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的是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包括龍頭本體、凈水器和出水管;龍頭本體呈├狀,由腔室、出水管安裝座、進水管安裝座和凈水器安裝座構成。出水管具有凈水出水通道和混合水出水通道。腔室左側和右側分別安裝快開閥芯和混合水閥芯。腔室由熱水腔室、第一冷水腔室、第一凈水腔室和混合水腔室構成,第一冷水腔室分別與冷水口和快開閥芯連通;混合水腔室呈L型,后端延伸直至與混合水閥芯的混合水出口全部重疊,前端向上延伸至混合水出水通道的進水口;凈水器安裝座具有第二凈水腔室和第二冷水腔室,第二凈水腔室與第一凈水腔室連通,第二冷水腔室與快開閥芯連通。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合理、零部件更換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制作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
本專利技術涉及的是水龍頭,尤其涉及的是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
技術介紹
傳統廚房用水龍頭主要由分別獨立的冷熱功能的混合水龍和凈水龍頭構成,為節約材料,減小占用空間,市面上出現了即凈水、冷熱水三種不同水質的龍頭。中國專利2016204651364公開了一種拆裝方便的兩用凈水龍頭,包括龍頭本體,設于龍頭本體上方的出水管,龍頭本體底部設有進水管,進水管內設有冷水進水口,出水管與龍頭本體之間設有凈水過濾器,凈水過濾器包括外殼體及內過濾芯體,外殼體的兩端分別設有快速拆裝接頭,各快速拆裝接頭的自由端上設有連接管,各快速拆裝接頭的中部還設有濾芯連接孔,凈水殼體上部設有出水管頭,下部設有凈水管頭,凈水殼體的出水管頭與進水管頭分別對應插設于快速拆裝接頭的各濾芯連接孔上,凈水殼體與外殼體之間具有出水間隙,各快速拆裝接頭的表面位于出水管頭周側還均布有連通出水間隙的進出水通孔,出水管與凈水過濾器之間設有旋轉定位座,凈水過濾器與旋轉定位座之間以及凈水過濾器與凈水過濾器之間設有快速拆裝結構,龍頭本體左右兩側分別有第一控制閥芯及第二控制閥芯,第一控制閥芯與第二控制閥芯的進水口均與進水管的冷水凈水口相連通,第一控制閥芯的出水口連通凈水殼體進水管頭,第二控制閥芯的出水口與快速拆裝接頭的進出水口相連通。上述專利雖然能夠實現出水管與凈水器的快速拆裝,但是拆換凈水器仍然攢竹不便;同時混合水從凈水器與龍頭本體之間的過水通道流程,凈水器外表面長期受熱,容易造成損壞,降低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零部件更換維修方便,使用壽命長,成本低的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包括龍頭本體、凈水器和出水管;龍頭本體呈├狀,由中部的腔室、上部的出水管安裝座、下部的進水管安裝座和后側的凈水器安裝座構成;出水管安裝座安裝出水管,出水管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中空構成凈水出水通道,內管與外管之間構成混合水出水通道;進水管安裝座安裝有冷水進水管和熱水進水管;腔室的左側安裝有由把手控制的快開閥芯,右側安裝有由把手控制的混合水閥芯;腔室由熱水腔室、第一冷水腔室、第一凈水腔室和混合水腔室構成;熱水腔室位于下部前側,與混合水閥芯的熱水口連通,熱水進水管固定于熱水腔室下方;第一冷水腔室位于下部后側,其右側與混合水閥芯的冷水口連通,左側具有與快開閥芯連通的扇形通孔,冷水進水管固定于第一冷水腔室下方;混合水腔室位于上部前側且呈L型,其后端延伸直至與混合水閥芯的混合水出口全部重疊,前端向上延伸至混合水出水通道的進水口;第一凈水腔室位于上部后側,與凈水出水通道連通;凈水器安裝座安裝有下進下出的凈水器,凈水器安裝座具有與凈水器進出口連通的第二冷水腔室和第二凈水腔室,第二凈水腔室和第二冷水腔室相隔離且上下設置,第二冷水腔室位于第二凈水腔室上方;第二凈水腔室與第一凈水腔室連通,第二冷水腔室與快開閥芯連通。優選的,出水管的下端安裝有兩個密封圈和一個固定卡環,兩個密封圈分別位于混合水出水通道的進水口的上下方。優選的,凈水器螺紋連接于凈水器安裝座,凈水器和凈水器安裝座之間安裝有墊圈。優選的,進水管安裝座的下端面安裝有一密封圈,一進水管套管外套于冷水進水管和熱水進水管并卡裝于進水管安裝座下方,進水管套管外套有兩塊墊圈和一螺母。優選的,混合水閥芯采用陶瓷閥芯。通過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混合水與凈水器完全隔離設置,避免凈水器的濾芯因長期受熱造成損害或影響過濾效果,延長了凈水器的使用壽命。濾芯獨立設置于龍頭本體的后側,結構設計合理,更換維修凈水器更加方便、快捷。龍頭本體各個安裝座獨立設計且與現有零部件通用,無需特殊訂制,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部分剖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剖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剖視圖;主要附圖標記說明:(1、龍頭本體;11、出水管安裝座;12、進水管安裝座;13、經水管安裝座;131、第二凈水腔室;132、第二冷水腔室;14、腔室;141、熱水腔室;142、第一冷水腔室;1421、通孔;144、混合水腔室;2、凈水器;3、出水管;31、內管;32、外管;33、凈水出水通道;34、混合水出水通道;41、冷水進水管;42、熱水出水管;43、進水管套管;44、螺母;51、混合水閥芯;511、熱水口;512、冷水口;513、混合水出口;52、快開閥芯;53、把手;6、密封圈;7、固定卡環;8、墊圈;)。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僅是針對說明書附圖1的位置狀態而言,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并非用來限制本專利技術。如圖1-3所示,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包括龍頭本體1、凈水器2和出水管3。龍頭本體1呈├狀,由腔室14、出水管安裝座11、進水管安裝座12和凈水器安裝座13構成。進水管安裝座11位于龍頭本體1的下部,安裝有冷水進水管41和熱水進水管42,其下端面安裝有一密封圈6。冷水進水管41和熱水進水管42外套一進水管套管43,進水管套管43卡裝于進水管安裝座11的下方,密封圈6位于進水管套管43和進水管安裝座11之間。進水管套管43外套有兩塊墊圈8和一螺母44,螺紋44與進水管套管43螺紋連接從而將本專利技術固定于水臺。出水管安裝座11位于龍頭本體1的上部,用于安裝出水管3。出水管3包括內管31和外管32,內管31中空構成凈水出水通道33,內管31與外管32之間構成混合水出水通道34。出水管3的外管32下部開有混合水出水通道34的進水口,出水管3位于該進水口的上下方各有一個密封圈6。出水管3通過一固定卡環7固定于出水管安裝座11。凈水器安裝座13由龍頭本體1中部向后延伸而成,凈水器2螺紋連接于凈水器安裝座13,凈水器2采用的是下進下出工作方式,凈水器2和凈水器安裝座13之間具有一墊圈8。進水器安裝座13下部與分別與凈水器2進出水口相通的第二冷水腔室132和第二凈水腔室131,第二冷水腔室132和第二凈水腔室131相隔離、上下設置,第二冷水腔室132位于第二凈水腔室131的上方。腔室14位于龍頭本體1中部,其左側安裝有由把手53控制的快開閥芯52,右側安裝有由把手53控制的混合水閥芯51,快開閥芯52和混合閥芯51采用現有水龍頭慣用閥芯,且混合閥芯51使用陶瓷閥芯,提高耐熱程度,增強使用壽命。腔室14由熱水腔室141、第一冷水腔室142、第一凈水腔室143和混合水腔室144構成。熱水腔室141位于腔室4下部前側,與混合水閥芯51的熱水口511連通,熱水進水管42固定于熱水腔室141下方。第一冷水腔室142位于腔室4下部后側,其右側與混合水閥芯51的冷水口512連通,左側具有與快開閥芯52連通的扇形通孔1421,冷水進水管41固定于第一冷水腔室142下方。混合水腔室144位于腔室14上部前側且呈L型,其后端延伸直至與混合水閥芯51的混合水出口513全部重疊,前端向上延伸至混合水出水通道144的進水口。第一凈水腔室143位于腔室14上部后側呈手槍狀,其前端與凈水出水通道連通33,后端與第二凈水腔室131相通。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包括龍頭本體、凈水器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龍頭本體呈├狀,由中部的腔室、上部的出水管安裝座、下部的進水管安裝座和后側的凈水器安裝座構成;出水管安裝座安裝出水管,出水管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中空構成凈水出水通道,內管與外管之間構成混合水出水通道;進水管安裝座安裝有冷水進水管和熱水進水管;腔室的左側安裝有由把手控制的快開閥芯,右側安裝有由把手控制的混合水閥芯;腔室由熱水腔室、第一冷水腔室、第一凈水腔室和混合水腔室構成;熱水腔室位于下部前側,與混合水閥芯的熱水口連通,熱水進水管固定于熱水腔室下方;第一冷水腔室位于下部后側,其右側與混合水閥芯的冷水口連通,左側具有與快開閥芯連通的扇形通孔,冷水進水管固定于第一冷水腔室下方;混合水腔室位于上部前側且呈L型,其后端延伸直至與混合水閥芯的混合水出口全部重疊,前端向上延伸至混合水出水通道的進水口;第一凈水腔室位于上部后側,與凈水出水通道連通;凈水器安裝座安裝有下進下出的凈水器,凈水器安裝座具有與凈水器進出口連通的第二冷水腔室和第二凈水腔室,第二凈水腔室和第二冷水腔室相隔離且上下設置,第二冷水腔室位于第二凈水腔室上方;第二凈水腔室與第一凈水腔室連通,第二冷水腔室與快開閥芯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具有凈水功能的混合水龍頭,包括龍頭本體、凈水器和出水管;其特征在于:龍頭本體呈├狀,由中部的腔室、上部的出水管安裝座、下部的進水管安裝座和后側的凈水器安裝座構成;出水管安裝座安裝出水管,出水管包括內管和外管,內管中空構成凈水出水通道,內管與外管之間構成混合水出水通道;進水管安裝座安裝有冷水進水管和熱水進水管;腔室的左側安裝有由把手控制的快開閥芯,右側安裝有由把手控制的混合水閥芯;腔室由熱水腔室、第一冷水腔室、第一凈水腔室和混合水腔室構成;熱水腔室位于下部前側,與混合水閥芯的熱水口連通,熱水進水管固定于熱水腔室下方;第一冷水腔室位于下部后側,其右側與混合水閥芯的冷水口連通,左側具有與快開閥芯連通的扇形通孔,冷水進水管固定于第一冷水腔室下方;混合水腔室位于上部前側且呈L型,其后端延伸直至與混合水閥芯的混合水出口全部重疊,前端向上延伸至混合水出水通道的進水口;第一凈水腔室位于上部后側,與凈水出水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堅清,
申請(專利權)人:黃堅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