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護舷結構,該護舷包括:護舷本體(1)、轉軸(2)和固定架(3);其中,護舷本體(1)呈輪型,多個護舷本體(1)相間隔地套接于轉軸(2)的外側面上,轉軸(2)可拆卸地安裝于固定架(3)上,且能夠沿周向方向自由旋轉。該護舷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護舷受到船舶傾斜靠泊導致的護舷損壞,實現了護舷的保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護舷結構
本專利技術涉及橡膠材料的護舷領域,具體地,涉及護舷結構。
技術介紹
護舷(fender)又稱船的護木,是碼頭或船舶邊緣使用的一種彈性緩沖裝置,有木制的、橡膠的。主要用以減緩船舶與碼頭或船舶之間在靠岸或系泊過程中的沖擊力,防止或消除船舶、碼頭受損壞。現有的橡膠的護舷受到船舶傾斜靠泊的影響較大,容易由于船舶傾斜靠泊摩擦導致護舷損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護舷結構,該護舷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護舷受到船舶傾斜靠泊導致的護舷損壞,實現了護舷的保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護舷結構,該護舷包括:護舷本體、轉軸和固定架;其中,所述護舷本體呈輪型,多個所述護舷本體相間隔地套接于所述轉軸的外側面上,所述轉軸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架上,且能夠沿周向方向自由旋轉。優選地,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所述第一豎板和所述第二豎板對稱設置于所述底板的兩側,所述轉軸的兩端分別貫穿所述第一豎板和所述第二豎板,并分別通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固定,多個所述護舷本體設置于所述第一豎板和所述第二豎板之間。優選地,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多個安裝螺孔,且多個所述安裝螺孔等間隔的分布于所述底板上。優選地,相鄰的兩個所述護舷本體之間設置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均勻分布于相鄰的兩個所述護舷本體之間。優選地,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設置有防水層。優選地,所述第一豎板與所述底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一連桿;所述第二豎板與所述底板之間還設置有第二連桿。優選地,所述護舷本體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防滑凸起,且多個防滑凸起均勻地設置于所述護舷本體的側面上。優選地,所述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通過螺桿安裝于所述底板上。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護舷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護舷受到船舶傾斜靠泊導致的護舷損壞的問題,通過設置輪型的多個并列的護舷結構,可以讓護舷的性能扎船舶傾斜靠泊的影響,可以適用于多種船塢及各類的碼頭,使得傾斜撞擊的情況下,不會發生大的摩擦,護舷本體會發生滑動。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護舷結構的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護舷本體2轉軸3固定架31底板32第一豎板33第二豎板34安裝螺孔4第一連桿5第二連桿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在本專利技術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圖1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具體輪廓上的內與外。“遠、近”是指相對于某個部件的遠與近。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護舷結構,該護舷包括:護舷本體1、轉軸2和固定架3;其中,所述護舷本體1呈輪型,多個所述護舷本體1相間隔地套接于所述轉軸2的外側面上,所述轉軸2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架3上,且能夠沿周向方向自由旋轉。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護舷結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護舷受到船舶傾斜靠泊導致的護舷損壞的問題,通過設置輪型的多個并列的護舷結構,可以讓護舷的性能扎船舶傾斜靠泊的影響,可以適用于多種船塢及各類的碼頭,使得傾斜撞擊的情況下,不會發生大的摩擦,護舷本體1會發生滑動。通過上述的方式,可以實現護舷本體1的旋轉,避免了船舶傾斜靠泊導致的護舷損壞。以下結合附圖1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說明,為了提高本專利技術的適用范圍,特別使用下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來實現。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3可以包括:底板31、第一豎板32和第二豎板33,所述第一豎板32和所述第二豎板33對稱設置于所述底板31的兩側,所述轉軸2的兩端分別貫穿所述第一豎板32和所述第二豎板33,并分別通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固定,多個所述護舷本體1設置于所述第一豎板32和所述第二豎板33之間。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底板31可以實現整個裝置的固定,通過第一豎板32和第二豎板33的設置,可以實現轉軸2的固定,且實現多個所述護舷本體1的旋轉。在該種實施方式中,為了方便整個裝置的安裝,所述底板31上設置有多個安裝螺孔34,且多個所述安裝螺孔34等間隔的分布于所述底板31上。在該種實施方式中,為了加強相鄰的兩個所述護舷本體1的強度,防止某個由于沖擊過大而損壞,實現整體一體的旋轉,相鄰的兩個所述護舷本體1之間設置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均勻分布于相鄰的兩個所述護舷本體1之間。在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為了防止固定架3的腐蝕,所述固定架3的外表面設置有防水層。在該種實施方式中,為了加強第一豎板32、第二豎板33和底板31的結構,所述第一豎板32與所述底板31之間還設置有第一連桿4;所述第二豎板33與所述底板31之間還設置有第二連桿5。在該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護舷本體1的側面上設置有多個防滑凸起,且多個防滑凸起均勻地設置于所述護舷本體1的側面上。通過上述的實施方式,可以實現護舷本體1的側面的防滑,可以防止由于打滑導致的減沖擊效果不明顯。在該種實施方式中,為了實現第一豎板32和第二豎板33的可拆卸特性,所述第一豎板32和第二豎板33通過螺桿安裝于所述底板31上。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專利技術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專利技術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專利技術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專利技術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專利技術所公開的內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護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護舷包括:護舷本體(1)、轉軸(2)和固定架(3);其中,所述護舷本體(1)呈輪型,多個所述護舷本體(1)相間隔地套接于所述轉軸(2)的外側面上,所述轉軸(2)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架(3)上,且能夠沿周向方向自由旋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護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護舷包括:護舷本體(1)、轉軸(2)和固定架(3);其中,所述護舷本體(1)呈輪型,多個所述護舷本體(1)相間隔地套接于所述轉軸(2)的外側面上,所述轉軸(2)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固定架(3)上,且能夠沿周向方向自由旋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包括:底板(31)、第一豎板(32)和第二豎板(33),所述第一豎板(32)和所述第二豎板(33)對稱設置于所述底板(31)的兩側,所述轉軸(2)的兩端分別貫穿所述第一豎板(32)和所述第二豎板(33),并分別通過所述第一螺母和所述第二螺母固定,多個所述護舷本體(1)設置于所述第一豎板(32)和所述第二豎板(33)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護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1)上設置有多個安裝螺孔(3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斌,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澎柏橡膠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安徽,3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