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一種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包括:避雷針,其安裝在塔架的頂端;接地網,其與所述避雷針相連接,接地網包括多個水平埋置和/或多個垂直埋置的接地體,所述接地體的埋置深度不小于0.8m,每個所述接地極的間距不小于2.5m;電源浪涌保護器,其與所述接地網相連接。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在現有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基礎上進行改進,可以通過換土在巖層上回填土層,并且在回填土層內埋置多個接地體,組成接地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下砸接地樁無法在巖石地層中施工的問題,通過電源浪涌保護器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該系統不僅保護范圍大,而且安全可靠、安裝簡單免維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油氣鉆井工程的鉆井作業區地勢復雜,大多數位于空間較稀散的野外,并且占地面積大、建(構)筑物和設施呈緊湊型分散布置,使得這些建(構)筑物和設備、裝置等容易遭受雷擊,同時,由于現代化的鉆井設備采用了大量的自動化設備及儀表燈弱點設備,各建筑物之間的各種控制線、信號線、網絡線相接,當遭受雷擊時,嚴重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但是現有的避雷設施采用下砸接地樁的安裝方式,但對于地處巖石地質、地層堅硬的鉆井平臺,無法采用這種安裝方式,造成安裝的不便;而且現有的油氣鉆井作業區的設備及井架原有接地過于簡單,沒有達到標準,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有鑒于此,特提出本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包括:避雷針,其安裝在塔架的頂端;接地網,其與所述避雷針相連接,接地網包括多個水平埋置和/或多個垂直埋置的接地體,所述接地體的埋置深度不小于0.8m,每個所述接地極的間距不小于2.5m;電源浪涌保護器,其與所述接地網相連接。根據本技術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在現有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基礎上進行改進,可以通過換土在巖層上回填土層,并且在回填土層內埋置多個接地體,組成接地網,解決了現有技術中下砸接地樁無法在巖石地層中施工的問題,通過電源浪涌保護器進一步提高了安全性,該系統不僅保護范圍大,而且安全可靠、安裝簡單免維護。另外,根據本技術上述實施例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所述接地體包括電氣連接的第一接地極和第二接地極,所述第一接地極垂直埋置,所述第二接地極安裝在所述第一接地極的外壁上。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所述第一接地極的材質為非金屬接地極,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所述第二接地極的材質包括熱鍍鋅扁鋼。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所述第一接地極通過火泥熔接與所述第二接地極相連接。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每個所述接地網的間距不小于25m。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還包括防雷器,所述防雷器包括:與鉆井設備的配電室低壓入線柜總電源相并聯的第一防雷器,與所述配電室低壓分配柜開關相并聯的第二防雷器,與鉆井設備的井架、控制器機房配電柜開關相并聯的第三防雷器。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所述防雷器為三相交流電源防雷器。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所述避雷針為提前放電避雷針,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截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所述接地裝置與所述接地網相連接。根據本技術的一個示例,每個接地網之間安裝有地電位均衡儀。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的接地網示意圖(一);圖2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的接地網示意圖(二);圖3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的防雷器安裝示意圖(一);圖4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的防雷器安裝示意圖(二);圖5是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的防雷器安裝示意圖(三);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下面參考附圖來詳細描述根據本技術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結合附圖1-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包括:避雷針1、避雷針1與接地網2相連接、電源浪涌保護器等,避雷針安裝在塔架的頂端且與接地網2相連接,電源浪涌保護器,其具體安裝方式以及與接地網2的連接方式與現有技術相同,這里便不贅述。本實施例相比于現有技術的改進之處在于接地網布設方式,接地網2與上述避雷針相連接,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接地網2包括多個水平埋置和/或多個垂直埋置的接地體3,接地體3的埋置深度不小于0.8m。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接地體3包括電氣連接的第一接地極4和第二接地極5,第一接地極4垂直埋置,第二接地極5安裝在第一接地極的外壁上。本實施例的第一接地極的材質為非金屬接地極(即圖示中的垂直接地體),第二接地極的材質采用40*4的熱鍍鋅扁鋼,以土壤電阻為300歐姆每米為例,單根非金屬專用接電級的電阻為:n=ρ*M/Rnj*k。計算可知,在滿足聯合接地小于1歐姆的情況下,需要非金屬專用接地極的數量為54塊,但考慮到接地網的實際阻值與理論值有一定誤差,在第二接地級周圍,每米敷設降阻劑25公斤。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在接地網鋪設環節,考慮到施工成本、合理重復使用及施工難度,本實施例采用換土法,首先用電阻率較低的土壤堆積成長25000mm*寬25000mm*高150mm的土層,在土層上面放置非金屬專用接地極,第一接地極4最小間距為3000mm;第一接地極4與第二接地極5為可靠地電氣連接;在所有接地極的焊縫處做防腐處理,穿越或靠近人行道路(直線距離小于1500mm)時穿管放置跨步電壓;最后將接地體2鋪設呈網狀,在第二接地極4周圍敷設降阻劑,然后在其上覆蓋300mm左右厚度的土層,在土層上種植植被或覆蓋防灰塵設施等。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地極4通過火泥熔接與第二接地極5相連接。火泥熔接是一種操作簡單、高效率、高質量的焊接工藝,它利用金屬化合物化學反應,在特制的石墨模具的型腔中形成一定形狀、尺寸,符合工程需求的熔接焊接頭。焊接點剖面連一整體、光亮、無氣孔。當前,火泥熔接已經普遍取代了以往金屬之間的機械連接方法。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每個接地網1的間距不小于25m,對小于25m的各個接地網之間應該做好地電位反擊處理,本實施例為防止地電位反擊采取的是在兩個阻值不同的接地網之間安裝2臺地電位均衡儀。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和4所示,本實施例還設計有供電系統浪涌保護,B級保護(見圖3):在配電室低壓入線柜總電源處并聯安裝一套HT-380/100B三相交流電源防雷器,即第一防雷器6,作為電源防雷的第一級保護,防雷器的數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C級保護(見圖3):在配電室低壓分配柜開關處并聯安裝一套HT-380/100B三相交流電源防雷器,即第二防雷器7,防雷器的數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D級保護(見圖4),在弱電設備9(井架)和控制機房配電柜開關處并聯一套HT-380/100B三相交流電源防雷器,即第三防雷器8,防雷器的數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另外,如圖5所示,還設有信號防雷器10,其安裝示意見圖5.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避雷針1為提前放電避雷針,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截閃器、引下線和接地裝置(均未示出),接地裝置與接地網相連接。提前放電避雷針搶先放電時間以μs計算,即優先引雷入地,在相同的安裝高度下,比普通避雷針的保護半徑大數倍,純物理結構型避雷針,內部無電子器件,無老化,免維護,其外型美觀,選用不銹鋼材料,可安裝于環境惡劣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針,其安裝在塔架的頂端;接地網,其與所述避雷針相連接,接地網包括多個水平埋置和/或多個垂直埋置的接地體,所述接地體的埋置深度不小于0.8m,每個所述接地極的間距不小于2.5m;電源浪涌保護器,其與所述接地網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避雷針,其安裝在塔架的頂端;接地網,其與所述避雷針相連接,接地網包括多個水平埋置和/或多個垂直埋置的接地體,所述接地體的埋置深度不小于0.8m,每個所述接地極的間距不小于2.5m;電源浪涌保護器,其與所述接地網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體包括電氣連接的第一接地極和第二接地極,所述第一接地極垂直埋置,所述第二接地極安裝在所述第一接地極的外壁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極的材質為非金屬接地極。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極的材質包括熱鍍鋅扁鋼。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鉆井平臺的驅雷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極通過火泥熔接與所述第二接地極相連接。6.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繼超,趙友貴,徐建國,
申請(專利權)人:張效瑛,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北京,1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