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背電極主體,設置在背電極主體上的主柵線和副柵線;其中,副柵線與主柵線直接連接,或副柵線通過互聯條與主柵線連接;副柵線的寬度不小于互聯條的寬度。由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上的副柵線的寬度不小于互聯條的寬度,相較于現有技術中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上的副柵線的寬度遠小于互聯條的寬度,因此,在保證提高組件同等功率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上的副柵線的數量,從而減少導電漿料的用量,進而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太陽能電池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電池
,尤其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
技術介紹
隨著人類對利用太陽能認識的提高,光伏組件的市場形勢越來越好,其中,涉及晶硅電池片的晶硅電池組件和少量份額的異質結電池組件逐漸成為了市場的主流產品。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各個生產廠家都在努力提高組件功率和降低生產成本。起初,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無副柵線,使得內部載流子傳輸較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功率損失。為了彌補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功率損失,目前,市場上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設置了多條副柵線,副柵線的寬度一般為50μm~60μm,副柵線的數量一般為100條~200條,甚至更多。如圖1所示,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1具有主柵線2和多條副柵線31。其中,多條副柵線31可以使載流子傳輸的距離縮短,從而更好地提高背電極一側的載流子傳輸性能,快速匯集載流子形成電流傳輸至主柵線2上,主柵線2通過焊帶將電池片串聯成太陽能電池組件,并將各串聯的電池片上的電流通過匯流條匯流到組件外部,進而提高組件的發電功率。雖然背電極主體具備較多副柵線時,可以彌補組件的功率損失,但是增加了導電漿料的用量,進而增加了生產成本。因此,如何在提高組件功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是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此,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太陽能電池,用以解決在提高組件功率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的技術問題。因此,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背電極主體,設置在所述背電極主體上的主柵線和副柵線;其中,所述副柵線與所述主柵線直接連接,或所述副柵線通過互聯條與所述主柵線連接;所述副柵線的寬度不小于所述互聯條的寬度。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副柵線的寬度與所述互聯條的寬度一致。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副柵線的寬度為0.5mm~10mm。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副柵線的數量隨著所述主柵線的數量增多而減少。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副柵線的數量為1條~50條。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副柵線包括至少一條與所述主柵線之間具有設定夾角的第一副柵線。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設定夾角為30°~15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第一副柵線之間具有相等的間距。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副柵線還包括至少一條與所述主柵線相互平行的第二副柵線。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所述第二副柵線之間具有相等的間距。本技術有益效果如下: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背電極主體,設置在背電極主體上的主柵線和副柵線;其中,副柵線與主柵線直接連接,或副柵線通過互聯條與主柵線連接;副柵線的寬度不小于互聯條的寬度。由于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上的副柵線的寬度不小于互聯條的寬度,相較于現有技術中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上的副柵線的寬度遠小于互聯條的寬度,因此,在保證提高組件同等功率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上的副柵線的數量,從而減少導電漿料的用量,進而降低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之一;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之二;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之三;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最大輸出功率焊接損失與無副柵線的太陽能電池的最大輸出功率焊接損失統計圖;圖6為現有技術中的太陽能電池的最大輸出功率焊接損失與無副柵線的太陽能電池的最大輸出功率焊接損失統計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如圖2所示,包括:背電極主體1,設置在背電極主體1上的主柵線2和副柵線32;其中,副柵線32與主柵線2直接連接,或副柵線32通過互聯條(圖中未示出)與主柵線2連接;副柵線32的寬度不小于互聯條的寬度。具體地,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由于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1上的副柵線32的寬度不小于互聯條的寬度,相較于現有技術中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1上的副柵線31的寬度遠小于互聯條的寬度,因此,在保證提高組件同等功率的情況下,可以減少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的背電極主體1上的副柵線32的數量,從而減少導電漿料的用量,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在具體實施時,由于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中副柵線32的寬度是根據互聯條的寬度進行設置的,因此,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副柵線32的寬度可以與互聯條的寬度一致。具體地,副柵線32的寬度可以為0.5mm~10mm。較佳地,副柵線32的寬度可以為1.2mm~1.6mm。更佳地,副柵線32的寬度可以選取1.2mm、1.4mm或1.5mm。進一步地,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副柵線32的高度可以為5μm~60μm,較佳地,副柵線32的高度可以為25μm。在具體實施時,為了收集整個太陽能電池上的載流子,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副柵線32一般設置在非主柵區域,因此,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副柵線32的數量隨著主柵線2的數量增多而減少。具體地,以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副柵線32通過互聯條與主柵線2連接為例進行說明,在副柵線32的數量過多的情況下,不僅會造成載流子的傳輸路徑過于飽和,而且互聯條的數量會增多,從而導致互聯條的整體電阻增大,不利于載流子的傳輸;在副柵線32的數量過少的情況下,會造成載流子不能及時有效傳輸至主柵線2處。因此,需要合理設置副柵線32的數量。基于此,在具體實施時,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副柵線32的數量可以為1條~50條。較佳地,副柵線32的數量可以為5條~15條。更佳地,副柵線32的數量可以選取6條、8條或10條。在具體實施時,為了便于副柵線32和主柵線2的連接,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電池中,如圖3所示,副柵線32包括至少一條與主柵線2之間具有設定夾角的第一副柵線32a。需要說明的是,各第一副柵線32a與主柵線2之間的夾角β可以只存在一個,也可以存在多個,在此不做限定。例如,各第一副柵線32a與主柵線2之間可以只存在一個45°的夾角β,又如,可以僅部分第一副柵線32a與主柵線2之間形成45°的夾角β,剩余部分第一副柵線32a與主柵線2相互垂直。具體地,在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上述太陽能電池中,如圖3所示,設定夾角β可以為30°~150°。較佳地,設定夾角β可以為45°、60°、90°、120°或135°。在設定夾角β為90°時,第一副柵線32a與主柵線2垂直設置。在具體實施時,若第一副柵線32a為多條,為了保持各第一副柵線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背電極主體,設置在所述背電極主體上的主柵線和副柵線;其中,所述副柵線與所述主柵線直接連接,或所述副柵線通過互聯條與所述主柵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柵線的寬度不小于所述互聯條的寬度;所述副柵線的數量為1條~50條。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太陽能電池,包括:背電極主體,設置在所述背電極主體上的主柵線和副柵線;其中,所述副柵線與所述主柵線直接連接,或所述副柵線通過互聯條與所述主柵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柵線的寬度不小于所述互聯條的寬度;所述副柵線的數量為1條~50條。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柵線的寬度與所述互聯條的寬度一致。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柵線的寬度為0.5mm~10mm。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柵線的數量隨著所述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元恒,張樹旺,柳大為,楊富琨,李寶勝,雒哲廷,蔡明,楊榮,李立偉,郭鐵,
申請(專利權)人:新奧光伏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北,1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