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劍桿織機,包括左機架、右機架、引緯打緯裝置、兩個傳劍箱和兩個凸輪箱。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劍桿織機結構合理,傳劍箱具有運行更加穩定、使用壽命長、安裝拆卸方便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傳劍箱整體的運行效率;凸輪箱中兩個滾子相對于打緯擺桿軸的夾角經過科學計算和大量實驗證明效果良好;滾子外表面設置有防滑耐磨層提高了設備運行的準確性也提高了實用壽命;傳劍輪由SMC復合材料制成,具有優良的耐磨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耐腐蝕性能,提高了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劍桿織機
本專利技術屬于紡織設備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劍桿織機。
技術介紹
劍桿織布機是織布機中的主流機器,其以高速,穩定,品種適應性好,為優點,是織造各種檔次的服裝面料以及其他各種坯布的首選機器。在無梭織機中,劍桿織機的引緯原理最早被提出,起初是單根劍桿,后來專利技術了兩根劍桿引緯的劍桿織機。1951年的首屆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ITMA)展出了劍桿織機樣機,并在此次展覽會上將無梭織機評為新技術。在劍桿織機中,劍桿織機的傳劍箱部件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能夠起到很好的傳動作用,但是它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輸出軸上受力不均勻,導致傳劍箱使用壽命短,為了改進相應的缺陷,人們提出了較多的方案,且現有技術中的劍桿織機主要靠進口,價格高昂,普通中小型紡織廠無力購買。劍桿織機的凸輪箱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部件,目前的凸輪箱結構設計還有一定的欠缺,比如滾子與凸輪軸會發生打滑,長時間運行以后磨損嚴重,影響精度。現有的傳劍輪一般采用金屬材料,重量較重,對傳劍箱造成了較大的負載,影響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配件耐磨耐腐蝕,使用壽命長,運行穩定的劍桿織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劍桿織機,包括左機架、右機架、引緯打緯裝置、兩個傳劍箱和兩個凸輪箱。所述的引緯打緯裝置兩端分別固設于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上。所述的左機架和右機架上分別固設有一個傳劍箱,其分別固設于所述引緯打緯裝置的兩端;所述傳劍箱,包括箱體、主動軸、被動軸,主動軸與被動軸之間通過一對傘形齒輪嚙合連接,所述被動軸還包括延伸加強軸,延伸加強軸與被動軸固連為一體,并通過前圓錐滾子軸承、后圓錐滾子軸承橫向貫穿于箱體,主動軸通過圓柱滾子軸承、雙列圓錐滾子軸承縱向安裝在箱體內;所述前圓錐滾子軸承、圓柱滾子軸承分別安裝在靠近被動軸上的傘形齒輪和主動軸上的傘形齒輪的一端,后圓錐滾子軸承安裝在箱體側壁上又與延伸加強軸的端部配合相連;所述雙列圓錐滾子軸承的上、下平面分別由壓承螺母、可調式軸承支座配合相連,并且可調式軸承支座與箱體內圈及雙列圓錐滾子軸承的圓周外圈為過渡配合;所述可調式軸承支座端蓋邊部設有頂絲和緊絲,且緊絲又與箱體相連;所述的主動軸通過直齒輪與外部動力裝置構成傳動配合,所述的被動軸在位于所述箱體外部的一端套接有傳劍輪,所述傳劍輪與劍帶構成傳動配合,所述劍帶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機架和右機架構成滑動配合。所述的左機架和右機架上分別固設有一個凸輪箱,所述凸輪箱包括外殼、打緯擺桿軸、凸輪軸、共軛凸輪、滾子,所述外殼相對兩側壁通過軸承設置有貫穿外殼的凸輪軸,所述凸輪軸的一端與外部動力裝置構成傳動配合,所述凸輪軸套接有位于所述外殼內部的共軛凸輪,所述共軛凸輪的上部分別抵接有兩個滾子,兩個滾子分別通過連接桿與打緯擺桿軸固定連接,兩個連接桿在與打緯擺桿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的夾角為133°,所述的兩個滾子的直徑相同,兩個滾子表面分別設置有防滑耐磨層。進一步的,所述的傳劍輪由SMC復合材料制成。進一步的,所述傳劍輪包括圓形盤體,盤體中心制有軸孔,軸孔外側均勻分布有軸承固定孔,軸承固定孔外側均勻設置有第一減重孔,所述第一減重孔為圓形,第一減重孔外側均勻設置有第二減重孔,所述第二減重孔為水滴狀,盤體的外圓周邊緣均勻設置有傳劍齒。進一步的,所述的盤體直徑為298mm;所述的軸孔直徑為41mm;所述的軸承固定孔數為6個,直徑為9mm;所述的第一減重孔數目為12個,直徑為38mm,所述第二減重孔數目為12個,孔高66mm,孔寬為48mm;所述的傳劍齒數為88個。進一步的,所述防滑耐磨層由SMC復合材料制成。本專利技術的劍桿織機結構合理,傳劍箱具有運行更加穩定、使用壽命長、安裝拆卸方便的特點,有利于提高傳劍箱整體的運行效率;凸輪箱中兩個滾子相對于打緯擺桿軸的夾角經過科學計算和大量實驗證明效果良好;滾子外表面設置有防滑耐磨層提高了設備運行的準確性也提高了實用壽命;傳劍輪由SMC復合材料制成,具有優良的耐磨性能、耐老化性能和耐腐蝕性能,提高了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劍桿織機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傳劍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傳劍輪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凸輪箱結構示意圖。圖中,1、左機架,2、右機架,3、引緯打緯裝置,4、傳劍箱,401、箱體,402、主動軸,4021、傘形齒輪,403、被動軸,4031、傘形齒輪,404、圓柱滾子軸承,405、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6、前圓錐滾子軸承,407、后圓錐滾子軸承,409、壓承螺母,410、可調式軸承支座,411、頂絲,412、緊絲,413、直齒輪,414、傳劍輪,4141、盤體,4142、軸孔,4143、軸承固定孔,4144、第一減重孔,4145、第二減重孔,4146、傳劍齒,5、凸輪箱,501、外殼,502、打緯擺桿軸,503、凸輪軸,504、共軛凸輪,505、滾子,506、防滑耐磨層。具體實施方式如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括”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括但不限定于”。說明書后續描述為實施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一般原則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的范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一種劍桿織機,包括左機架1、右機架2、引緯打緯裝置3、兩個傳劍箱4和兩個凸輪箱5;所述的引緯打緯裝置3兩端分別固設于所述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所述的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分別固設有一個傳劍箱4,其分別固設于所述引緯打緯裝置3的兩端;所述傳劍箱4,包括箱體401、主動軸402、被動軸403,主動軸402與被動軸403之間通過一對傘形齒輪4021、4031嚙合連接,所述被動軸403還包括延伸加強軸4032,延伸加強軸4032與被動軸403固連為一體,并通過前圓錐滾子軸承406、后圓錐滾子軸承407橫向貫穿于箱體401,主動軸402通過圓柱滾子軸承404、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縱向安裝在箱體401內;所述前圓錐滾子軸承406、圓柱滾子軸承404分別安裝在靠近被動軸403上的傘形齒輪4031和主動軸402上的傘形齒輪4021的一端,后圓錐滾子軸承407安裝在箱體401側壁上又與延伸加強軸4032的端部配合相連;所述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的上、下平面分別由壓承螺母409、可調式軸承支座410配合相連,并且可調式軸承支座410與箱體401內圈及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的圓周外圈為過渡配合;所述可調式軸承支座410端蓋邊部設有頂絲411和緊絲412,且緊絲412又與箱體401相連;所述的主動軸402通過直齒輪413與外部動力裝置構成傳動配合,所述的被動軸403在位于所述箱體401外部的一端套接有傳劍輪414,所述傳劍輪414與劍帶構成傳動配合,所述劍帶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機架1和右機架2構成滑動配合。主動軸的輸入端安裝了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其在承受徑向載荷的同時還可承受雙向軸向載荷,可在軸承的軸向游隙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劍桿織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機架(1)、右機架(2)、引緯打緯裝置(3)、兩個傳劍箱(4)和兩個凸輪箱(5);所述的引緯打緯裝置(3)兩端分別固設于所述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所述的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分別固設有一個傳劍箱(4),其分別固設于所述引緯打緯裝置(3)的兩端;所述傳劍箱(4),包括箱體(401)、主動軸(402)、被動軸(403),主動軸(402)與被動軸(403)之間通過一對傘形齒輪(4021、4031)嚙合連接,所述被動軸(403)還包括延伸加強軸(4032),延伸加強軸(4032)與被動軸(403)固連為一體,并通過前圓錐滾子軸承(406)、后圓錐滾子軸承(407)橫向貫穿于箱體(401),主動軸(402)通過圓柱滾子軸承(404)、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縱向安裝在箱體(401)內;所述前圓錐滾子軸承(406)、圓柱滾子軸承(404)分別安裝在靠近被動軸(403)上的傘形齒輪(4031)和主動軸(402)上的傘形齒輪(4021)的一端,后圓錐滾子軸承(407)安裝在箱體(401)側壁上又與延伸加強軸(4032)的端部配合相連;所述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的上、下平面分別由壓承螺母(409)、可調式軸承支座(410)配合相連,并且可調式軸承支座(410)與箱體(401)內圈及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的圓周外圈為過渡配合;所述可調式軸承支座(410)端蓋邊部設有頂絲(411)和緊絲(412),且緊絲(412)又與箱體(401)相連;所述的主動軸(402)通過直齒輪(413)與外部動力裝置構成傳動配合,所述的被動軸(403)在位于所述箱體(401)外部的一端套接有傳劍輪(414),所述傳劍輪(414)與劍帶構成傳動配合,所述劍帶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機架(1)和右機架(2)構成滑動配合;所述的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分別固設有一個凸輪箱(5),所述凸輪箱(5)包括外殼(501)、打緯擺桿軸(502)、凸輪軸(503)、共軛凸輪(504)、滾子(505),所述外殼(501)相對兩側壁通過軸承設置有貫穿外殼(501)的凸輪軸(503),所述凸輪軸(503)的一端與外部動力裝置構成傳動配合,所述凸輪軸(503)套接有位于所述外殼(501)內部的共軛凸輪(504),所述共軛凸輪(504)的上部分別抵接有兩個滾子(505),兩個滾子(505)分別通過連接桿與打緯擺桿軸(502)固定連接,兩個連接桿在與打緯擺桿軸(502)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的夾角為133°,所述的兩個滾子(505)的直徑相同,兩個滾子(505)表面分別設置有防滑耐磨層(506)。...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劍桿織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機架(1)、右機架(2)、引緯打緯裝置(3)、兩個傳劍箱(4)和兩個凸輪箱(5);所述的引緯打緯裝置(3)兩端分別固設于所述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所述的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分別固設有一個傳劍箱(4),其分別固設于所述引緯打緯裝置(3)的兩端;所述傳劍箱(4),包括箱體(401)、主動軸(402)、被動軸(403),主動軸(402)與被動軸(403)之間通過一對傘形齒輪(4021、4031)嚙合連接,所述被動軸(403)還包括延伸加強軸(4032),延伸加強軸(4032)與被動軸(403)固連為一體,并通過前圓錐滾子軸承(406)、后圓錐滾子軸承(407)橫向貫穿于箱體(401),主動軸(402)通過圓柱滾子軸承(404)、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縱向安裝在箱體(401)內;所述前圓錐滾子軸承(406)、圓柱滾子軸承(404)分別安裝在靠近被動軸(403)上的傘形齒輪(4031)和主動軸(402)上的傘形齒輪(4021)的一端,后圓錐滾子軸承(407)安裝在箱體(401)側壁上又與延伸加強軸(4032)的端部配合相連;所述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的上、下平面分別由壓承螺母(409)、可調式軸承支座(410)配合相連,并且可調式軸承支座(410)與箱體(401)內圈及雙列圓錐滾子軸承(405)的圓周外圈為過渡配合;所述可調式軸承支座(410)端蓋邊部設有頂絲(411)和緊絲(412),且緊絲(412)又與箱體(401)相連;所述的主動軸(402)通過直齒輪(413)與外部動力裝置構成傳動配合,所述的被動軸(403)在位于所述箱體(401)外部的一端套接有傳劍輪(414),所述傳劍輪(414)與劍帶構成傳動配合,所述劍帶兩端分別與所述左機架(1)和右機架(2)構成滑動配合;所述的左機架(1)和右機架(2)上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書華,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