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排水管及移動空調,其中,排水管用于移動空調的水泵排水,排水管包括主管體及分別與主管體的兩端連接的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進水管體、排水管體采用注塑成型,主管體采用吸塑成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技術方案讓移動空調中的冷凝水排水更順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排水管及移動空調
本技術涉及移動空調
,特別涉及一種排水管及移動空調。
技術介紹
目前的移動空調的水泵主要采用普通排水軟管將水排出,但這種排水軟管采用熱塑性材料制成,在水泵泵水時排水軟管容易折彎,使得該排水軟管的流量無法控制,這樣會影響用戶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排水管及移動空調,旨在讓移動空調中的冷凝水排水更順暢。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排水管,用于移動空調的水泵排水,所述排水管包括主管體及分別與所述主管體的兩端連接的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所述進水管體、所述排水管體采用注塑成型,所述主管體采用吸塑成型。優選地,所述進水管體包括直接與所述主管體連通的主進水管段及分別與所述主進水管段、所述水泵連通的支進水管段。優選地,所述進水管還包括一端與所述主進水管段連通的回流管段,所述回流管段的另一端與外界連通;所述回流管段的直徑小于支進水管段的直徑,且所述回流管段的長度與所述底盤的深度相當。優選地,所述主進水管段與所述主管體之間采用超聲波焊接或注塑手段連接。優選地,所述排水管體包括主排水管段、第一支排水管段及第二支排水管段,所述主排水管段與所述主管體連通,所述第一支排水管段和所述第二支排水管段均連通在所述主排水管段上。優選地,所述第二支排水管段的直徑小于所述第一支排水管段的直徑。優選地,所述主進水管段的外側壁上設有與其呈垂直排布的第一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上設有第一螺孔;所述主排水管段的外側壁上設有與其呈平行排布的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二安裝板上設有第二螺孔。本技術還提出一種移動空調,該移動空調包括水泵、打水輪,以及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所述主進水管段與所述水泵連通,所述排水管的第一支排水管段及第二支排水管段的管口面向所述打水輪設置;其中所述排水管包括主管體及分別與所述主管體的兩端連接的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所述進水管體、所述排水管體采用注塑成型,所述主管體采用吸塑成型。本技術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將排水管優選包括主管體、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三部分;其中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分別連接在主管體的兩端;由于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的結構復雜故采用注塑成型方法生產,主管體的結構相對簡單故采用吸塑成型方法生產;如此,靈活利用不同的生產方式用以分開生產不同的部位,既節省整個排水管的生產時間,又提高了整個排水管的剛性強度,最終使得流通于排水管的冷凝水排放順暢。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排水管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主視圖;圖3為圖2的A-A截面剖視圖;圖4為圖1的左視圖;圖5為圖4的B-B截面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排水管一實施例與移動空調的底盤組裝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C處局部放大圖;圖8為圖6中D處局部放大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主管體200進水管體300排水管體210主進水管段220支進水管段230回流管段310主排水管段320第一支排水管段330第二支排水管段211第一安裝板211a第一螺孔311第二安裝板311a第二螺孔70底盤80水泵90打水輪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在本技術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技術提出一種排水管及移動空調。參照圖1至8,圖1為本技術排水管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主視圖;圖3為圖2的A-A截面剖視圖;圖4為圖1的左視圖;圖5為圖4的B-B截面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排水管一實施例與移動空調的底盤組裝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C處局部放大圖;圖8為圖6中D處局部放大圖。在本技術實施例中,參照圖1、6及圖8,排水管用于移動空調的水泵80排水,該排水管包括主管體100及分別與主管體100的兩端連接的進水管體200和排水管體300;進水管體200、排水管體300采用注塑成型,主管體100采用吸塑成型。具體地,為了將移動空調中的冷凝水及時收集處理掉,以免影響空調正常的工作,一般會將這些冷凝水引流噴灑在打水輪90中,利用打水輪90的高度運轉將冷凝水蒸發處理。而將冷凝水引流至打水輪90上,一般采用普通的排水軟管進行輸送冷凝水,用以達到引流作用。但這種普通的排水軟管在輸送冷凝水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水流的壓力會產生彎折形變,使得處于排水軟管中的冷凝水會滯留,甚至在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冷凝水會出現倒流至水泵80,造成水泵80或其他部件損壞。因此為了解決排水軟管容易彎折形變的問題,采用由剛性較強且容易成型的材料制作管體,在本實施例中,優選采用增強型聚丙烯材料,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采用丙烯酸及其酯類聚合得到的聚合物。鑒于要適應移動空調的底盤安裝,排水管的進水端和排水端的結構均比較復雜,因此將排水管優選分設三部分:主管體100、進水管體200和排水管體300;其中進水管體200和排水管體300分別連接在主管體100的兩端。為了提高結構復雜程度不同的部位的生產效率及效果,將復雜程度較高的進水管體200和排水管體300采用注塑成型方法生產,而復雜程度較低的主管體100采用吸塑成型方法生產。如此,按照不同的結構復雜程度,靈活利用不同的生產方式用以分開生產不同的部位,既節省整個排水管的生產時間,又提高了整個排水管的剛性強度。在本實施例中,主管體100適應移動空調的底盤安裝,設置為大致Z字形狀;在其他實施例,主管體100還可以設置呈其他形狀,以適應移動空調的底盤安裝。本技術技術方案通過采用將排水管優選包括主管體100、進水管體200和排水管體300三部分;其中進水管體200和排水管體300分別連接在主管體100的兩端;由于進水管體200和排水管體300的結構復雜故采用注塑成型方法生產,主管體100的結構相對簡單故采用吸塑成型方法生產;如此,靈活利用不同的生產方式用以分開生產不同的部位,既節省整個排水管的生產時間,又提高了整個排水管的剛性強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排水管,用于移動空調的水泵排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體及分別與所述主管體的兩端連接的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所述進水管體、所述排水管體采用注塑成型,所述主管體采用吸塑成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排水管,用于移動空調的水泵排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體及分別與所述主管體的兩端連接的進水管體和排水管體;所述進水管體、所述排水管體采用注塑成型,所述主管體采用吸塑成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體包括直接與所述主管體連通的主進水管段及分別與所述主進水管段、所述水泵連通的支進水管段。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管體還包括一端與所述主進水管段連通的回流管段,所述回流管段的另一端與外界連通;所述回流管段的直徑小于所述支進水管段的直徑,且所述回流管段的長度與底盤的深度相當。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進水管段與所述主管體之間采用超聲波焊接或注塑手段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盧紹章,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