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教學用具,具體是一種視覺傳達教學用具,包括有底座、桌面、映像燈、映像儀;底座上部設有底座絲桿,桌面下部設有桌面絲桿,底座絲桿和桌面絲桿通過螺桿連接;桌面上部設有映像燈和映像儀;映像燈和映像儀之間設有教學實物體;教學實物體通過帶有升降功能的升降架放置于桌面的上部。其優點在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有映像燈和映像儀,通過教學實物體的旋轉,能夠直觀的觀察到教學實物體的平面圖輪廓線,加深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電動機,可調節教學實物體的高度,適用于不同升高的教師和學生,通過滾輪上的自鎖裝置,可方便移動和固定,避免教學用具搬運過程中意外磕碰和砸腳,省時省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視覺傳達教學用具
本技術涉及一種教學用具,具體是一種視覺傳達教學用具。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繁榮和人們審美水平的不斷提高,平面設計及其相關專業開始興起,這些專業被統稱為視覺傳達專業,通過視覺的方式將設計師的理念傳達給其他人。視覺傳達的從業者需要很輕的表達基礎和技巧,一種最為簡介的方式是通過手繪來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想法。另外,制圖是一個視覺傳達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它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必修課,它研究用投影法解決空間幾何問題,在平面上表達空間物體。在制圖學習中,將三視圖轉化二視圖為是一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需要學生有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不是很直觀。目前常用的教具往往很難直觀形象的解釋三視圖投影原理及表現視圖模型內部輪廓線,從而造成初學者學習困難。在這個過程中,用于輔助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的教學顯示需要被提供,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授課內容,單純講解方法枯燥,現在多采用掛圖展示,現有展示架通常采用各種材料的板條安裝搭接在一起,形成展示架,不僅浪費時間、人力和板材,而且大多數外形簡陋,組合方式單一,組裝程序復雜,演示準備時間長,耽誤教學時間,利用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視覺傳達教學用具的現有技術中,學生無法直觀的觀察物體的視圖;教師授課時單純的講解很枯燥;耽誤教學時間,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視覺傳達教學用具。一種視覺傳達教學用具,包括有底座、桌面、映像燈、映像儀;底座上部設有底座絲桿,桌面下部設有桌面絲桿,底座絲桿和桌面絲桿通過螺桿連接;桌面的上部左側設有映像燈,映像燈通過支架活動固定于桌面;桌面的上部右側設有映像儀;映像燈和映像儀之間設有教學實物體,教學實物體位于映像燈和映像儀之間的中心連線處;教學實物體通過帶有升降功能的升降架放置于桌面的上部。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具體優化的,桌面的材料為不銹鋼;支架帶有磁性,升降架帶有磁性。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具體優化的,底座內部設有電機,電機帶動底座絲桿轉動,電機為步進電機。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具體優化的,映像燈的燈頭位置設有將光平行發射出的收光裝置,收光裝置為直筒圓環,直筒圓環的內表面涂有反光銀粉。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具體優化的,映像燈設有兩種發光模式,發光模式為近光模式和遠光模式。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具體優化的,映像儀為木制或塑料制的四邊形框架,框架內部附著有影像紙,影像紙上帶有等間距排列的方格,方格的間距為10mm。作為本方案進一步具體優化的,底座的底部四角設有便于移動教學用具的滾輪,滾輪上設有自鎖式制動裝置。本技術和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在于:本技術結構簡單,設有映像燈和映像儀,通過教學實物體的旋轉,能夠直觀的觀察到教學實物體的平面圖輪廓線,加深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電動機,可調節教學實物體的高度,適用于不同升高的教師和學生,通過滾輪上的自鎖裝置,可方便移動和固定,避免教學實物體搬運過程中意外磕碰和砸腳,省時省力。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滾輪,2、底座,3、底座絲桿,4、桌面絲桿,5、映像儀,6、教學實物體,7、映像燈,8、支架,9、桌面。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雖然附圖中顯示了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應當理解,可以以各種形式實現本公開而不應被這里闡述的實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本公開,并且能夠將本公開的范圍完整的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本實用的原理是:設有映像燈7和映像儀5,通過教學實物體6的旋轉,能夠直觀的觀察到教學實物體6的平面圖輪廓線,加深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率。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視覺傳達教學用具,如圖1所示,包括有底座2、桌面9、映像燈7、映像儀5。底座2上部設有底座絲桿3,桌面9下部設有桌面絲桿4,底座絲桿3和桌面絲桿4通過螺桿連接。桌面9的材料為不銹鋼,桌面9的上部左側設有映像燈7,映像燈7通過支架8活動固定于桌面9,支架8帶有磁性,可以方便的將映像燈7在桌面9上移動和固定,簡單便捷。另外,映像燈7的燈頭位置設有將光平行發射出的收光裝置,收光裝置為直筒圓環,直筒圓環的內表面涂有反光銀粉。映像燈7設有兩種發光模式,發光模式為近光模式和遠光模式。這樣的設計可以將映像燈7進行近光可遠光的切換,可以便捷的調整成像圖案的大小。桌面9的上部左側設有映像儀5,映像儀5呈白底的平面。映像儀5為木制或塑料制的四邊形框架,框架內部附著有影像紙,影像紙上帶有等間距排列的方格,方格的間距為10mm。映像燈7和映像儀5之間設有教學實物體6,教學實物體6位于映像燈7和映像儀5之間的中心連線處。教學實物體6通過帶有升降功能的升降架放置于桌面9的上部,升降架的設置可以方便的調整教學實物體6的高度,使映像燈7、教學實物體6和映像儀5三點連成一線,便于教學實物體6通過映像燈7的照射在映像儀5上成像。另外,升降架帶有磁性,可以方便的將教學實物體6在桌面9上移動和固定,簡單便捷。底座2內部設有電機,電機帶動底座絲桿3轉動,電機為步進電機,可以適當的調整桌面9的高度,便于臺下的學生觀察。底座2的底部四角設有便于移動教學用具的滾輪1,滾輪1上設有自鎖式制動裝置,可方便移動和固定,避免教學用具搬運過程中意外磕碰和砸腳,省時省力。最后所應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視覺傳達教學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2)、桌面(9)、映像燈(7)、映像儀(5);所述底座(2)上部設有底座絲桿(3),所述桌面(9)下部設有桌面絲桿(4),所述底座絲桿(3)和所述桌面絲桿(4)通過螺桿連接;所述桌面(9)的上部左側設有映像燈(7),所述映像燈(7)通過支架(8)活動固定于所述桌面(9);所述桌面(9)的上部右側設有映像儀(5);所述映像燈(7)和所述映像儀(5)之間設有教學實物體(6),所述教學實物體(6)位于所述映像燈(7)和所述映像儀(5)之間的中心連線處;所述教學實物體(6)通過帶有升降功能的升降架放置于所述桌面(9)的上部;所述桌面(9)的材料為不銹鋼;所述支架(8)帶有磁性,所述升降架帶有磁性;所述底座(2)內部設有電機,所述電機帶動所述底座絲桿(3)轉動,所述電機為步進電機;所述映像燈(7)的燈頭位置設有將光平行發射出的收光裝置,所述收光裝置為直筒圓環,所述直筒圓環的內表面涂有反光銀粉;所述映像儀(5)為木制或塑料制的四邊形框架,所述框架內部附著有影像紙,所述影像紙上帶有等間距排列的方格,所述方格的間距為10m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視覺傳達教學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2)、桌面(9)、映像燈(7)、映像儀(5);所述底座(2)上部設有底座絲桿(3),所述桌面(9)下部設有桌面絲桿(4),所述底座絲桿(3)和所述桌面絲桿(4)通過螺桿連接;所述桌面(9)的上部左側設有映像燈(7),所述映像燈(7)通過支架(8)活動固定于所述桌面(9);所述桌面(9)的上部右側設有映像儀(5);所述映像燈(7)和所述映像儀(5)之間設有教學實物體(6),所述教學實物體(6)位于所述映像燈(7)和所述映像儀(5)之間的中心連線處;所述教學實物體(6)通過帶有升降功能的升降架放置于所述桌面(9)的上部;所述桌面(9)的材料為不銹鋼;所述支架(8)帶有磁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向欣,周函,李晉慶,李孟陽,白曉,孫冠東,陳曉旭,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工程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河南,4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