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emission of InP quantum dots, namely the use of InCl3 and three (diethylamino) phosphine, with oil amine solvent, first synthesized with specific surface defects of InP core, then wrapped on the surface of ZnSe, or ZnSe and ZnS get covered, exciton emission (about 600nm) fluorescence and defect (about 825nm) InP quantum dots double emission.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近紅外熒光發射的InP量子點的制備
:本專利技術涉及近紅外熒光發射(825nm)的InP量子點的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量子點是一類新型納米熒光材料,尺寸多在2-10nm之間,具有獨特的光學性質,如吸收光譜寬,熒光光譜窄,峰位置可通過尺寸或組分調節等。這些特征使得量子點在太陽能電池、顯示器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同時,量子點相比有機熒光染料有抗光漂白、量子產率高等優點,因此在生物學成像中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研究和應用最多的II-VI型量子點(CdSe、CdTe等),由于含有鎘等高毒性元素,考慮到對環境的潛在污染,不適合大規模應用。尤其在生物學方面,鎘離子具有明顯的神經毒性,限制了CdSe等量子點在生物體內的應用。為此,近年來人們將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低毒量子點的研究中,其中InP量子點尤其受到關注。2007年Peng等人充分優化了合成條件,得到發射峰在450-750nm可調的高質量的InP量子點。然而該方法使用三(三甲基硅基)膦作為磷源,該磷源昂貴而且極易氧化。2015年Hens等人利用三(二乙胺基)膦等新型磷源,成功合成了InP量子點。通過使用不同的銦鹽(InCl3,InBr3和InI3),并在InP表面包裹ZnSe,可以使InP的發射峰在500-670nm范圍內可調。由此可見InP量子點的合成已經比較成熟。然而目前為止,已經報道的InP量子點的最大發射波長都不超過750nm。由于長波長(800-1000nm)的近紅外光對生物組織的穿透能力強,不易受到組織自發熒光的干擾,因此合成發射波長>800nm的InP量子點,對于生物體內成像方面的應用具有重要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近紅外熒光發射的InP量子點的制備,其特征在于利用InCl3和三(二乙胺基)膦,以油胺為溶劑,首先合成含有特定表面缺陷的InP核,然后包裹ZnSe外殼,或依次包裹ZnSe和ZnS外殼,得到同時發射激子熒光(約600nm)和缺陷熒光(約825nm)的InP量子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近紅外熒光發射的InP量子點的制備,其特征在于利用InCl3和三(二乙胺基)膦,以油胺為溶劑,首先合成含有特定表面缺陷的InP核,然后包裹ZnSe外殼,或依次包裹ZnSe和ZnS外殼,得到同時發射激子熒光(約600nm)和缺陷熒光(約825nm)的InP量子點。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InP量子點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合成含有特定表面缺陷的InP核:將一定量的InCl3和ZnCl2在氮氣氛圍中在約180℃下溶于油胺,然后注入相應量的三(二乙胺基)膦,回流30-60分鐘。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InP量子點的制備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大偉,張杰,王杰,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藥科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