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屬于果樹種植領域,包括在藍莓定植前,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對藍莓的根系進行浸泡,再將浸泡完的藍莓種植,配合田間管理;其中,浸泡的時間為5?8h,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1.0×10
Method for planting multi mycorrhizal Blueberry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lanting method of multi mycorrhizal blueberry,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ruit cultivation, including in blueberry before planting, soaking with root microbial spore suspension of blueberries, then soak the end with blueberry cultivation, field management; among them, the soaking time was 5 8h, micro biological concentration of spore suspension was 1 * 10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果樹種植領域,且特別涉及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
技術介紹
藍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藍漿果,屬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桔亞科(Vaccinioideae)越桔屬(Vacciniodeae)植物。藍莓果實含有防止腦神經衰老、增強心臟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獨特功效物質,因此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倍受人們青睞。藍莓的栽培約有近百年歷史。美國最先進行了人工栽培。繼美國之后,荷蘭、加拿大、德國、波蘭、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國競相引種栽培,根據自己國家的氣候特點和資源優勢開展了具有本國特色的藍莓研究和栽培工作;我國對藍莓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對于藍莓的引進和種植時間均較短,因而,對于種植藍莓時如何提高藍莓的產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人們對保健養生的重視以及人們對藍莓的保健效果,例如:藍莓中的花色苷對眼睛的良好保健效果,能夠明顯減輕眼睛的疲勞以及提高夜間的視力等的了解,市場上對于藍莓的需求量進而不斷上升。藍莓的根系分布較淺,而且纖細,沒有根毛,對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吸收有限,導致藍莓沒有足夠的養分以用于發育出足夠的果實,進而導致藍莓的產量得不到提高,不能充分的滿足市場的需求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此種植方法能夠明顯的提高藍莓菌根的量,利用真菌和藍莓根系的共生,有效地改善由于藍莓根系分布淺,而且纖細,沒有根毛,而不容易從土壤中吸取充足的養分用于生長和結果的現象;該種植方法增加了藍莓菌根的量,利用菌根的真菌從土壤中吸取養分供給藍莓生長和結果,進而提高種植藍莓的單位面積產量,則可以提高藍莓種植的經濟效益。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包括在藍莓定植前,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對藍莓的根系進行浸泡,再將浸泡完的藍莓種植,配合田間管理;其中,浸泡的時間為5-8h,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1.0×104-1.0×105CFU/mL。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能夠明顯的提高藍莓菌根的量,利用真菌和藍莓根系的共生,有效地改善由于藍莓根系分布淺,而且纖細,沒有根毛,而不容易從土壤中吸取充足的養分用于生長和結果的現象;該種植方法增加了藍莓菌根的量,利用菌根的真菌從土壤中吸取養分供給藍莓生長和結果,進而提高種植藍莓的單位面積產量,則可以提高藍莓種植的經濟效益。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下面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進行具體說明。在進行藍莓的種植前,可以先選取坡度為8-12°的土地,進行翻耕等種植前的準備,以利于后期的藍莓種植和田間管理等。需要說明的是,選取的上述土地的土壤pH值最佳為4.5-5.5,若土地的pH值不在上述范圍內,則需要在種植前對土壤的pH值進行調整,直到土壤pH符合藍莓的生長。具體地,若土壤的pH小于最佳值則可以在土壤中添加適量的堿性物質,使土壤pH上升到最佳的值;若土壤的pH大于最佳的值則可以在土壤中添加適量的酸性物質,使土壤pH下降到最佳的值。選好種植地后,可以先對種植地進行翻耕和施用基肥。通常土地翻耕可以結合除草一起進行,將雜草一并埋入土壤,待雜草在土壤中腐壞,即形成腐殖質,可以進一步為藍莓的生長和結果提供養分;并且翻耕過程中,還可以直接將基肥混入土地,為藍莓的生長和結果提供必要的養分。需要說明的是,本專利技術中施用的基肥可以是腐殖質,且基肥應當要使土壤中的有機質的含量能夠達到8-12%。在選好的土地上每間隔1.2-1.5m設置種植行,并在種植行上種植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浸泡過根部的藍莓。需要說明的是,相鄰的種植行之間的間隔距離適宜可以避免藍莓樹的枝條散開,樹冠膨大后彼此相互競爭生長空間,而導致產量不升反降;還有利于藍莓種植過程中,勞動者對藍莓樹進行修剪、施肥、采摘等田間管理工作。進一步地,藍莓根部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進行浸泡時,浸泡的時間為5-8h,且使用的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1.0×104-1.0×105CFU/mL;將藍莓的根部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浸泡之后,即可移栽至種植行中。由于,在移栽前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對藍莓的根部進行過浸泡,故在移栽后,藍莓的根部更容易形成菌根,以利于藍莓的根系在共生真菌的幫助下,對土壤中的各種營養物質的吸收。而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對藍莓的根系進行浸泡時,浸泡的時間不應該太長,適宜的浸泡時間一方面能夠保證微生物孢子充分進入藍莓的根系,并在藍莓移栽于種植地后快速形成大量的菌根,另一方面能夠確保藍莓的根系不會因為長時間的浸泡而潰爛,即可以確保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浸泡過根系的藍莓移栽后較高的成活率。具體地,制備上述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微生物包括青霉屬真菌或樹粉孢屬真菌。利用青霉屬真菌和樹粉孢屬真菌形成藍莓的菌根,可以促進藍莓對土壤中的氮、磷、鉀等元素的吸收,例如:藍莓是喜銨態氮的,對銨態氮的吸收率要高于硝態氮,但是通過增加藍莓菌根的量,可以明顯的促進藍莓對有機氮的吸收能力;而且藍莓的菌根還可以阻止藍莓根系中的磷元素外泄;侵染于藍莓根系的菌根真菌還會分泌有機酸,從而使不容易溶解的有機和無機化合物成為可溶態的養分,進而被藍莓吸收。在大量的菌根的作用下,能夠有效地提高種植藍莓的單位面積的產量。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的根系,可以使用上述其中一種真菌制備微生物孢子懸浮液進行浸泡,例如:僅用青霉屬真菌制備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的根系;也可以用兩種真菌的混合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的根系,例如:用青霉屬真菌和樹粉孢屬真菌的混合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根系,在上述混合孢子懸浮液中,青霉屬真菌和樹粉孢屬真菌的孢子數量比可以為2-3:1;還可以先用一種真菌制備的孢子懸浮液對藍莓的根系浸泡,再使用另一種真菌制備的孢子懸浮液對藍莓根系浸泡,例如:先用濃度為1.0×104-1.0×105CFU/mL的青霉屬真菌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的根系3-5h后,再用濃度為1.0×104-1.0×105CFU/mL的樹粉孢屬真菌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的根系2-3h。需要說明的是,如上述的先用青霉屬真菌制備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的根系3-5h后,再用樹粉孢屬真菌制備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的根系2-3h的浸泡方式,可以利用兩種不同的微生物孢子,形成與兩種真菌共生的菌根,能夠進一步提升藍莓利用菌根吸收養分的能力,并有效地促進藍莓的生長發育。進一步地,浸泡藍莓的根系時,控制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溫度為28-35℃,在上述溫度下,微生物孢子具有較高的活性,能夠較為快速的浸入藍莓的根系,進而可以相對的縮短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浸泡藍莓根系的時間,但依然能夠在藍莓移栽后快速的形成菌根,促進藍莓快速吸收養分。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藍莓是喜酸植物,在酸性環境中重金屬含量相對較高,菌根真菌則可以有效地起到緩解作用,避免藍莓受到重金屬的毒害,生長不受抑制,進而保證藍莓充足的單位產量。進一步地,在每個種植行上相鄰的兩株藍莓的間隔距離為0.8-1m。如果藍莓之間的間隔距離過窄,當藍莓的樹冠散開后,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藍莓定植前,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對藍莓的根系進行浸泡,再將浸泡完的藍莓種植,配合田間管理;其中,所述浸泡的時間為5?8h,所述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1.0×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藍莓定植前,用微生物孢子懸浮液對藍莓的根系進行浸泡,再將浸泡完的藍莓種植,配合田間管理;其中,所述浸泡的時間為5-8h,所述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濃度為1.0×104-1.0×105CFU/mL。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備所述微生物孢子懸浮液的微生物包括青霉屬真菌或樹粉孢屬真菌中的至少一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濃度為1.0×104-1.0×105CFU/mL的青霉屬真菌孢子懸浮液浸泡所述藍莓的根系3-5h后,再用濃度為1.0×104-1.0×105CFU/mL的樹粉孢屬真菌孢子懸浮液浸泡所述藍莓的根系2-3h。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菌根藍莓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藍莓種植時,種植行的間距為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澤銀,
申請(專利權)人:黃平縣華富生態種養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貴州,5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