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是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方法如下:向培養皿蓋中加入適量的待吸收液體,稱取高吸水性樹脂顆粒,記為m
Test method for pressure back permeability of high water absorbent resi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testing the reverse pressure of a high water absorption resi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dding a proper amount of liquid to be absorbed in a culture dish cover, and taking a high water absorption resin particle as m;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測試方法,特別是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
技術介紹
高吸水性樹脂是一種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夠吸收自身重量幾百倍至千倍的水分,并且在吸水后具有較好的保水性能,加壓條件下也能實現較高的吸收量,吸水能力特強,無毒、無害、無污染。但是現有產品通常存在著吸水溶脹后在一定壓力下返滲量較大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檢測方法測量其加壓后的返滲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方法簡單易測,適用性強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專利技術是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特點是:其方法如下:(1)向培養皿蓋中加入適量的待吸收液體;(2)根據設定的吸收倍率,稱取對應質量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記為ms;(3)準備若干張與培養皿蓋內徑相等的濾紙,稱量濾紙和培養皿底盤的總質量,記為m0;(4)將稱量過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快速均勻撒入裝有待吸收液體的培養皿蓋中,以此作為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計時起點;(5)待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2-10min后,在顆粒上方依次放置已稱重的濾紙和培養皿底盤,在培養皿底盤上方放置一定重量的標準砝碼進行加壓,以此作為加壓返滲量測試的計時起點;(6)在加壓0.5min-24h后,拿下砝碼和培養皿底盤,夾起濾紙并將濾紙上粘有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去除,稱量濾紙與培養皿底盤的總重,記為m1;(7)m=(m1-m0)/ms,m即為每克高吸水性樹脂在對應吸收倍率及加壓條件下的返滲量。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步驟(1)中,所述的待吸收液體為生理鹽水、去離子水、純凈水、自來水或人工尿。生理鹽水選用0.9%的生理鹽水。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步驟(2)中,所述的吸收倍率是指每克高吸水性樹脂吸收待吸收液體的質量倍率,如設定生理鹽水的吸收倍率為25倍,則1g高吸水性樹脂吸收生理鹽水25g。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步驟(3)中,所述的濾紙為低速定性濾紙、中速定性濾紙或高速定性濾紙。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步驟(3)中,所述濾紙的張數為5-15張。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步驟(5)中,所述的標準砝碼重量為100g-2000g。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培養皿蓋和培養皿底盤的規格為Φ90mm×15mm。本專利技術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是:待吸收液體的溫度為23±2℃或37±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整個測試方法過程精準,操作簡單易測,而且成本低,適用性強,檢測結果能直觀地的顯示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從而能很容易判斷高吸水性樹脂產品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測試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具體技術方案,以便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地理解本專利技術,而不構成對其權利的限制。實施例1,參考圖1,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方法如下:(1)選用玻璃培養皿1套,規格為Φ90mm×15mm,設定生理鹽水吸收倍率為20倍,向培養皿蓋3中加入40g的0.9%生理鹽水,生理鹽水的溫度為21℃;(2)根據設定的吸收倍率20倍,使用精確度0.001g的電子天平稱取2.000g高吸水性樹脂顆粒4,記為ms;(3)準備10張Φ90mm中速定性濾紙5,稱量濾紙5和培養皿底盤2的總質量為42.304g,記為m0;(4)將稱量過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4快速均勻撒入裝有0.9%生理鹽水的培養皿蓋3中,以此作為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計時起點;(5)待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2min后,在顆粒上方依次放置已稱重的濾紙5和培養皿底盤2,在培養皿底盤2上方放置500g的標準砝碼1進行加壓,以此作為加壓返滲量測試的計時起點;(6)在加壓1h后,拿下砝碼和培養皿底盤2,用不銹鋼鑷子夾起濾紙5并用毛刷將濾紙上粘有的少量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去除,稱量濾紙與培養皿底盤的總重為42.514,記為m1;(7)m=(m1-m0)/ms=(42.514-42.304)/2.000=0.105g,m即為每克高吸水性樹脂在21℃、20倍生理鹽水吸收倍率、500g加壓1h條件下的返滲量。實施例2,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方法如下:(1)選用玻璃培養皿1套,規格為Φ90mm×15mm,設定生理鹽水吸收倍率為40倍,向培養皿蓋中加入40g的生理鹽水,生理鹽水的溫度為22℃;(2)根據設定的吸收倍率40倍,使用精確度0.001g的電子天平稱取1.000g高吸水性樹脂顆粒,記為ms;(3)準備15張Φ90mm中速定性濾紙,稱量濾紙和培養皿底盤的總質量為45.346g,記為m0;(4)將稱量過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快速均勻撒入裝有生理鹽水的培養皿蓋中,以此作為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計時起點;(5)待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10min后,在顆粒上方依次放置已稱重的濾紙和培養皿底盤,在培養皿底盤上方放置1000g的標準砝碼進行加壓,以此作為加壓返滲量測試的計時起點;(6)在加壓24h后,拿下砝碼和培養皿底盤,用不銹鋼鑷子夾起濾紙并用毛刷將濾紙上粘有的少量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去除,稱量濾紙與培養皿底盤的總重為53.623g,記為m1;(7)m=(m1-m0)/ms=(53.623-45.346)/1.000=8.277g,m即為每克高吸水性樹脂在22℃、40倍生理鹽水吸收倍率、1000g加壓24h條件下的返滲量。實施例3,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方法如下:(1)選用玻璃培養皿1套,規格為Φ90mm×15mm,設定生理鹽水吸收倍率為30倍,向培養皿蓋中加入60g的0.9%生理鹽水,0.9%生理鹽水的溫度為25℃;(2)根據設定的吸收倍率30倍,使用精確度0.001g的電子天平稱取2.000g高吸水性樹脂顆粒,記為ms;(3)準備12張Φ90mm中速定性濾紙,稱量濾紙和培養皿底盤的總質量為43.516g,記為m0;(4)將稱量過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快速均勻撒入裝有生理鹽水的培養皿蓋中,以此作為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計時起點;(5)待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5min后,在顆粒上方依次放置已稱重的濾紙和培養皿底盤,在培養皿底盤上方放置500g的標準砝碼進行加壓,以此作為加壓返滲量測試的計時起點;(6)在加壓12h后,拿下砝碼和培養皿底盤,用不銹鋼鑷子夾起濾紙并用毛刷將濾紙上粘有的少量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去除,稱量濾紙與培養皿底盤的總重為53.623g,記為m1;(7)m=(m1-m0)/ms=(54.823-43.516)/2.000=5.654g,m即為每克高吸水性樹脂在25℃、30倍生理鹽水吸收倍率、500g加壓12h條件下的返滲量。實施例4,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方法如下:(1)選用玻璃培養皿1套,規格為Φ90mm×15mm,設定去離子水吸收倍率為80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1)向培養皿蓋中加入適量的待吸收液體;(2)根據設定的吸收倍率,稱取對應質量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記為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如下:(1)向培養皿蓋中加入適量的待吸收液體;(2)根據設定的吸收倍率,稱取對應質量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記為ms;(3)準備若干張與培養皿蓋內徑相等的濾紙,稱量濾紙和培養皿底盤的總質量,記為m0;(4)將稱量過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快速均勻撒入裝有待吸收液體的培養皿蓋中,以此作為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計時起點;(5)待高吸水性樹脂顆粒溶脹2-10min后,在顆粒上方依次放置已稱重的濾紙和培養皿底盤,在培養皿底盤上方放置一定重量的標準砝碼進行加壓,以此作為加壓返滲量測試的計時起點;(6)在加壓0.5min-24h后,拿下砝碼和培養皿底盤,夾起濾紙并將濾紙上粘有的高吸水性樹脂顆粒去除,稱量濾紙與培養皿底盤的總重,記為m1;(7)m=(m1-m0)/ms,m即為每克高吸水性樹脂在對應吸收倍率及加壓條件下的返滲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水性樹脂加壓返滲量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富軍,王翔,王英苗,韓衛,王奎奎,唐德榮,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虹創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