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按摩器,包含有一主桿、一第一握把及一第二握把;該主桿具有一內管及一外筒,該外筒為中空筒體,其套置于該內管的外周上,該內管鄰近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二穿孔,該第一握把結合于該主桿的內管一端上,該第二握把具有一第二握把套及一第二彈片,該第二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內管另一端上,該第二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二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二結合柱,該第二彈片置于該內管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二結合柱穿出該第二穿孔外,以將該第二握把套限制于該主桿的內管上,并使該外筒位于該第一握把與該第二握把間;借此,當該第二彈片的第二結合柱受外力所按壓而伸入于該第二穿孔內時,該第二握把套及該外筒便可自該內管上所脫離,以更換不同型態的外筒。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按摩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按摩設備,特別是指一種按摩器。
技術介紹
按摩除了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血液循環順暢外,更具有舒筋通絡及養生等功效?!愕陌茨υO備主要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主動式如按摩椅,被動式如手持式按摩器等。而手持式的按摩器,由于體積較小、價格較為低廉,因此深受一般民眾所喜愛。然而,目前常見的按摩器中,有一種呈桿狀,其中段位置為按摩部,而二端位置則為握把之按摩器,主要是由使用者將雙手握持于握把上,并以該按摩部對身體的各部位進行滾動、按壓等按摩動作。但此種型式的按摩器,由于該按摩部的型態固定、無法更換,因此在使用上不夠靈活,無法因應每個人或每個部位的需求,進行不同型態的按摩部更換,導致有使用不便、運用范圍不夠廣泛及適用性不佳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改善先前技術中,習知按摩器有著按摩部型態固定、無法更換,因此有使用不便、運用范圍不夠廣泛及適用性不佳等問題的按摩器。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種按摩器,主要包含有:—主桿,該主桿具有一內管及一外筒,該外筒為中空筒體,該外筒套置于該內管的外周上,該內管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二穿孔;—第一握把,其是結合于該主桿的內管一端上;一第二握把,其具有一第二握把套及一第二彈片,該第二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內管另一端上,該第二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二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二結合柱,該第二彈片置于該內管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二結合柱穿出該第二穿孔外,以將該第二握把套限制于該主桿的內管上,并使該外筒位于該第一握把與該第二握把間。借此,當該第二彈片的第二結合柱受外力所按壓而伸入于該第二穿孔內時,該第二握把套及該外筒便可自該內管上所脫離,以更換不同型態的外筒。進一步,該主桿還具有二塞套,各塞套塞接于該內管的外周面與該外筒的內周面間。進一步,該內管鄰近另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一穿孔,該第一握把具有一第一握把套及一第一彈片,該第一握把套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孔,該第一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內管一端上,該第一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一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柱,該第一彈片置于該內管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一結合柱穿經該第一穿孔及第一結合孔,以將該第一握把套以可拆離的方式結合于該主桿的內管上。本技術還可采用以下的方案實現:一種按摩器,主要包含有:—主桿,該主桿鄰近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二穿孔;一第一握把,其結合于該主桿的一端上;—第二握把,其具有一第二握把套及一第二彈片,該第二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另一端上,該第二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二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二結合柱,該第二彈片置于該主桿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二結合柱穿出該第二穿孔外;一延伸桿,其具有一桿主體及一第一按摩頭,該桿主體具有一桿身及一連接于該桿身一側的桿套,該桿套上具有至少一固定孔,該桿套套接于該主桿的一端上,并由該第二結合柱穿入于該固定孔中,以將該桿主體與該主桿以可拆離的方式結合,該第一按摩頭以可拆離的方式與該桿主體的一端結合。進一步,該主桿具有一內管及一外筒,該內管為中空管體,該外筒為中空筒體,該外筒套置于該內管的外周上,該第二穿孔位于該內管一端的外周面上,該第二握把結合于該主桿的內管上,該第二握把的第二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內管一端上,該延伸桿的桿套結合于該內管一端上。進一步,該主桿還具有二塞套,各塞套塞接于該內管的外周面與該外筒的內周面間。進一步,該內管鄰近另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一穿孔,該第一握把具有一第一握把套及一第一彈片,該第一握把套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孔,該第一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內管一端上,該第一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一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柱,該第一彈片置于該內管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一結合柱穿經該第一穿孔及第一結合孔,以將該第一握把套以可拆離的方式結合于該主桿的內管上。進一步,該第一握把的外端具有一耙狀頭。進一步,所述的按摩器還包含有一拉引帶;該第一握把上具有一連接孔;該拉引帶一端具有一腳踩部,該腳踩部呈圈狀,該拉引帶的另一端具有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連接穿繞固定于該第一握把的連接孔中。進一步,該延伸桿還具有一第二按摩頭,該第二按摩頭以可拆離的方式與該桿主體另一端結合。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術按摩器借由可更換外筒的設計,而讓使用者能更加靈活地運用,以達到使用便利、運用范圍更加廣泛及適用性更佳等功效。【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更換外筒后的立體組合圖;圖6為本技術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7為圖6所示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8為圖6所示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圖9為圖6所示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按摩器100主桿1內管11第一穿孔111第二穿孔112外筒12塞套13外筒14第一握把20第一握把套21第一結合孔211耙狀頭212第一彈片22第一結合柱221第二握把30第二握把套31第二彈片32第二結合柱321按摩器200主桿1第一握把20第一握把套21連接孔213第二握把30第二結合柱321拉引帶40腳踩部41連接部42延伸桿50桿主體51桿身511桿套512固定孔513第一按摩頭52大滾輪521小滾輪522第二按摩頭53凸滾輪531小滾輪532?!揪唧w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請參閱第圖1至圖5所示,本技術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按摩器100,其主要包含有一主桿1、一第一握把20及一第二握把30,其中:請參閱圖1至圖3,該主桿10,概呈圓柱體,具有一內管11、一外筒12及二塞套13;該內管11為一中空管體,該外筒12為一中空筒體,其是套置于該內管11的外周上,該二塞套13塞接于該內管11的外周面與該外筒12的內周面間,以維持該內管11與該外筒12的緊配度,該內管11鄰近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面的第一穿孔111,該內管11鄰近另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面的第二穿孔112。請參閱圖1至圖3,該第一握把20結合于該主桿10的內管11 一端上。該第一握把20具有一第一握把套21及一第一彈片22,該第一握把套21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孔211,該第一握把套21套置于該主桿10的內管11 一端上,該第一彈片22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一彈片22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柱221,該第一彈片22置于該內管11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一結合柱221穿經該第一穿孔111及第一結合孔211,以將該第一握把套21結合于該主桿10的內管11上。請參閱圖1至圖3,該第二握把30,以可拆離的方式結合于該主桿10的內管11另一端上。該第二握把30具有一第二握把套31及一第二彈片32,該第二握把套31套置于該主桿10的內管11另一端上,該第二彈片32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二彈片32具有至少一第二結合柱321,該第二彈片32置于該內管11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二結合柱321穿經該第二穿孔112,以將該第二握把套31限制于該主桿10的內管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 一主桿,該主桿具有一內管及一外筒,該外筒為中空筒體,該外筒套置于該內管的外周上,該內管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二穿孔; 一第一握把,其是結合于該主桿的內管一端上; 一第二握把,其具有一第二握把套及一第二彈片,該第二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內管另一端上,該第二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二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二結合柱,該第二彈片置于該內管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二結合柱穿出該第二穿孔外,以將該第二握把套限制于該主桿的內管上,并使該外筒位于該第一握把與該第二握把間;借此,當該第二彈片的第二結合柱受外力所按壓而伸入于該第二穿孔內時,該第二握把套及該外筒便可自該內管上所脫離,以更換不同型態的外筒。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該主桿還具有二塞套,各塞套塞接于該內管的外周面與該外筒的內周面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該內管鄰近另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一穿孔,該第一握把具有一第一握把套及一第一彈片,該第一握把套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孔,該第一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內管一端上,該第一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一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一結合柱,該第一彈片置于該內管內,并借其彈性將該第一結合柱穿經該第一穿孔及第一結合孔,以將該第一握把套以可拆離的方式結合于該主桿的內管上。4.一種按摩器,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有: 一主桿,該主桿鄰近一端的外周面上具有至少一徑向貫穿內、外側的第二穿孔; 一第一握把,其結合于該主桿的一端上; 一第二握把,其具有一第二握把套及一第二彈片,該第二握把套套置于該主桿的另一端上,該第二彈片具有向外展開的彈性,該第二彈片具有至少一第二結合柱,該第二彈片置于該主桿內,并借其彈...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賴爾·克里斯多夫亨利尼可拉斯,亞維拉·史蒂夫,王羅平,
申請(專利權)人:雙馀實業有限公司,艾克斯培克迅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