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機架,攪拌斗和攪拌葉,攪拌斗為敞口設置,攪拌葉設于攪拌斗內且由設于攪拌斗外的第一電機驅動旋轉;攪拌斗通過旋轉軸旋轉設置在機架上,包括開口向上的攪拌位和開口向下的卸料清洗位;攪拌斗下方設有由機架向下傾斜的卸料板,當攪拌斗處于卸料清洗位時,攪拌斗的開口搭接在卸料板上;攪拌斗外側設有用于保持攪拌斗處于攪拌位的固定裝置;機架兩側分別設有用于清洗攪拌斗的高壓水槍,高壓水槍由絲桿機構帶動伸入攪拌斗內對攪拌斗進行清洗并能在絲桿機構上來回移動。具有可自動清洗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
本技術涉及攪拌機
,特別涉及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
技術介紹
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骨料,與水和其他添加物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而得的常用建筑材料。為了將上述原材料充分混合,需要將上述原料加入水泥攪拌機中,在攪拌葉的強力剪切力作用下進行充分攪拌。攪拌均勻并卸料后,混凝土漿料難以完全卸盡,殘余的混凝土容易粘接在攪拌機內部結構件上,若不及時清理,很快就會固結在攪拌機的內殼體上以,可導致攪拌機內的有效容積減小,或者固結在攪拌葉上,破壞攪拌葉,會影響后續混凝土的混合質量。因此,需要對攪拌機內部殘余混凝土進行及時有效清洗。授權公告號為CN205130111U、授權公告日為2016年04月06日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具有自動清洗裝置的建筑用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攪拌箱和粉碎室,其在攪拌箱的腔體內伸進一根進水管道,進水管道上設置有若干個噴頭,攪拌箱的腔體外的進水管道上設置有增壓水泵,上述結構用以對殘留在襯板和攪拌旋轉葉片機構上的固體料進行及時清理。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進水管道和噴頭均設于攪拌腔體內,在攪拌機攪拌過程中,會有砂漿和泥漿等隨著攪拌葉的轉動而被揚起,被揚起的砂漿和泥漿可能會粘結在噴頭上從而堵住噴頭,不僅影響沖洗效果,而且還需要對進水管道和噴頭進行清洗和維護,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其解決了現有攪拌機清洗不方便的問題,具有可自動清洗的效果。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機架,攪拌斗和攪拌葉,攪拌斗為敞口設置,攪拌葉設于攪拌斗內且由設于攪拌斗外的第一電機驅動旋轉;其特征是:攪拌斗通過旋轉軸旋轉設置在機架上,包括開口向上的攪拌位和開口向下的卸料清洗位;攪拌斗下方設有由機架向下傾斜的卸料板,當攪拌斗處于卸料清洗位時,攪拌斗的開口搭接在卸料板上;攪拌斗外側設有用于保持攪拌斗處于攪拌位的固定裝置;機架兩側分別設有用于清洗攪拌斗的高壓水槍,高壓水槍由絲桿機構帶動伸入攪拌斗內對攪拌斗進行清洗并能在絲桿機構上來回移動。采用上述結構,攪拌斗由固定裝置固定在攪拌位對混凝土進行攪拌,攪拌完成后翻轉到卸料清洗位進行卸料與清洗。高壓水槍設于機架兩側,所以在攪拌和卸料過程中漿料難以飛濺到水槍上堵住出水口,便于高壓水槍的維護。需要清洗時,絲桿機構帶動高壓水槍運動并伸入到攪拌斗內,對攪拌斗進行清洗。并且高壓水槍能在絲桿機構上來回運動,實現對攪拌斗的自動清洗。進一步優選為:高壓水槍包括槍體,噴管和套設在噴管外的噴頭,噴頭上分布有若干出水孔;噴頭與噴管轉動連接,噴頭內壁上固定有能夠在水的推動下帶動噴頭旋轉的葉輪;槍體底部通過軟管和高壓水泵連接到供水管,軟管的一端連接到高壓水泵且另一端穿過槍體內部并在槍體內部與噴管遠離噴頭的一端連接。采用上述結構,水流從供水管進入高壓水泵加壓后沿軟管進入噴管和噴頭,從噴頭上的出水孔中噴出形成水柱,從而對攪拌斗內壁進行清洗。噴頭內的葉輪在水流的帶動下旋轉進而帶動整個噴頭繞噴管旋轉,使水柱均勻噴射在攪拌斗的內壁。進一步優選為:絲桿機構包括由第二電機控制旋轉的絲桿,套設在絲桿外且與絲桿配合的絲桿套筒以及用于限制絲桿套筒旋轉的滑桿,第二電機受控于控制器并能進行定時正反轉。采用上述結構,第二電機由控制器控制第二電機定時正反轉,從而槍體沿絲桿來回運動,使水柱更加均勻地噴射在攪拌斗的內壁,使得清洗更加徹底和自動化,不需要人工來調節高壓水槍的位置,清洗更加方便,減少人力。進一步優選為:固定裝置包括設于機架上的圓臺形的卡箍和設于攪拌斗外側的圓柱形的固定桿,卡箍分為第一箍體和第二箍體第一箍體的一端和第二箍體的一端互相鉸接,第一箍體和第二箍體的另一端通過可分離的螺栓固定;卡箍的內徑和固定桿的外徑配合。采用上述結構,第一箍體固定在機架上,旋轉第二箍體,使攪拌斗處于攪拌位,固定桿正好卡入第一箍體內,再旋轉第二箍體,將螺栓鎖定,固定桿即被鎖緊在卡箍內,限制攪拌斗旋轉,從而使攪拌斗能夠穩定地處于攪拌位對混凝土漿料進行攪拌。并且該結構簡單穩定。進一步優選為:攪拌斗的開口處設有延伸板。采用上述結構,攪拌斗處于卸料清洗位時延伸板能夠搭接在卸料板上,形成一個相對平坦的傾斜平面,利于卸料和清洗。進一步優選為:攪拌斗外側設有用于控制攪拌斗旋轉的操作桿。采用上述結構,操作桿的設置有利于方便攪拌斗的翻轉。進一步優選為:噴頭的端部為圓臺形,且球形噴頭上分布有若干出水孔。采用上述結構,水柱沿出水孔向不同方向噴出,從而對攪拌斗內壁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清洗。進一步優選為:絲桿機構外可伸縮地設有用于防止絲桿機構被清洗時的水和泥漿損壞的保護套。采用上述結構,保護套能夠用來保護絲桿機構,具有防水、防塵、防泥漿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絲桿機構的使用壽命。進一步優選為:卡箍內表面設有橡膠墊圈。采用上述結構,橡膠墊圈有利于固定桿和卡箍之間的卡緊,也具有一定的防振效果,使得攪拌斗攪拌時更加穩定。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高壓水槍設于機架兩側,所以在攪拌和卸料過程中漿料難以飛濺到水槍上堵住出水口,便于高壓水槍的維護;2、清洗過程中通過絲桿機構帶動槍體來回運動,配合球形噴頭的轉動,實現對攪拌斗的自動清洗,而不需要人工來調節高壓水槍的位置,清洗更加方便,減少人力。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例的卸料清洗位結構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的攪拌位結構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示出了卡箍和固定桿的結構;圖4是實施例的圖3中B部局部放大圖;圖5是實施例的圖1中A部局部放大圖;圖6是實施例的噴管和噴頭結構示意圖。圖中,11、機架;12、攪拌斗;121、延伸板;122、操作桿;13、攪拌葉;14、第一電機;15、高壓水槍;151、槍體;152、噴管;153、噴頭;1531、葉輪;1532、出水孔;16、卸料板;17、軟管;18、高壓水泵;19、供水管;21、卡箍;211、第一箍體;212、第二箍體;213、橡膠墊圈;22、固定桿;31、第二電機;32、絲桿;33、絲桿套筒;34、滑桿;35、保護套。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如圖1所示,包括機架11、攪拌斗12、攪拌葉13、驅動攪拌葉13的第一電機14、高壓水槍15和卸料板16。攪拌葉13設于攪拌斗12內且通過攪拌軸與設于攪拌斗12外的第一電機14相連并由第一電機14驅動旋轉。攪拌斗12為敞口設置,且攪拌斗12的開口處設有延伸板121。攪拌斗12通過旋轉軸旋轉設置在機架11上,旋轉軸與攪拌軸同軸設置。攪拌斗12外側設有控制攪拌斗12旋轉的操作桿122,攪拌斗12下方設有一端固定在機架11上一端搭接在地面上且從機架11向地面呈向下傾斜趨勢的卸料板16。當攪拌斗12的開口向下旋轉時,攪拌斗12上的延伸板121搭接在卸料板16上進行卸料和清洗。為了便于描述,將攪拌斗12開口豎直向上的狀態稱為攪拌位(如圖2),延伸板121搭接在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機架(11),攪拌斗(12)和攪拌葉(13),攪拌斗(12)為敞口設置,攪拌葉(13)設于攪拌斗(12)內且由設于攪拌斗(12)外的第一電機(14)驅動旋轉;其特征是:攪拌斗(12)通過旋轉軸旋轉設置在機架(11)上,包括開口向上的攪拌位和開口向下的卸料清洗位;攪拌斗(12)下方設有攪拌斗(12)下方設有一端固定在機架(11)上一端搭接在地面上且從機架(11)向地面呈向下傾斜趨勢的卸料板(16),當攪拌斗(12)處于卸料清洗位時,攪拌斗(12)的開口搭接在卸料板(16)上;攪拌斗(12)外側設有用于保持攪拌斗(12)處于攪拌位的固定裝置;機架(11)兩側分別設有用于清洗攪拌斗(12)的高壓水槍(15),高壓水槍(15)由絲桿機構帶動伸入攪拌斗(12)內對攪拌斗(12)進行清洗并能在絲桿機構上來回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包括機架(11),攪拌斗(12)和攪拌葉(13),攪拌斗(12)為敞口設置,攪拌葉(13)設于攪拌斗(12)內且由設于攪拌斗(12)外的第一電機(14)驅動旋轉;其特征是:攪拌斗(12)通過旋轉軸旋轉設置在機架(11)上,包括開口向上的攪拌位和開口向下的卸料清洗位;攪拌斗(12)下方設有攪拌斗(12)下方設有一端固定在機架(11)上一端搭接在地面上且從機架(11)向地面呈向下傾斜趨勢的卸料板(16),當攪拌斗(12)處于卸料清洗位時,攪拌斗(12)的開口搭接在卸料板(16)上;攪拌斗(12)外側設有用于保持攪拌斗(12)處于攪拌位的固定裝置;機架(11)兩側分別設有用于清洗攪拌斗(12)的高壓水槍(15),高壓水槍(15)由絲桿機構帶動伸入攪拌斗(12)內對攪拌斗(12)進行清洗并能在絲桿機構上來回移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清洗混凝土攪拌機,其特征是:高壓水槍(15)包括槍體(151),噴管(152)和套設在噴管(152)外的噴頭(153),噴頭(153)上分布有若干出水孔(1532);噴頭(153)與噴管(152)轉動連接,噴頭(153)內壁上固定有能夠在水的推動下帶動噴頭(153)旋轉的葉輪(1531);槍體(151)底部通過軟管(17)和高壓水泵(18)連接到供水管(19),軟管(17)的一端連接到高壓水泵(18)且另一端穿過槍體(151)內部并在槍體(151)內部與噴管(152)遠離噴頭(153)的一端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家坤,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振惠建混凝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