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eakproof type bearing end cover and a thin oil lubricating bearing box with better sealing performance and convenient sealing and replacement. The leak proof bearing end cover comprises a cover body, the first end cover, second cover, a connecting screw, a first sealing ring and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a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end cover main body and a first transparent cover between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transparent cover and second cover between the first cover and second. Cover by connecting screws on the cover body. The first sealing ring and the second sealing ring can form a return oil chamber and shaft, lubricating oil from the first sealing ring in the sealing ring second is leakage barrier, and stored to form a certain pressure to offset the bearing box part of the oil pressure in the oil return cavity, thereby reducing the leakage of lubricating oil, has good sealing performance; need to replace the seal, unscrew the screws after the first cover and second cover can be replaced by a small, fast and convenient, limited spa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防漏型軸承端蓋及稀油潤滑軸承箱
本技術涉及一種軸承端蓋及軸承箱,特別是一種防漏型軸承端蓋及稀油潤滑軸承箱。
技術介紹
為了防止潤滑油的漏出和軸承當中進入灰塵造成軸承的磨損,經常會在軸承端部設置軸承端蓋,起到定位、防塵和保護的作用。現有的軸承端蓋主要由具有軸孔的端蓋主體和設置在端蓋主體內的密封毛氈圈組成,其端蓋主體包括端蓋盤、設置在端蓋盤的內端面上的軸承壓環、以及沿端蓋盤的周向設置的法蘭盤,法蘭盤上設有連接孔。目前,臥式機組滑動軸承潤滑大多數是采用稀油潤滑,潤滑油在油盤的帶動下潤滑軸承,因此所需潤滑油多,油位較高,現有的軸承端蓋在使用過程中極易漏油。而且,毛氈圈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往往因為充滿油而失效,因此需要經常更換。在有傳動軸的狀態下,必須進行離線更換,由于現有的軸承端蓋結構所限,傳統的密封更換方式是將軸承端蓋從油箱或軸承座上拆下后再更換,更換完成后再將軸承端蓋裝回油箱或軸承座上。上述密封更換方式步驟繁瑣,耗時較長,往往對生產造成較大的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密封性能更好且密封更換方便的防漏型軸承端蓋。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防漏型軸承端蓋,包括端蓋主體,所述端蓋主體包括端蓋盤;還包括第一透蓋、第二透蓋和連接螺釘;所述端蓋盤的外端面上設有連接螺孔,端蓋盤內設有階梯孔,該階梯孔包括軸孔和直徑大于軸孔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與端蓋盤的外端面相鄰;所述第一透蓋呈環形,其上設有與連接螺孔相對應的第一連接通孔;所述第一透蓋內設有臺階孔,該臺階孔包括回油孔和直徑大于回油孔的第二槽孔,所述回油孔的直徑大于軸孔的直徑、小于第一槽孔的直徑 ...
【技術保護點】
防漏型軸承端蓋,包括端蓋主體(100),所述端蓋主體(100)包括端蓋盤(11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透蓋(200)、第二透蓋(300)和連接螺釘(600);所述端蓋盤(110)的外端面上設有連接螺孔(113),端蓋盤(110)內設有階梯孔,該階梯孔包括軸孔(111)和直徑大于軸孔(111)的第一槽孔(112),所述第一槽孔(112)與端蓋盤(110)的外端面相鄰;所述第一透蓋(200)呈環形,其上設有與連接螺孔(113)相對應的第一連接通孔(201);所述第一透蓋(200)內設有臺階孔,該臺階孔包括回油孔(202)和直徑大于回油孔(202)的第二槽孔(203),所述回油孔(202)的直徑大于軸孔(111)的直徑、小于第一槽孔(112)的直徑,所述第二槽孔(203)與第一透蓋(200)的外端面相鄰;所述第二透蓋(300)呈環形,其上設有與連接螺孔(113)相對應的第二連接通孔(301),其內徑小于第二槽孔(203)的直徑;所述第一透蓋(200)的內端面與端蓋盤(110)的外端面相貼合設置,所述第一槽孔(112)與第一透蓋(200)的內端面共同圍成第一環槽,所述第一環槽內設置有第一密 ...
【技術特征摘要】
1.防漏型軸承端蓋,包括端蓋主體(100),所述端蓋主體(100)包括端蓋盤(11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透蓋(200)、第二透蓋(300)和連接螺釘(600);所述端蓋盤(110)的外端面上設有連接螺孔(113),端蓋盤(110)內設有階梯孔,該階梯孔包括軸孔(111)和直徑大于軸孔(111)的第一槽孔(112),所述第一槽孔(112)與端蓋盤(110)的外端面相鄰;所述第一透蓋(200)呈環形,其上設有與連接螺孔(113)相對應的第一連接通孔(201);所述第一透蓋(200)內設有臺階孔,該臺階孔包括回油孔(202)和直徑大于回油孔(202)的第二槽孔(203),所述回油孔(202)的直徑大于軸孔(111)的直徑、小于第一槽孔(112)的直徑,所述第二槽孔(203)與第一透蓋(200)的外端面相鄰;所述第二透蓋(300)呈環形,其上設有與連接螺孔(113)相對應的第二連接通孔(301),其內徑小于第二槽孔(203)的直徑;所述第一透蓋(200)的內端面與端蓋盤(110)的外端面相貼合設置,所述第一槽孔(112)與第一透蓋(200)的內端面共同圍成第一環槽,所述第一環槽內設置有第一密封圈(400),所述第一密封圈(400)的內徑小于軸孔(111)的直徑,其厚度大于第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茂輝,張永康,周勇,
申請(專利權)人:攀枝花鋼城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