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core shell structure carbon @ metal oxide @ metal / 3D porous graphene composite material. This method, in situ polymerization by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and reduction process, the three layer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 porous graphene prepared carbon nano particles of metal oxide @ @ metal of the three layer of core-shell structure uniformly grafted on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graphene surface.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method, low cost, good oper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and large-scale production. The preparation of nano particles in the composite layer has three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uniform grafting in three-dimensional porous graphene surface, its application i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sodium ion batteries, can achieve high capacity and high rate performance and high cycle stability o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本專利技術屬于石墨烯復合納米材料
,具體涉及一種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技術介紹
發展一種具有高功率密度和良好循環穩定性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LIBs)和鈉離子電池(SIBs),以滿足未來高端通訊設備和電動汽車應用需求是當前迫切所需。但是,目前商用鋰/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由于其具有較低的理論比容量(鋰離子電池為372mAh/g,鈉離子電池<50mAh/g),導致其能量密度有限,因而,發展一種更高能量密度和長穩定的鋰/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是目前迫切所需。目前,一些儲鋰/鈉的金屬單質,如錫(Sn)、鍺(Ge)、銻(Sb)等,由于具有相當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高電導性以及適中的工作電壓,因而能提高鋰/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改進鋰/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能,現已被廣泛應用于高性能鋰/和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但是,由于充放電過程金屬單質會發生相當大的體積變化,其不僅會引起金屬納米顆粒嚴重粉化,從而導致金屬納米顆粒脫離電極,還會引起金屬納米顆粒之間嚴重團聚,而且還會在金屬表面形成大量的SEI膜進而消耗大量的鋰源或鈉源,由此導致充放電過程中容量衰減快以及穩定性差。為了克服以上問題,眾多科研工作者采用各種策略來提高金屬單質結構的穩定性和完整性,例如合成金屬納米結構,或將金屬納米顆粒與碳進行復合形成金屬-碳復合物。其中,金屬-碳復合物是一種最有效的解決方式,這是由于碳材料能有效地緩沖金屬納米結構的體積膨脹從而改進它的穩定性能。石墨烯由于具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S1.將三維多孔石墨烯均勻分散到含有金屬鹽的有機溶劑中,然后滴加一定用量比的去離子水攪拌,得到三維多孔石墨烯和金屬鹽的均勻分散液;S2.將步驟S1所得分散液移至水熱反應釜中,在100~140℃水熱反應2~12h,待其自然冷卻后,經抽濾、洗滌、烘干處理,得到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S3.將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超聲分散到含有聚合物單體的水溶液中,在堿性條件下自聚合或酸性條件下加入氧化劑引發聚合,將其單體聚合到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的表面,再經抽濾、洗滌、烘干后,得到聚合物@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的復合材料;S4.將步驟S3所得產物在惰性氣氛下500~1000℃進行熱處理,升溫速率為5~10℃/min,保溫時間為0.5~6h,即得到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的復合材料。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的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體步驟:S1.將三維多孔石墨烯均勻分散到含有金屬鹽的有機溶劑中,然后滴加一定用量比的去離子水攪拌,得到三維多孔石墨烯和金屬鹽的均勻分散液;S2.將步驟S1所得分散液移至水熱反應釜中,在100~140℃水熱反應2~12h,待其自然冷卻后,經抽濾、洗滌、烘干處理,得到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S3.將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超聲分散到含有聚合物單體的水溶液中,在堿性條件下自聚合或酸性條件下加入氧化劑引發聚合,將其單體聚合到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的表面,再經抽濾、洗滌、烘干后,得到聚合物@金屬氧化物/三維多孔石墨烯的復合材料;S4.將步驟S3所得產物在惰性氣氛下500~1000℃進行熱處理,升溫速率為5~10℃/min,保溫時間為0.5~6h,即得到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的復合材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的金屬鹽為錫鹽、鍺鹽或銻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錫鹽為四氯化錫、氯化亞錫、硝酸錫、硝酸亞錫、醋酸錫或醋酸亞錫;所述鍺鹽為四氯化鍺或四乙基鍺;所述銻鹽為三氯化銻、硝酸銻或醋酸銻。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殼結構的碳@金屬氧化物@金屬/三維多孔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的有機溶劑為無水乙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運勇,歐長志,黃瑩,朱俊陸,張海燕,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