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光學導航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15791277 閱讀: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20:51
    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一種光學導航裝置,包括發光單元、光學導航芯片與外罩。發光單元用以提供光束照射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光學導航芯片包括感測陣列,但不具有用以對反射光束做聚焦處理的光學透鏡。感測陣列相對于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而設置,用以接收發光單元所提供的光束由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反射后所產生的反射光束。外罩具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且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間呈一個夾角,以避免光束經外罩的第一表面反射至光學導航芯片的感測陣列,其中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之間的夾角介于10度至15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光學導航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光學導航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無需采用對反射光束做聚焦處理的光學透鏡的光學導航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許多光學導航裝置具有無孔的設計以提供良好的防塵性。一般來說,這些光學導航裝置均設置有光學透鏡,以使由光源發出并從外罩反射回來的光不會直接進入影像感測器,進而產生噪聲并影響感測結果。然而,當光源與影像感測器之間的距離拉近時,便不容易通過光學透鏡的設置來避免由光源發出并從外罩反射回來的光直接進入影像感測器。因此,對于未設置有光學透鏡的無孔光學導航裝置而言,便需要其他特殊設計來防止由光源發出并從外罩反射回來的光直接進入影像感測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學導航裝置,包括發光單元、光學導航芯片與外罩。發光單元用以提供光束照射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光學導航芯片包括感測陣列,但不具有用以對反射光束做聚焦處理的光學透鏡。感測陣列相對于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而設置,用以接收發光單元所提供的光束由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反射后所產生的反射光束。外罩具有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且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間呈一個夾角,以避免發光單元所提供的光束經外罩的第一表面反射至光學導航芯片的感測陣列。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發光單元為一同調光源,以提供一同調光束。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同調光束的50%強度范圍的一發散角介于16度至18度。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間的夾角介于10度至15度。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外罩與該光學導航芯片間的該夾角為12.5度。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的感測陣列之間的距離系小于外罩與發光單元之間的距離。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發光單元與該光學導航芯片的該感測陣列之間相隔一可調整的距離。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外罩的該第一表面為凹折狀,該第一表面具有至少兩種不同的斜率。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外罩的該第一表面的一部分具有一曲度。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外罩由一透光材質制成。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光學導航芯片的該感測陣列為一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影像感測陣列。在本專利技術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其中該外罩呈平板狀,且該外罩的厚度介于0.5毫米至1毫米。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專利技術的光學導航裝置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于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光學導航裝置中,通過將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設置為彼此夾一個角度的方式,于不影響裝置體積的情況下即能有效地避免由光源發出并從外罩反射回來的光直接進入感測陣列而造成噪聲影響感測結果。如此一來,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光學導航裝置便能同時具有防塵、避免噪聲與體積輕巧的優點。為使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及
    技術實現思路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專利技術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所附圖式僅系用來說明本專利技術,而非對本專利技術的權利范圍作任何的限制。附圖說明圖1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的示意圖。圖1B、圖1C與圖1D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的外罩的示意圖。圖2為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之間未夾一角度的光學導航裝置的示意圖。圖3A與圖3B分別為根據圖1與圖2的光學導航裝置的感測陣列所感測到的能量分布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的示意圖。圖5為根據本專利技術另一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的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2、4、5:光學導航裝置10、20、40、50:發光單元12、22、42、52:光學導航芯片14、14b、14c、14d、24、44、54:外罩141、141b、141c、141d、241、441、541:第一表面142、242、442、542:第二表面B:基板S:感測陣列D、D’、Dc:距離T:厚度θ、θ’:夾角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將參看隨附圖式更充分地描述各種例示性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展示一些例示性實施例。然而,本專利技術概念可能以許多不同形式來體現,且不應解釋為限于本文中所闡述的例示性實施例。確切而言,提供此等例示性實施例使得本專利技術將為詳盡且完整,且將向熟習此項技術者充分傳達本專利技術概念的范疇。在諸圖式中,類似數字始終指示類似元件。(光學導航裝置的實施例)圖1A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的示意圖。如圖1A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光學導航裝置1包括發光單元10、光學導航芯片12與外罩14,其中發光單元10與光學導航芯片12均設置于基板B上。發光單元10用以提供光束照射位移產生單元(未圖示)的表面。光學導航芯片12包括有感測陣列S,感測陣列S與發光單元10之間相距有一距離D。此外,感測陣列S相對于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而設置,以接收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反射發光單元10的光束所產生的反射光束。于此須說明的是,于本實施例中,感測陣列S為無透鏡感測陣列,無透鏡感測陣列是指不具有用以對前述的反射光束做聚焦處理光學透鏡的感測陣列。外罩14用以防止灰塵掉落于光學導航芯片12的表面。外罩14具有第一表面141與第二表面142,并具有厚度T。請參照圖1B至圖1D,圖1B至圖1D為根據本專利技術例示性實施例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的外罩的示意圖。由圖1B所繪示的外罩的示意圖可以了解到,于一實施例中,外罩14b可為平板狀,也就是說,外罩14b的第一表面141b僅具有一種斜率,舉例來說,外罩14b的厚度介于0.5毫米至1毫米。于另一實施例中,外罩14c的第一表面141c為凹折狀,即如圖1C所示。也就是說,外罩14c的第一表面141c具有至少兩種不同的斜率,呈一凹折狀的表面。于又一實施例中,外罩14d的第一表面141d的一部分具有曲度,即如圖1D所示,外罩14d的第一表面141d的一部分呈一曲面。須說明地是,上述圖1B至圖1D所繪示的實施例為例示說明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光學導航裝置1中外罩14的厚度與其第一表面141的態樣,并非用以限制本專利技術。值得注意地是,于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光學導航裝置1中,外罩14與光學導航芯片12間呈一夾角θ,以避免發光單元10所提供的光束經外罩14的第一表面141部分地反射至光學導航芯片12的感測陣列S,形成噪聲進而影響感測結果。請復參照圖1A,于本實施例中,發光單元10所提供的光束用以照射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以感測位移產生單元的移動情況,其中位移產生單元可例如為鼠標滾輪,但本專利技術于此并不限制。然而,由于光學導航裝置1具有用以提供防塵效果的外罩14,因此于發光單元10所提供的光束照射至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之前,此光束會先抵達外罩14的第一表面141,同時此光束會經由外罩14的第一表面141部分地反射。請同時參照圖1A與圖2,圖2為外罩與光學導航芯片之間未夾一角度的光學導航裝置的示意圖。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光學導航裝置1A與圖2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2的差別在于,于圖2所繪示的光學導航裝置2中,外罩24與光學導航芯片22系呈平行設置,故如圖2所示,于發光單元20所提供的光束照射至位移產生單元(未圖示)的表面之前,此光束會先抵達外罩24的第一表面241,同時此光束會經由外罩24的第一表面241部分地反射,其中該些反射光中的一部分會進入感測陣列S中。然而如前述,感測陣列S所接收的是位移產生單元的表面反射發光單元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光學導航裝置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學導航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發光單元,用以提供一光束照射一位移產生單元的一表面;一光學導航芯片,包括:一感測陣列,為一無透鏡感測陣列,該感測陣列相對于該表面而設置,接收該表面反射該光束產生的該反射光束;以及一外罩,具有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其中該外罩與該光學導航芯片間呈一夾角,以避免該光束經該外罩的該第一表面反射至該光學導航芯片的該感測陣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光學導航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發光單元,用以提供一光束照射一位移產生單元的一表面;一光學導航芯片,包括:一感測陣列,為一無透鏡感測陣列,該感測陣列相對于該表面而設置,接收該表面反射該光束產生的該反射光束;以及一外罩,具有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其中該外罩與該光學導航芯片間呈一夾角,以避免該光束經該外罩的該第一表面反射至該光學導航芯片的該感測陣列。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導航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發光單元為一同調光源,以提供一同調光束。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導航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同調光束的50%強度范圍的一發散角介于16度至18度。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導航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外罩與該光學導航芯片間的該夾角介于10度至15度。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導航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外罩與該光學導航芯片間的該夾角為12.5度。...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鍾慶霖
    申請(專利權)人: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无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天堂 | 男人av无码天堂|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十八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无遮挡骂过 |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黑人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