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永磁直流電機,其包括風葉、后端蓋、碳刷組件、電機轉子、機殼、磁鋼及前端蓋;所述風葉匹配安裝于后端蓋的末端,且該風葉與電機轉子的轉子軸的末端相匹配固定套接;所述磁鋼的形狀為與機殼的內孔相匹配的弧形板,該磁鋼共有兩個且對稱分布于機殼的內孔中;機殼通過螺桿固定卡接于后端蓋及前端蓋之間;所述電機轉子同軸匹配套接于機殼的內孔中,且該電機轉子的轉子軸兩端通過兩個滾珠軸承匹配固定于后端蓋及前端蓋上。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上述結構,使得永磁電機在同體積的永磁直流電機中具有更高轉速及更高功率的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永磁直流電機及電機轉子的繞線方法
本專利技術屬于一種永磁直流電機,尤其涉及一種永磁直流電機及電機轉子的繞線方法。
技術介紹
永磁直流電機按照有無電刷可分為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和永磁有刷直流電機。永磁直流電機是用永磁體建立磁場的一種直流電機。永磁直流電機廣泛應用于各種便攜式的電子設備或器具中,如錄音機、VCD機、電唱機、電動按摩器及各種玩具,也廣泛應用于汽車、摩托車、電動自行車、蓄電池車、船舶、航空、機械等行業,在一些高精尖產品中也有廣泛應用,如錄像機、復印機、照相機、手機、精密機床、銀行點鈔機、捆鈔機等。雖然現今的永磁直流電機已經越來越成熟,且體積越來越小,功率卻越來越大;但是,人們還在需求體積更小但功率更大的永磁直流電機。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高轉速、高功率的永磁直流電機及電機轉子的繞線方法。(二)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永磁直流電機,其包括風葉、后端蓋、碳刷組件、電機轉子、機殼、磁鋼及前端蓋;碳刷組件包括碳刷固定板及碳刷裝置,碳刷裝置共有兩個,該兩個碳刷裝置對稱固定連接于碳刷固定板的一個端面的兩頭,該碳刷固定板的另一個端面同軸匹配固定于后端蓋上;電機轉子包括轉子軸、換向器、后端板、轉子鐵心、前端板及轉子漆包線;后端板及前端板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的兩個端面上,且該后端板、轉子鐵心及前端板三者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上;換向器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上且安置于靠近后端板處;轉子漆包線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內;風葉匹配安裝于后端蓋的末端,且該風葉與電機轉子的轉子軸的末端相匹配固定套接;磁鋼的形狀為與機殼的內孔相匹配的弧形板,該磁鋼共有兩個且對稱分布于機殼的內孔中;機殼通過螺桿固定卡接于后端蓋及前端蓋之間;電機轉子同軸匹配套接于機殼的內孔中,且該電機轉子的轉子軸兩端通過兩個滾珠軸承匹配固定于后端蓋及前端蓋上。其中,碳刷裝置包括碳刷固定殼、碳刷及引線;碳刷設置于與之相匹配的碳刷固定殼內,該碳刷固定殼固定卡接于碳刷固定板上;碳刷面朝電機軸心的一端與換向器的一個掛鉤相匹配接觸,該碳刷背離電機軸心的一端與引線相匹配連接。其中,碳刷固定殼上設置有四個呈矩形分布的插入式卡腳,所述碳刷固定板上設置有兩組對稱分布且與該碳刷固定殼上的插入式卡腳相匹配的卡接孔;碳刷固定殼與碳刷固定板之間通過插入式卡腳插入卡接孔中相匹配卡接。其中,碳刷裝置還包括平面渦卷彈簧;碳刷在碳刷固定殼內通過平面渦卷彈簧的彈性預緊力與換向器的掛鉤相匹配接觸。其中,碳刷固定板與后端蓋之間設置有與碳刷固定板相匹配的絕緣槽紙;該碳刷固定板通過銅鉚釘與后端蓋相匹配固定連接。其中,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內設置有與之相匹配的轉子槽絕緣。其中,轉子鐵心上設置有2n(n為大于1的正整數)個以其軸心線為軸心呈圓形陣列均勻分布的嵌線槽;指定其中一個嵌線槽為1槽,并以1槽為起始槽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指定嵌線槽為1-2n槽;換向器上共設置有4n個以其軸心線為軸心呈圓形陣列均勻分布的掛鉤;在換向器上指定與1槽相匹配對應的一個掛鉤為1鉤,并以1鉤為起始鉤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指定掛鉤為1-4n鉤;電機轉子的繞線方法是:1槽進,n槽出,掛3n-1鉤;n+1槽進,2n槽出,掛n-1鉤;CCW轉槽。(三)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比同體積的永磁直流電機具有更高轉速及更高功率;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碳刷裝置安裝采用插入式卡扣的結構,使得其拆裝更加便捷;其中,在碳刷裝置中利用了平面渦卷彈簧,使得碳刷可以始終與換向器的掛鉤相匹配接觸,避免碳刷磨損導致接觸不良的情況出現,有效延長了使用壽命;且利用絕緣槽紙對各重點位置進行絕緣隔離,有效避免漏電和功率損耗的情況出現,使得本產品更加高功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永磁直流電機的結構示意爆炸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永磁直流電機的電機轉子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永磁直流電機的碳刷組件的結構示意爆炸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12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24換向器的掛鉤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12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24換向器的掛鉤的CCW轉槽繞線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16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32換向器的掛鉤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16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32換向器的掛鉤的CCW轉槽繞線圖。附圖標記說明:101、風葉;102、后端蓋;103、碳刷組件;104、電機轉子;105、機殼;106、磁鋼;107、前端蓋;1031、碳刷固定板;1032、碳刷裝置;1033、絕緣槽紙;1041、轉子軸;1042、換向器;1043、后端板;1044、轉子鐵心;1045、前端板;1046、轉子漆包線;10321、碳刷固定殼;10322、碳刷;10323、引線;10324、平面渦卷彈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圖1是本專利技術永磁直流電機的結構示意爆炸圖,主要體現了本永磁直流電機是由風葉101、后端蓋102、碳刷組件103、電機轉子104、機殼105、磁鋼106及前端蓋107組成的;圖2是本專利技術永磁直流電機的電機轉子的結構示意圖,重點反映了電機轉子104是由轉子軸1041、換向器1042、后端板1043、轉子鐵心1044、前端板1045及轉子漆包線1046組成的;圖3是本專利技術永磁直流電機的碳刷組件的結構示意爆炸圖,體現了碳刷組件103是由碳刷固定板1031及碳刷裝置1032組成的,并著重反映了碳刷裝置1032是由碳刷固定殼10321、碳刷10322、引線10323及平面渦卷彈簧10324;圖4是本專利技術12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24換向器的掛鉤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12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24換向器的掛鉤的CCW轉槽繞線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16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32換向器的掛鉤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16轉子鐵心的嵌線槽對應32換向器的掛鉤的CCW轉槽繞線圖。本專利技術永磁直流電機的結構如圖1及圖2所示,該永磁直流電機包括風葉101、后端蓋102、碳刷組件103、電機轉子104、機殼105、磁鋼106及前端蓋107;碳刷組件103包括碳刷固定板1031及碳刷裝置1032,碳刷裝置1032共有兩個,該兩個碳刷裝置1032對稱固定連接于碳刷固定板1031的一個端面的兩頭,該碳刷固定板1031的另一個端面同軸匹配固定于后端蓋102上;電機轉子104包括轉子軸1041、換向器1042、后端板1043、轉子鐵心1044、前端板1045及轉子漆包線1046;后端板1043及前端板1045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1044的兩個端面上,且該后端板1043、轉子鐵心1044及前端板1045三者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1041上;換向器1042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1041上且安置于靠近后端板1043處;轉子漆包線1046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1044的嵌線槽內;風葉101匹配安裝于后端蓋102的末端,且該風葉101與電機轉子104的轉子軸1041的末端相匹配固定套接;磁鋼106的形狀為與機殼105的內孔相匹配的弧形板,該磁鋼106共有兩個且對稱分布于機殼105的內孔中;機殼105通過螺桿固定卡接于后端蓋102及前端蓋107之間;電機轉子104同軸匹配套接于機殼105的內孔中,且該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直流電機包括風葉(101)、后端蓋(102)、碳刷組件(103)、電機轉子(104)、機殼(105)、磁鋼(106)及前端蓋(107);所述碳刷組件(103)包括碳刷固定板(1031)及碳刷裝置(1032),所述碳刷裝置(1032)共有兩個,該兩個碳刷裝置(1032)對稱固定連接于碳刷固定板(1031)的一個端面的兩頭,該碳刷固定板(1031)的另一個端面同軸匹配固定于后端蓋(102)上;所述電機轉子(104)包括轉子軸(1041)、換向器(1042)、后端板(1043)、轉子鐵心(1044)、前端板(1045)及轉子漆包線(1046);所述后端板(1043)及前端板(1045)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1044)的兩個端面上,且該后端板(1043)、轉子鐵心(1044)及前端板(1045)三者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1041)上;所述換向器(1042)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1041)上且安置于靠近后端板(1043)處;所述轉子漆包線(1046)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1044)的嵌線槽內;所述風葉(101)匹配安裝于后端蓋(102)的末端,且該風葉(101)與電機轉子(104)的轉子軸(1041)的末端相匹配固定套接;所述磁鋼(106)的形狀為與機殼(105)的內孔相匹配的弧形板,該磁鋼(106)共有兩個且對稱分布于機殼(105)的內孔中;機殼(105)通過螺桿固定卡接于后端蓋(102)及前端蓋(107)之間;所述電機轉子(104)同軸匹配套接于機殼(105)的內孔中,且該電機轉子(104)的轉子軸(1041)兩端通過兩個滾珠軸承匹配固定于后端蓋(102)及前端蓋(107)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直流電機包括風葉(101)、后端蓋(102)、碳刷組件(103)、電機轉子(104)、機殼(105)、磁鋼(106)及前端蓋(107);所述碳刷組件(103)包括碳刷固定板(1031)及碳刷裝置(1032),所述碳刷裝置(1032)共有兩個,該兩個碳刷裝置(1032)對稱固定連接于碳刷固定板(1031)的一個端面的兩頭,該碳刷固定板(1031)的另一個端面同軸匹配固定于后端蓋(102)上;所述電機轉子(104)包括轉子軸(1041)、換向器(1042)、后端板(1043)、轉子鐵心(1044)、前端板(1045)及轉子漆包線(1046);所述后端板(1043)及前端板(1045)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1044)的兩個端面上,且該后端板(1043)、轉子鐵心(1044)及前端板(1045)三者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1041)上;所述換向器(1042)同軸匹配固定套接于轉子軸(1041)上且安置于靠近后端板(1043)處;所述轉子漆包線(1046)匹配安裝于轉子鐵心(1044)的嵌線槽內;所述風葉(101)匹配安裝于后端蓋(102)的末端,且該風葉(101)與電機轉子(104)的轉子軸(1041)的末端相匹配固定套接;所述磁鋼(106)的形狀為與機殼(105)的內孔相匹配的弧形板,該磁鋼(106)共有兩個且對稱分布于機殼(105)的內孔中;機殼(105)通過螺桿固定卡接于后端蓋(102)及前端蓋(107)之間;所述電機轉子(104)同軸匹配套接于機殼(105)的內孔中,且該電機轉子(104)的轉子軸(1041)兩端通過兩個滾珠軸承匹配固定于后端蓋(102)及前端蓋(107)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直流電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裝置(1032)包括碳刷固定殼(10321)、碳刷(10322)及引線(10323);所述碳刷(10322)設置于與之相匹配的碳刷固定殼(10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方紹林,吳先財,貝國生,楊忠,萬勇,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萬冠電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