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切換結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進水口與出水口間的本體內設置有一過水道,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進水口相聯(lián)接的恒溫閥芯,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出水口相聯(lián)接的切換裝置;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切換裝置配合聯(lián)接的按鈕,所述按鈕的周側套設有一旋鈕,所述旋鈕與恒溫閥芯的閥桿配合聯(lián)接,該切換裝置將一個可以旋轉的旋鈕和一個可以按壓的按鈕相結合,旋轉旋鈕實現(xiàn)水溫的高低調節(jié),按壓中間的按鈕實現(xiàn)了水路的切換;這樣的組合式按鈕,使用方便,簡潔,整體美觀。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切換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切換結構。
技術介紹
現(xiàn)有的機械切換水路和機械調溫是各自獨立的開關盒旋鈕,這樣的話,在切換水路和調溫是分開的,需要兩個分開的安裝結構,這樣就會造成整體產品(比如所恒溫龍頭)所占用的空間較大;而且,如果將切換水路的按鈕和調溫的旋鈕使用同一外形的話,容易操作錯誤,也有可能造成按鈕或旋鈕的破壞,因為旋鈕被誤認為是按鈕的話,容易按壓破壞旋鈕,然而旋鈕或按鈕這個零部件在市場上是無法單獨進行購買的,這樣就會造成旋鈕或按鈕的損壞就會使整個產品都無法使用,影響產品的使用壽命,同時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切換結構。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切換結構,包括本體,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進水口與出水口間的本體內設置有一過水道,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進水口相聯(lián)接的恒溫閥芯,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出水口相聯(lián)接的切換裝置;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切換裝置配合聯(lián)接的按鈕,所述按鈕的周側套設有一旋鈕,所述旋鈕與恒溫閥芯的閥桿配合聯(lián)接。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本體上設置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與旋鈕相聯(lián)接,所述固定座上安裝有第一齒輪,所述閥桿一端設置有與第一齒輪相配合的第二齒輪。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切換裝置包括一與按鈕相配合的第一切換桿,所述第一切換桿上設置有第一棘齒,所述第一切換桿與第二切換桿一端相聯(lián)接,所述第二切換桿上設置有與第一棘齒相配合的第二棘齒,所述第一切換桿另一端與用于和出水口相配合的堵頭一端相聯(lián)接,所述堵頭另一端設置有復位彈簧。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本體上還設置有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切換桿與第二切換桿套設在固定架內。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按鈕與第一切換桿配合的一端與固定座間設置有彈簧。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用于穿插按鈕的通孔,所述按鈕與第一切換桿配合的一端布設有彈片,所述彈片上設置有將按鈕與固定座聯(lián)接在一起的卡爪。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切換結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切換裝置將一個可以旋轉的旋鈕和一個可以按壓的按鈕相結合,旋轉旋鈕實現(xiàn)水溫的高低調節(jié),按壓中間的按鈕實現(xiàn)了水路的切換;這樣的組合式按鈕,使用方便,簡潔,整體美觀。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爆炸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狀態(tài)一的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狀態(tài)二的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按鈕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參考說明書附圖,一種切換結構,包括本體10,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進水口11和出水口12,在附圖中繪制以兩個進水口和兩個出水口為例,位于進水口與出水口間的本體內設置有一過水道13,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進水口相聯(lián)接的恒溫閥芯20,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出水口相聯(lián)接的切換裝置30;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切換裝置配合聯(lián)接的按鈕40,所述按鈕的周側套設有一旋鈕50,所述旋鈕與恒溫閥芯的閥桿21配合聯(lián)接,在一實施例中:恒溫閥芯和切換裝置分別位于過水道的兩端,具體的說,恒溫閥芯位于過水道的進水端,也就是說,恒溫閥芯的進水端與進水口相連通,恒溫閥芯的出水端與過水道相連通;切換裝置位于過水道的出水端,過水道的水流經過切換裝置實現(xiàn)了水路的切換,與其中一個出水口相連通。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中,所述本體上設置有一固定座60,所述固定座與旋鈕相聯(lián)接,更具體的說:固定座與旋鈕固定連接實現(xiàn)同步的轉動,所述固定座上安裝有第一齒輪61,所述閥桿一端設置有與第一齒輪相配合的第二齒輪22,本專利技術中:通過旋轉旋鈕來帶動固定座的轉動,而固定座帶動第一齒輪旋轉,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相嚙合實現(xiàn)旋鈕與恒溫閥芯閥桿的同步旋轉,這樣就可以控制兩個進水口的進水量,而這兩個進水口一個為冷水進水口,一個為熱水進水口,這樣實現(xiàn)了出水溫度的調節(jié)。本專利技術更具體的說:所述切換裝置包括一與按鈕40相配合的第一切換桿31,所述第一切換桿上設置有第一棘齒32,所述第一切換桿與第二切換桿33一端相聯(lián)接,所述第二切換桿上設置有與第一棘齒相配合的第二棘齒34,所述第一切換桿另一端與用于和出水口相配合的堵頭35一端相聯(lián)接,所述堵頭另一端設置有復位彈簧36,也就是說:通過第一棘齒和第二棘齒斜面的配合關系,實現(xiàn)了堵頭的在附圖中的上升或下降,這樣實現(xiàn)了不同水路的出水。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本體上還設置有一固定架70,所述第一切換桿與第二切換桿套設在固定架內,這樣確保了切換裝置的軸向穩(wěn)定性,防止了第一切換桿和第二切換桿的軸向錯位后失去切換功能,上述所述的軸向為第一切換桿和第二切換桿的軸線方向。為了方便按鈕的安裝,所述按鈕與第一切換桿配合的一端與固定座間設置有彈簧80,這樣可以在安裝按鈕后,按鈕自動復位到初始狀態(tài)。同樣的,防止彈簧將按鈕定出,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用于穿插按鈕的通孔,所述按鈕與第一切換桿配合的一端布設有彈片41,所述彈片上設置有將按鈕與固定座聯(lián)接在一起的卡爪42,這樣在安裝過程中,將按鈕通過通孔插入時,彈片被壓縮,直到彈片上的卡爪從通孔穿出后,彈片的復位回彈,使卡爪頂住通孔周側的平面,防止了按鈕被彈開。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專利技術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專利技術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專利技術所涵蓋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切換結構,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進水口與出水口間的本體內設置有一過水道,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進水口相聯(lián)接的恒溫閥芯,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出水口相聯(lián)接的切換裝置;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切換裝置配合聯(lián)接的按鈕,所述按鈕的周側套設有一旋鈕,所述旋鈕與恒溫閥芯的閥桿配合聯(lián)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切換結構,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進水口和出水口,位于進水口與出水口間的本體內設置有一過水道,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進水口相聯(lián)接的恒溫閥芯,所述過水道上設置有與出水口相聯(lián)接的切換裝置;所述本體上設置有與切換裝置配合聯(lián)接的按鈕,所述按鈕的周側套設有一旋鈕,所述旋鈕與恒溫閥芯的閥桿配合聯(lián)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切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上設置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與旋鈕相聯(lián)接,所述固定座上安裝有第一齒輪,所述閥桿一端設置有與第一齒輪相配合的第二齒輪。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種切換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裝置包括一與按鈕相配合的第一切換桿,所述第一切換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鄭舜川,高文,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建霖工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福建,35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