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prehensive pipe rack, including pipes arranged along the same direction of the cabin, the first escape channel, air inlet and exhaust channels, the pipeline near the first cabin escape passage provided with one-way fire doors, second escape passag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one-way and the fire door the first escape passage, the air intake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let passage and the pipeline cabin, the cabin and the exhaust pipe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ir exhaus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scape channel, air inlet and exhaust channels, one side near the first escape passage in the pipeline cabin opened one-way fire door, and set second between the one-way fire door and the first escape escape, escape form the safety system of escape across the board layout, to meet the exit and vent long unable to set the distance the ground through the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escape and gas pipeline cabin ventilation requirement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綜合管廊
本技術涉及管廊
,具體涉及一種綜合管廊。
技術介紹
綜合管廊是當今熱點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需求。綜合管廊納管范圍包括給水、中水、雨水、污水、電力、通訊、熱力和天然氣等各類市政公用管線,且建設部要求建設有綜合管廊的路段,各類管線應盡量入廊。根據現行綜合管廊規范:天然氣及電力電纜艙室每200m應設一個防火分區;天然氣艙室、電力電纜艙室逃生口間距不宜大于200m,熱力艙室逃生口間距不應大于400m,當熱媒介質為蒸汽時逃生口間距不應大于100m,其他艙室逃生口間距不宜大于400m。規范對于綜合管廊通風口設置間距沒有明確規定,但規定天然氣艙室事故時,事故分區及相鄰分區的事故風機應當開啟;其他艙室內發生火災時應當關閉火災艙室及相鄰艙室的通風。實際工程應用中,綜合管廊各艙室防火分區均為每200m一個(蒸汽供熱除外),而逃生口一般均為每400m一個,通風口一般為每400m一組(一進一排),分別對各艙室每2個防火分區形成通風。對于過較長距離河道或其他障礙時,綜合管廊往往無法滿足逃生口間距要求,且無法滿足天然氣艙室發生事故既要關閉防火分區防火門又要加強事故分區及相鄰分區通風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綜合管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遇到過較長距離河道或其他障礙時,無法滿足人員逃生及天然氣管艙事故通風要求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綜合管廊,包括沿同一方向設置的管道艙、第一逃生通道,所述管道艙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的一側開設有單向防火門,所述單向防火門與所述第一逃生通道之間設有第二逃生通道。進一步的,還包括進風通道和排風通道,所述管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綜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同一方向設置的管道艙、第一逃生通道(1),所述管道艙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的一側開設有單向防火門(4),所述單向防火門(4)與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之間設有第二逃生通道(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綜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同一方向設置的管道艙、第一逃生通道(1),所述管道艙靠近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的一側開設有單向防火門(4),所述單向防火門(4)與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之間設有第二逃生通道(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綜合管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進風通道(2)和排風通道(3),所述管道艙包括電力電纜艙(81)、第一綜合艙(82)、第二綜合艙(83)和天然氣管艙(84),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與所述天然氣管艙(84)相鄰設置,所述進風通道(2)位于所述第一逃生通道(1)上方,所述排風通道(3)位于所述天然氣管艙(84)上方,所述進風通道(2)與所述天然氣管艙(84)之間設有進風裝置(6),所述天然氣管艙(84)與所述排風通道(3)之間設有排風裝置(7)。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綜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氣管艙(84)依次劃分成若干防火分區(841),相鄰兩個防火分區(841)之間通過防火墻(85)和雙向防火門分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綜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防火分區(841)對應至少一個進風裝置(6)和一個排風裝置(7),所述進風裝置(6)和排風裝置(7)分別與每個防火分區(841)兩側的防火墻(85)對應。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綜合管廊,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鄔亦俊,鐘俊彬,王海,吳國榮,張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上海,3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