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水產品的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包括對水體的處理、對大閘蟹的處理;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對水體處理、對大閘蟹處理,有效的提高大閘蟹的抗逆性,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減少患病率,有效降低大閘蟹的死亡率,大閘蟹的平均存活率在97.5%,較傳統養殖方法,大閘蟹存活率平均提高8.3%。
Disease prevention method for hairy crab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quaculture technology of aquatic products, in particular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eventing diseases including water crabs; handling the crabs processing; the processing of water treatment, crabs, crab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istance, enhance their immunity, reduce the risk of infe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crabs, crabs average survival rate at 97.5%,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breeding crabs survival rate of an average increase of 8.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水產品的養殖
,具體涉及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
技術介紹
大閘蟹營養豐富,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瘀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熱、化瘀、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筋傷骨折、過敏性皮炎,蟹殼煅灰,調以蜂蜜,外敷可治黃蜂蜇傷或其他無名腫毒,蟹肉也是兒童天然滋補品,經常食用可以補充優質蛋白和各種微量元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對飲食質量要求也非常高,人們對營養價值豐富的大閘蟹的需求量也在極速增長,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大閘蟹產量并不能滿足人們的迫切需求,由于目前水體質量收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大閘蟹生存環境不斷惡化,導致大閘蟹極易感染疾病,另一方面,大閘蟹在養殖過程中,由于養殖的不合理,導致大閘蟹自身抵抗力下降,增大了疾病感染的風險,直接導致大閘蟹成活率較低,產量降低、收益下降,因此提高大閘蟹自身抵抗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是目前大閘蟹養殖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包括對水體的處理、對大閘蟹的處理;其中,對大閘蟹的處理,由投放前的預處理和投放后的日常管理組成。進一步,所述的對水體的處理,是投放大閘蟹幼苗前,先將消毒劑投放在水體中混合,放置1~2d后,再第二次投放消毒劑,其中消毒劑的第一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0.8~1.2%,消毒劑的第二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2.2~2.5%。進一步,所述的消毒劑,是將艾葉、連翹、牛蒡子、大青葉按1∶0.2~0.3∶0.8~1.2∶0.1~0.2的質量比混合,加水熬煮,過濾,加熱將濾液濃縮至1/3,加入濃縮液體積的3~4倍的乙醇,靜置24h后,回收乙醇,加入殘余液質量的0.2~0.25倍的醋,磁力攪拌器攪拌10~15min,即可,其中,乙醇濃度為60~70%。進一步,所述的預處理,是選取無病害、個頭較大、活動能力較強的蟹苗,用2.5~3%的鹽水浸泡8~12min,撈出,讓其在空曠的場地上自由活動24h以上,再用浸泡液浸泡20~25min,即可。進一步,所述的浸泡液,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夏枯草20~30、防己18~22、玉米須6~8、天門冬1~2、蜂蜜3~6、維生素C4~7、葡萄糖25~30。進一步,所述的浸泡液,是將夏枯草、防己、玉米須和天門冬混合,加水熬煮30~40min,過濾,加入濾液質量5倍量的乙醇,靜置10h以上,回收乙醇,得殘余液;再將葡萄糖加水兌成含量為10~15%的溶液,加入蜂蜜和維生素C,拌勻后,與殘余液混合即可。進一步,所述的日常管理,包括以下步驟:不定時噴施藥劑、調節池水的溶氧量、調節池水的PH值。進一步,所述的藥劑,是將苦參、艾葉、大青葉等質量混合,加水,在90~100℃下熬煮40~50min,過濾,加入5倍濾液質量的乙醇,回流3次以上,每次10~15min,減壓回收乙醇,得殘余液,加入殘余液質量的0.1~0.12倍的活性炭,混勻即可,其中乙醇濃度為70~75%。進一步,所述的調節池水的溶氧量,是通過在池中安裝曝氣裝置進行溶氧的調節,在曝氣管的出口處設置有一層碳酸鈣,曝氣管中的氣體先經過碳酸鈣再進入水體中。進一步,所述的調節池水的PH值,是通過鹽酸或者石灰水進行調節,養殖池的PH值為7.5~8。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通過對水體處理、對大閘蟹處理,有效的提高大閘蟹的抗逆性,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風險,減少患病率,有效降低大閘蟹的死亡率,大閘蟹的平均存活率在97.5%,較傳統養殖方法,大閘蟹存活率平均提高8.3%。通過對進水前的水體處理,有效保證水源的健康,避免了水體中病原體的滋生,減少細菌、病毒對大閘蟹幼苗的侵害,能有效提高大閘蟹的存活率,同時,采用的消毒劑是采用中藥配制而成的消毒劑,不僅效果明顯,且對水體無污染,中藥中的有益成分還能促進大閘蟹的生長,增強體質;對蟹苗進行預處理,能有效增強幼苗的免疫力,提升抗病性,提高幼苗投放后的適應力,提高存活率。采用中藥配制而成的藥劑,不僅對病原體的滅殺效果明顯,且對水體無污染,為大閘蟹的生長營造安全、無菌的生長環境,通過乙醇的萃取能釋放中藥中的有益成分還能促進大閘蟹的生長,增強大閘蟹體質,活性炭的加入,能有效將部分雜質吸附,提高水質。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任何在本實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進或代替,仍屬于本專利技術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實施例1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包括對水體的處理、對大閘蟹的處理;其中,對大閘蟹的處理,由投放前的預處理和投放后的日常管理組成。所述的對水體的處理,是投放大閘蟹幼苗前,先將消毒劑投放在水體中混合,放置1~2d后,再第二次投放消毒劑,其中消毒劑的第一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0.8%,消毒劑的第二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2.2%。所述的消毒劑,是將艾葉、連翹、牛蒡子、大青葉按1∶0.2∶0.8∶0.1的質量比混合,加水熬煮,過濾,加熱將濾液濃縮至1/3,加入濃縮液體積的3倍的乙醇,靜置24h后,回收乙醇,加入殘余液質量的0.2倍的醋,磁力攪拌器攪拌10min,即可,其中,乙醇濃度為60%。所述的預處理,是選取無病害、個頭較大、活動能力較強的蟹苗,用2.5%的鹽水浸泡8min,撈出,讓其在空曠的場地上自由活動24h以上,再用浸泡液浸泡20~25min,即可。所述的浸泡液,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夏枯草20kg、防己18kg、玉米須6kg、天門冬1kg、蜂蜜3kg、維生素C4kg、葡萄糖25kg。所述的浸泡液,是將夏枯草、防己、玉米須和天門冬混合,加水熬煮30min,過濾,加入濾液質量5倍量的乙醇,靜置10h以上,回收乙醇,得殘余液;再將葡萄糖加水兌成含量為10%的溶液,加入蜂蜜和維生素C,拌勻后,與殘余液混合即可。所述的日常管理,包括以下步驟:不定時噴施藥劑、調節池水的溶氧量、調節池水的PH值。所述的藥劑,是將苦參、艾葉、大青葉等質量混合,加水,在90℃下熬煮40min,過濾,加入5倍濾液質量的乙醇,回流3次以上,每次10min,減壓回收乙醇,得殘余液,加入殘余液質量的0.1倍的活性炭,混勻即可,其中乙醇濃度為70%。所述的調節池水的溶氧量,是通過在池中安裝曝氣裝置進行溶氧的調節,在曝氣管的出口處設置有一層碳酸鈣,曝氣管中的氣體先經過碳酸鈣再進入水體中。所述的調節池水的PH值,是通過鹽酸或者石灰水進行調節,養殖池的PH值為7.5。實施例2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包括對水體的處理、對大閘蟹的處理;其中,對大閘蟹的處理,由投放前的預處理和投放后的日常管理組成。所述的對水體的處理,是投放大閘蟹幼苗前,先將消毒劑投放在水體中混合,放置1~2d后,再第二次投放消毒劑,其中消毒劑的第一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1.2%,消毒劑的第二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2.5%。所述的消毒劑,是將艾葉、連翹、牛蒡子、大青葉按1∶0.3∶1.2∶0.2的質量比混合,加水熬煮,過濾,加熱將濾液濃縮至1/3,加入濃縮液體積的4倍的乙醇,靜置24h后,回收乙醇,加入殘余液質量的0.25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對水體的處理、對大閘蟹的處理;其中,對大閘蟹的處理,由投放前的預處理和投放后的日常管理組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對水體的處理、對大閘蟹的處理;其中,對大閘蟹的處理,由投放前的預處理和投放后的日常管理組成。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水體的處理,是投放大閘蟹幼苗前,先將消毒劑投放在水體中混合,放置1~2d后,再第二次投放消毒劑,其中消毒劑的第一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0.8~1.2%,消毒劑的第二次的投放量是池水總體積的2.2~2.5%。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劑,是將艾葉、連翹、牛蒡子、大青葉按1∶0.2~0.3∶0.8~1.2∶0.1~0.2的質量比混合,加水熬煮,過濾,加熱將濾液濃縮至1/3,加入濃縮液體積的3~4倍的乙醇,靜置24h后,回收乙醇,加入殘余液質量的0.2~0.25倍的醋,磁力攪拌器攪拌10~15min,即可,其中,乙醇濃度為60~70%。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預處理,是選取無病害、個頭較大、活動能力較強的蟹苗,用2.5~3%的鹽水浸泡8~12min,撈出,讓其在空曠的場地上自由活動24h以上,再用浸泡液浸泡20~25min,即可。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閘蟹的防病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泡液,由以下按重量份計的原料組成:夏枯草20~30、防己18~22、玉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碧鳳,王萬明,雷波,
申請(專利權)人:銅仁市凱盛水產養殖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