面(3?1)的頂邊相接,梯形頂面(3?4)的前邊與梯形底口(3?3)的前邊相接,梯形底口(3?3)的后邊與正方形背面(3?1)的底邊相接;正方形背面(3?1)的中部設置有橫向的連接管(4),吸管(6)連接在連接管(4)上,吸管(6)本體置于底座(2)的上方并從底座(2)的尾部引出;多個萬向輪(5)安裝在底座(2)的下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吸塵小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扶手(1)、底座(2)、吸頭(3)、連接管(4)、萬向輪(5),所述扶手(1)連接在底座(2)上,吸頭(3)設置在底座(2)的前端并向外伸出;所述吸頭(3)包括正方形背面(3-1)、兩個三角形側面(3-2)、梯形頂面(3-4)和梯形底口(3-3),兩個三角形側面(3-2)呈對稱布置,三角形側面(3-2)的第一邊與正方形背面(3-1)的側邊相接,三角形側面(3-2)的第二邊與梯形頂面(3-4)的側邊相接,三角形側面(3-2)的第三遍與梯形底口(3-3)的側邊相接,梯形頂面(3-4)的后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永靈,吳金慶,馬志國,閆海濤,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南京金陵船廠,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