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屬于電力電子變換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拓撲結構是在單相全橋拓撲結構的基礎上,在直流輸入端接2個開關管S1和S2,其中S1為主開關管,S2為續流開關管,該拓撲結構采用單極性PWM調制方法進行控制,由于在直流輸入端接了2個開關管,與單相全橋拓撲結構相比,當采用單極性PWM控制方法時,共模電壓的幅值不會發生變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屬于電力電子變換器。
技術介紹
光伏發電具有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特點,在應對能源及環境危機問題上較有優勢。在光伏(PV)并網系統中一般會采用帶變壓器的光伏并網逆變器。但工頻變壓器的體積大、重量重且價格高;而帶高頻變壓器的光伏并網逆變器的功率變換電路控制復雜,系統效率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無變壓器的光伏并網逆變器。現在采用單極性PWM調制方法的優點是輸出濾波電感的損耗較低,缺點是共模電流不符合標準要求;而采用雙極性PWM調制方法的優點是共模電流為mA級且很小,符合標準要求,缺點是輸出濾波電感損耗較大。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既能使共模電流符合標準要求,又能降低輸出濾波電感損耗的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包括輸入端的直流電源Vpv,電源Vpv的正極分別連接第一電容C1的一端和第一開關管S1的漏極,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二電容C2的一端和第二開關管S2的源極,第一開關管S1的源極分別連接第二開關管S2的漏極、第三開關管S3的漏極和第五開關管S5的漏極,第三開關管S3的源極分別連接第四開關管S4的漏極和第一電感L1的一端,第五開關管S5的源極分別連接第六開關管S6的漏極和第二電感L2的一端,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連接交流電網后Vg與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第四開關管S4的源極、第六開關管S6的源極分別連接至直流電源Vpv的負極。進一步地,第一開關管S1、第二開關管S2、第三開關管S3、第四開關管S4、第五開關管S5、第六開關管S6為雙極型晶體管、金屬氧化物場效應管或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的拓撲結構是在單相全橋拓撲結構的基礎上,在直流輸入端接2個開關管S1和S2,其中S1為主開關管,S2為續流開關管,該拓撲結構采用單極性PWM調制方法進行控制,由于在直流輸入端接了2個開關管,與單相全橋拓撲結構相比,當采用單極性PWM控制方法時,共模電壓的幅值不會發生變化;本技術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拓撲結構框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的一種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包括輸入端的直流電源Vpv,電源Vpv的正極分別連接第一電容C1的一端和第一開關管S1的漏極,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二電容C2的一端和第二開關管S2的源極,第一開關管S1的源極分別連接第二開關管S2的漏極、第三開關管S3的漏極和第五開關管S5的漏極,第三開關管S3的源極分別連接第四開關管S4的漏極和第一電感L1的一端,第五開關管S5的源極分別連接第六開關管S6的漏極和第二電感L2的一端,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連接交流電網后Vg與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連接,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第四開關管S4的源極、第六開關管S6的源極分別連接至直流電源Vpv的負極。進一步地,第一開關管S1、第二開關管S2、第三開關管S3、第四開關管S4、第五開關管S5、第六開關管S6為雙極型晶體管、金屬氧化物場效應管或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具體工作流程為:開關管S1在整個開關過程中以開關頻率調制,而開關管S2的控制信號序列與開關管S1相反;開關管S3在正半周內始終導通,負半周內以開關頻率調制且與開關管S2的控制信號相同,而開關管S4的控制信號序列與開關管S3相反;開關管S5在正半周內以開關頻率導通,且與開關管S2的控制信號相同,在負半周內始終導通,而開關管S6的控制信號序列與開關管S5相反。其共模分析的過程如下:(1)在電網電流正半周內,當開關管S1、S3和S6導通時,共模電壓Vcm為:Vcm=0.5(Vao+Vbo)=0.5(Vpv+0)=0.5Vpv,而交流輸出電壓Vab=Vpv;當開關管S2、S3和S5導通時,電流經開關管S3和S5、濾波器和電網回路續流,Vcm=0.5(Vao+Vbo)=0.5(0.5Vpv+0.5Vpv)=0.5Vpv,而Vab=0。(2)在負半周內,當開關管S1、S4和S5導通時,Vcm=0.5(Vao+Vbo)=0.5(0+Vpv)=0.5Vpv,而Vab=-Vpv;當開關管S2、S3、S5導通時,電流經開關管S3和S5、濾波器和電網回路續流,Vcm=0.5(Vao+Vbo)=0.5(0.5Vpv+0.5Vpv)=0.5Vpv,而Vab=0。根據以上的理論分析可以得出結論:采用單極性調制法,降低了系統的損耗,共模電壓的幅值基本是一定值,所以其共模電流的值很小,為mA級。因此,本申請的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既可以減少系統的損耗,又可以使共模電流的值滿足標準要求。綜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凡依本技術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為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于本技術的權利要求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端的直流電源V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變壓器光伏并網逆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端的直流電源Vpv,電源Vpv的正極分別連接第一電容C1的一端和第一開關管S1的漏極,第一電容C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二電容C2的一端和第二開關管S2的源極,第一開關管S1的源極分別連接第二開關管S2的漏極、第三開關管S3的漏極和第五開關管S5的漏極,第三開關管S3的源極分別連接第四開關管S4的漏極和第一電感L1的一端,第五開關管S5的源極分別連接第六開關...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龍龍,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奧特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